王玉丽 吕海潮 程永立
1)河南兰考县堌阳卫生院外科 兰考 475300 2)河南省兰考县妇儿医院小儿外科 兰考 475300
2010 -01—2014 -01 间,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我院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出现睾丸回缩。术后发现术侧阴囊空虚,再次经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后治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儿,年龄2~6 岁,平均3.8 岁。其中右侧4例,左侧2例。均因单侧腹股沟斜疝在我院施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前患儿家长诉阴囊内均可扪及位置和大小正常的睾丸。在手术后1 周至半年家长发现手术侧阴囊空虚。体检发现睾丸回缩至腹股沟外环口附近。患儿从发现睾丸回缩到我院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的间隔时间为5个月~2 a,其中4例病史>1 a者睾丸发育稍差,表现为体积较对侧小,质软和弹性差。彩超提示睾丸均位于腹股沟区,血流信号可。
1.2 治疗方法 氯胺酮静脉麻醉成功后,患儿仰卧于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采用腹股沟斜切口,长约1.5 cm。术中见局部有瘢痕组织与睾丸和精索粘连,精索组织在腹股沟区明显卷曲。经充分松解游离,精索长度足够通过腹股沟管将睾丸固定于患侧阴囊底部的皮肤与肉膜之间。用中号弯钳从腹股沟管远端向阴囊底部伸入,使其形成一隧道。切开阴囊皮肤约1.0 cm,并向周围分离皮下组织使其形成一潜腔,以能容纳睾丸为止。然后将肉膜囊切开,穿出中弯钳。另取一把组织钳在中弯钳引导下沿隧道穿出腹股沟切口。用组织钳轻轻夹持睾丸,经隧道通过腹股沟管引入阴囊内即阴囊皮肤与肉膜之间。引入时注意防止精索扭转,保持精索无张力,缝闭肉膜囊时以不压迫精索为宜。继之将睾丸脏层鞘膜与肉膜囊固定1~2 针,防止睾丸回缩。皮内缝合阴囊皮肤,腹股沟切口常规缝合。阴囊切口采用5 -0 羊肠线缝合,无菌敷料覆盖切口,术毕切口区用0.5 kg 沙袋压迫30 min。
本组6例均常规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术后效果满意。术后回访1 a 未再发现睾丸回缩。彩超提示睾丸均位于阴囊内,血流信号良好。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小儿腹股沟几乎都有未闭的鞘突管与腹腔相通,鞘突管的背侧覆盖精索及睾丸大部分[1]。由于腹膜鞘状突与精索及睾丸的解剖关系密切,如果手术操作不当,造成该结构的改变发生睾丸回缩,并且多发生在手术后1个月之内,一般可在腹股沟外环附近扪及到固定的睾丸。我们分析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1)手术中将睾丸提到腹股沟区,术后没有彻底将睾丸纳入阴囊内。(2)将远端鞘膜误缝于腹股沟区,导致睾丸不能纳于阴囊内,本组有1例。(3)疝囊高位结扎不当,造成精索的卷曲,本组3例。(4)瘢痕组织的粘连收缩造成睾丸回缩,本组2例。本组病例均可见腹股沟区有不同程度的瘢痕组织增生,且与精索睾丸粘连。
为防止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睾丸回缩,尽量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及降低手术性不良影响是必要前提[2]。应采用:(1)将未闭的鞘突管游离至内环口处进行高位结扎。(2)应将睾丸及疝囊远端完全还纳阴囊内,并经阴囊皮肤轻柔牵拉睾丸,以确保完全复位。(3)术前仔细体检并详细记录睾丸的准确位置,因为睾丸下降不全常合并鞘状突未闭,尤其是巨大疝可能掩盖睾丸位置的真实情况,一旦手术后立即表现“睾丸回缩”给医患双方造成心理压力。
发生睾丸回缩后,可试行坚持每天经阴囊轻柔牵拉睾丸及精索,观察3个月无缓解,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同隐睾即睾丸下降固定术[3],以免睾丸发育受到影响,导致少精症。
[1]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40.
[2]张辉敏,李萍,陈善昌. 常规切口、小切口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8):775 -776.
[3]芮雪芬,丁国庆,李新德,等. 回缩睾丸3例诊治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 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