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

2015-03-19 12:03:13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杨惠君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筹资航空公司航空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杨惠君

近两年,受美国经济的不断改善,亚太地区快速的贸易增长,全球航空客货运流量持续攀升,加上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全球航空运输业强劲复苏,国内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近年来我国航空公司由于忽略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而屡遭重创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2008年,东航、国航由于燃油套期保值亏损约130亿元;2009年,东星航空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被迫破产清算;鹰联航空由于资金问题而不得不进行重组;南航的内部管理问题导致多起腐败案发生。剖析这些事件发生的成因,体现出很多航空公司只看中发展机遇,对于能够使公司走向毁灭的财务风险视而不见,财务风险防范能力较差。因此,加强我国航空运输业风险分析与防范,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国内航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筹资风险

航空公司属于重资产公司,高负债率是行业的特征,普遍面临债务筹资风险。截至2015年6月,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企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0.35%、81.08%、73.9%;15年上市的春秋航空,经过上半年股价的大幅拉升,资产负债率仍高达55.92%。加之,航空公司融资租赁购买的飞机等固定资产占比高,航空公司实际采用了高经营杠杆、高财务杠杆模式运作,而两种杠杆共同作用再次增加了总杠杆的系数。同时航空运输业对经营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经营环境一旦恶化,高经营杠杆会使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大幅减少,经营结果甚至呈负边际贡献,现金流会出现问题;而高财务杠杆又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最终导致发生偿债能力严重不足的致命风险。08年金融危机,该风险致东星破产,鹰联重组,奥凯停航,即便是三大航企中的东航、南航也是在国资委分别紧急注资70亿元和30亿元,才走出资不抵债的困境。

(二)投资风险

随着行业市场的持续向好,加上航油价格保持低位,为航空公司盈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使很多航空公司具有明显的扩张冲动。特别是15年1季度,南航同比增投13.8%,获得了22亿的净利润,同比扭亏增利25亿后,大大刺激其他航空公司纷纷增投。这源于航空公司对市场的过度自信,同时希望扩大市场份额,垄断时刻等资源,主导市场价格,避免过度竞争。三大航企更希期做大规模,在北美、亚太等国际市场上同国外超级航空公司竞争。14年,南航采购80架A320,东航采购70架A320,国航拟在15年采购15架B787。这些运力将在2016年后陆续投入市场。运力的快速增长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必定会带来竞争的加剧。其中,15年7月,南航在北京-成都航线投入巨无霸空客A380飞机,东航紧随其后,在该航线投入两架波音777ER参与竞争,而国航每天有29个航班运营,竞争“白热化”,飞机的日利用率和客座率1-7月累计同比均下降,投产收倒挂。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无论是对飞机的引进,还是对小航空公司的兼并扩张,都会使航空企业处于高风险中。

(三)内部控制风险

国内航空公司一些管理领域存在权力过于集中、重大权利实施缺乏制衡、内部审计机构不具备独立性、专业性的特点。例如:为防范经营风险,航空企业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但在实际操作中,交易行为失去制衡,可能脱离控制,进行套利、投机。国航、东航曾在做航油套保中损失巨大,就是参与了结构性投资比较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追求套利,严重偏离了套保的初衷,是高风险的投机行为。又如:航空公司具有制定市场政策、确定航线网络、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权限,为统一协调资源,航空公司集中管理这些关键权限。但是,由于这些业务专业性强,又涉及商业机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透明的问题,且航空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很少对这些行为进行监督,最终导致内部舞弊行为的发生。纵观航空公司的一些案例可知,过于集中的权利与监督机制缺失的问题是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重要因素。

(四)会计政策运用风险

该类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管理者利用会计政策在进行盈余管理或粉饰财务报告等情况。例如:在利润较高时期,将企业自己的旧飞机转为待售资产,并通过对实际价值的低估方式多提取减值准备,待飞机出售时获得高额营业外收益。会计政策运用不当,导致违反国家法律、会计准则的行为发生,被监管机构披露和处罚,将对公司的形象和信用造成损失。

二、航空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实现债务筹资与权益筹资相结合

债务筹资与权益筹资各具优缺点,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互补。因此,航空公司应采取债务筹资与权益筹资相结合的方式,做好筹资规划,控制企业的负债比例。也可以采用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来控制负债的比例,如国航与国泰交叉持股,东航在今年7月牵手达美航空。战略投资者不仅对控制负债比例有效,同时能分享航线网络,拓展市场。

(二)科学、合理的控制扩张速度

在当前市场“有利可图”和规模效益的驱动下,航空公司难掩扩张冲动。加上航空业的全球连通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希望借助开通国际航线或加大航线网络提高城市形象,给予各类税收减免和进行财政资金直接补贴,刺激航空公司增投运力。因此,国内航空公司常出现大量购买飞机的局面。实际上,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航空市场的供需关系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航空公司被逼布局跨洋飞行和国内二三线不通高铁的城市。未来,全球经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国际原油价格可能见底回升;美元汇率上升,影响国际出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效果不能快速呈现等,航空公司的盈利空间将会被快速压缩。而15年后引进的飞机会增加巨额的融资成本,同时美元汇率的上升,会使人民币还债额进一步增大。以上情况,都会使经营雪上加霜。因此,航空公司应审时度势,认真分析航空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走势,不能只考虑短期市场,走出非理性扩张的怪圈,合理的控制扩张的速度,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航空公司要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要科学设置机构和权责分配,确保审计委员会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要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利和提出处罚建议的权利,确保内部审计部门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沟通顺畅。内部控制不仅限于财务活动,而应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于航空企业来讲,套期保值、飞机采购、营销决策、人事任免等重要领域更需要重点控制。健全的控制体系,不仅能控制内部舞弊行为,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更能在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做出决策等扮演好关键助手的角色,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四)谨慎运用会计政策

我国现行的会计政策给予了航空公司在固定资产折旧、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一定的空间。但是,航空公司必须认识到延长折旧年限,虽然能在短期内改变企业的业绩,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财务风险,而一旦资产处置不当,损失一定会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因此,各航空公司需根据公司战略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会计政策,慎用会计政策。

三、结束语

航空运输业的财务风险面广且情况复杂,各企业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处置对策。本文通过分析航空公司的筹资、投资、内部控制、会计政策风险,继而对风险的防范对策做了一些思考,目的在于提升航空公司竞争力,促进其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1]黄婉婷.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3

[2]周炼军,王璐.浅谈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明.财会通讯,2011

[3]孙晓媛.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2011

猜你喜欢
筹资航空公司航空
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大飞机(2021年4期)2021-07-19 04:46:34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趣味(语文)(2021年11期)2021-03-09 03:11:36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FLIGHTRISK
航空公司客票直销的现状与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40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IT时代周刊(2015年7期)2015-11-11 05:49:55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41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
航空世界(2014年6期)2014-04-14 00: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