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5-03-19 12:03:13金华金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伍玲春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成果事业单位

金华金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伍玲春

一、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工作的原因

伴随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经营与会计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革,使得事业单位审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事业单位审计不仅具有监督、控制、管理和服务等职能,还能客观评价事业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其他各方面情况,对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审计工作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阻碍着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例如宏观服务意识不强、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等,使审计工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已势在必行。

二、当前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宏观上管理与服务的意识相对较差

最近阶段,社保资金与金融审计、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审计在关怀民生、保持与经济体制的发展改革、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审计工作中,事业单位资源调整和改善没有落实到位,没掌握其症结所在,审计工作为领导提供的决策力不足,缺乏突破。在财务和经济责任审计上,对‘审计体现服务’的认识不全面,服务意识不强,未积极主动的创新与寻求项目的突破口,从而致使审计工作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一、审计立项缺乏准确性与科学性,未关注到群众需求,同时缺乏对政府政策重点的及时了解与把握。致使审计工作的方向不明确,未能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服务完善的体制机构,不能满足群众的期望值。二、审计工作在执行上忽略了事前控制,而主要以事后统计以及事后分析为主,其提出的审计建议容易缺乏针对性。三、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多样性,而针对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整改到位。使得审计宏观管理服务工作未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审计成果的作用不充分,整改落实机制不完善

审计工作的重点所在是审计成果,是审计项目从最初的立项调查工作到审计实施的最后结果的表现。其体现形式主要有审计报告与利用媒体对外发出的审计结果公告和传达审计事项的其他新闻咨询等。审计成果就像一块放大镜,无限放大到了公众的视野当中,所以把握好审计成果这一关,是不容小觑的,应作到审计成果的运用成效与审计作用的发挥紧密相联。但是长时间以来,因审计人员观念陈旧、审计工作不合理以及审计手段不能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等现象,使得审计措施缺乏行之有效的落实,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或者流于表面。具体表现对审计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如只看重报送审计而忽略了就地审计,重点关注预算内审计而忽略了预算外的审计等),对问题的分析缺乏实际的论证,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受到各方面的阻力不能及时的处理与解决,以及审计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现象,使得审计成果运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再加上缺乏一套完善与有效的审计整改实施机制与制度,致使审计成果未能发挥相应指导、整改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监督的实际价值与审计部门的形象造成了直接性的影响。

(三)绩效审计的问题所在

审计署在《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重点强调要在重视真实性与合法性审计的同时,对绩效审计进行全面推进。展开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早已被人们所接受,但目前还存在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缺乏绩效评价体制。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而且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对绩效审计评价进行支持,各项目也是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无法集众人的力量来推动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质量与成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绩效’取证难,因为取证的过程受人为的因素比较多,受到数据真实性和审计人员技术的掌控,所以很难保证其充分性和可靠性。绩效审计的效果不突出,当前,我国的审计监督体制主要使用的是行政监督形式,审计机关不仅要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同时也要接受上一级审计部门的领导。这种方式必然会大大降低了绩效审计的效果,无法真实、完整与全面的将问题反映出来。

三、增强事业部门审计的方式

(一)审计立项的合理与科学性

审计项目的关键所在是审计立项,要想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立项应当对以下因素进行重点权衡:第一、要立足宏观,及时的掌握一些时事政策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政策的跟进,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关注,以便发现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立项。第二、聚集关注点,把握民生体验。立项要着重于人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民生体制、教学改革、社会保障等。对于这些民生问题,审计立项要以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围绕这些人民真正关心的与亟需处理的民生问题进行,体现民生维持社会和谐发展是每个事业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三、因材施教,合理使用资源。通过对具体项目利弊与轻重缓急以及审计成本因素衡量尽可能的做到物尽其用,将主要资源配置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与重要问题上,促使审计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实现协调发展,使资源得到合理与有效的运用。

(二)审计思维的创新,审计重点的掌控

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为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人文环境保障、普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法制生活逐步的深入和改善,合法性、真实性转变为效益性审计,根据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进行审计工作,其中最主要的难题是是否出现人员超编进而带来的开销过大,资金的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其次是应依据相关的法条法规来进行审计,同时审计项目的多元化也要求审计人员应熟悉与掌握一些法律法规的知识,其主要职能是审查工作中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如是否准确履行到位,行政人员是否出现越位、缺位等情况。接着,依据绩效进行审计。对行政事业部门管理工作的经济性与效率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估,对绩效性相关的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不同之处体现在审计建议、内容以及重点上,推进被审计部门对绩效的重现认识,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最后,以责任为中心进行审计工作。审计署在《2012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审计部门在检查与监督党政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各自的经济责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土地、财政、节能减排与社会建设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等多方面的责任,为我们指明审计重点,确定了方向。

作为审计工作的关键因素,一支富有敬业精神与专业素质的优秀审计队伍是审计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关注对审计队伍的不断培训与提升,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业务培训、轮岗、专业竞赛等多种方式,打造出具有多种业务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审计队伍。信息时代下,审计工作还可依托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使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三)拓宽审计领域

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过程中,审计工作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一定要不断拓宽审计视野,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对社会经济突出问题进行专项审计。具体可采用专项资金审计和基本支出审计相互结合的,确保被审计的事业部门各项资金收支的准确性、效益性、真实性以及其合法性,对专项资金进行认真审计,检查是否出现专款专用,被挪用或延迟拨款及其投放无效等情况。其次,账外调查与帐内审计的结合。不仅关注被审计事业单位银行开户及其账户设置等情况,同时要侧重账外调查,结合审计事业单位曾接受到的审计情况与其他检查报告,以了解以往审计出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接着,把审计的一级预算部门和审计下属部门结合起来。从两者之间的往来业务入手,调查两者之间有无存在收支‘下沉现象’(即一级预算单位将收支下沉到下属单位,转移成‘小金库’、‘后花园’)。最后,对往年业务数据进行纵向比对和横向分析,同时还可通过对同个区域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比较,准确判断各个部门的金额、数量以及日期是否匹配,审查职能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现象。

(四)健全成果运用体系

事业单位审计大部分存在着重审计、轻落实,重成果、轻转化的不良现象。因此应着重加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将审计整改提到日程。将审计实际现象与建立完善的审计成果运用体系结合起来,骨干部门与基本成员单位、成果运用的模式、程序与内容应当更加规范化与制度化,以便各个审计项目的后期监督都做到章法可以遵循。要将政府、审计机关在整治改革落实中的地位和角色明确化,这样更有利于监督监管,一股上下合力的协调联动机制氛围蔚然成风,也更有利于审计成果运用的实施和发展。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机构,无论何时都值得各界人士推崇和重视。审计人员也要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整改其中的一系列问题,在经济、人员、制度整改上加大力度,也不能只注重形式,搞表面文章,切实可行的做法才是对事业单位的负责。

[1]贾小霞.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J].中国商界,2010

[2]谢庆芳.试析当前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成果事业单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工大成果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