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妍妮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三遂平妖传》中“将”的用法浅析
侯妍妮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三遂平妖传》成书于明代,一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书中的“将”无论在用法还是功能上都比较丰富,文章便以其为研究对象。《三遂平妖传》中的“将”根据语法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五种,作名词、动词、副词、介词和助词,文章在对语料进行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用法作全面的分析。
《三遂平妖传》;将;用法
《三遂平妖传》是明代罗贯中所作的我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它以北宋时期镇压胡永儿、王则夫妇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语言质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资源。本文以《三遂平妖传》中的“将”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文中的出现的用法功能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三遂平妖传》中的“将”经统计共出现213次,我们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作名词(24%)、作动词(12%)、作介词(38%)、作副词(5%)、作助词(21%)。
(一)作名词
《三遂平妖传》中作名词的“将”共51例。如:
1)这太守姓刘名彦威,乃将门之子,文武双全,接了敕书,即点起本部五千军马,杀奔贝州来。
2)不知谁人可为大将收伏王则?
两例中“将”皆读作jiàn g,表“将官、将领”之意,分别作定语和宾语。
(二)作动词
在古代汉语中,作动词的“将”是其主要用法,其意义繁多,如《荀子·成相》:“君教出,行有律,史谨将之无鈹滑。”杨倞注:“将,持也。”《广雅·释诂一》:“将,养也。”王念孙疏证:“今俗语尤云将养,或云将息矣。”[1]2542在《三遂平妖传》中动词“将”共26例,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
1.“持,拿”义
表“拿、持”义的动词“将”是其在《三遂平妖传》中出现最多的意义用法,共22例,主要有以下几种搭配形式:
(1)将+宾语
1)将灯过来道:“鬼在那里?”那厮道:“床上那妇人是鬼!”
2)董超将条长索,把卜吉缚在树梢上,提起索头去那边树大枝梢上倒吊起来。
(2)将+趋向动词
1)妈妈道:“我儿!你且去床头边寻几文铜钱,将去买几个炊饼来做点心,待你的爹爹回来,却又作道理。”
2)到晚去睡,永儿却睡不着,自思:“日间的那婆婆与我册儿时说道,有急难便可开来看。如今没饭得吃,也是一个急难,我且将去开来看一看。”例句中动词“将”后分别省略宾语“铜钱”“册子”,直接跟趋向动词“去”连用,这里趋向动词“去”作“将”的补语。
(3)将+宾语+趋向动词
1)姑姑叫点茶来,女童将茶来,茶罢,站姑道:“你来此间非同容易,因何至此?”
2)仙人言称是本州之神,与小人酒食吃了,又将此物出来,交小人付与知州收受,不许泄漏天机。
以上两例“将”均作谓语,后接宾语和作补语的趋向动词,这种格式其实为前两种的完整形式。
(4)将+动态助词+(宾语)+趋向动词
1)如今将着心肝去,知道的便是先生杀了他;不知道的只说是我两个谋财害命。
2)今日州里不见了一库钱,仓里不见了一廒米,你如何将了出来?
例1)“将”后加助词“着”,表示“将”这一动作的持续,即在去的过程中一直拿着心肝;例2)“将”后加助词“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意味钱和米已经被拿了出来,这里省略了“将”的宾语“米”。
2.“养息,休养”义
仅2例,且均以合成词“将息”的形式出现,这里“将”与“息”意义相同,均为休息之义,构成同义复合词,并逐渐变为固定搭配,在今天的现代汉语中依然使用,如“将息”“将养”。例:
1)唤养娘:“且扶我去卧房中将息。”
2)看看马遂将息得棒疮好了,王则并不疑他是行苦肉计的。
3.“率领、带领”义
仅2例。例:
1)只见本寺长老出来与温殿直相见了,道:“告观察!本寺是朝廷香火院,观察为甚事,将着一行人,手执器械来寺中大惊小怪?”
2)文招讨将本部军马离城三十里下寨,计点人马,杀伤并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上述两例中“将”均作谓语,例1)中“将”后接动态助词“着”,表率领这一动作的进行。
(三)作介词
祝敏彻先生认为介词“将”的产生与动词“将”的词义虚化有关,“南北朝时期的动词‘将’常出现于两种连动式中:‘将+名词+及物动词’和‘将+名词+及物动词+名词’。这里表辅助动作的‘将’词义逐渐抽象虚化,致使前一格式的‘将’虚化为处置介词,后一格式的‘将’虚化为工具介词。”[2]18-19
1.用于处置式
王力先生最早提出处置式这一概念,即“把目的位放在叙述词的前面,只须在叙述词的原来位置加上一个助动词‘把’字或‘将’字,表示这行为是一种处置或支配”[3]82。《三遂平妖传》中表处置式的“将”有62例,主要有以下几种句式结构:
(1)将+N+状语+V
1)正是哑子慢尝黄柏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2)拖出宅前,叫起街坊人等,将客人一条索子缚了,直解到郑州来。
3)喝将三人重重拷打。两边公人一齐动手,打得个个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上述三例作状语的成分各有不同,例1)状语由介词短语充当;例2)状语为名词短语“一条索子”;例3)状语为副词“重重”。且例2)的“缚了”借助动态助词“了”,表动作的完成。
(2)将+N+V+Y(Y为动词的补充成分,作补语)
1)员外一面请先生吃斋,就将画收在袖子里,却与先生同入后堂里面坐定吃斋罢,员外送先生出来,主管付伍拾两银子与他,先生辞别自去。
2)去汤罐内倾些汤,将妈妈灌醒,扶将起来,交椅上坐地,妈妈道:“老无知做得好事!”
3)狮子将头摇一摇,不见了狮子,却是一个人。
以上3例动补结构的补语类型各不相同,例1)补语由表方位的介词短语“在袖子里”充当,强调“收”这一动作的位置处所,方向性明确;例2)为结果补语,强调动作“灌”达到的结果状态;例3)为动量补语,“摇一摇”为含动量词的动补结构。
(3)将+N1+V+N2
1)瘸师就将这纸马儿与了吴三郎,吴三郎谢了。
2)如今将他嫁个木畜不晓人事的老公,便是有些泄漏,他也不理会得。
3)左黜喝声道:“疾!”将身显出神通,不见了那四尺来长的瘸师,只见朱红头发,碧绿眼睛,与脸獠牙一个大鬼。
这里“将”后的宾语N1与动词后的宾语N2存在着一定联系,如:例1)中的宾语“纸马”和“吴三郎”是动词“与”的双宾语,其中前置宾语“纸马”为动词“与”的直接宾语,后置宾语“吴三郎”则为间接宾语;例2)前置宾语“他”为“嫁”这一动作的施事,后置宾语“老公”为嫁的对象;例3)前置宾语“身”为动词“显”的发出者,“神通”为显出的对象。
(4)将+N+VP
1)不多时,狱卒取面枷将憨哥枷了,张千、李万搀扶到十字路口,哄动了大街小巷的人,挨肩叠背,争着来看。
2)大尹将客人勘问,客人招称:系本州人氏,姓卜名吉,因贩皂角前往东京货卖回来,
3)长老道:“观察,这个使不得!妆塑的工本大,将他坏了,日后难得成就。”
例1)动词“枷”后接助词“了”,表动作的完成;例2)“VP”为双音节动词“勘问”;例3)“坏”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弄坏之意,助词“了”表假设性的结果。
2.表行为动作的工具、范围、手段等
这里的“将”为“引进谓语动词凭借的工具、材料、手段、范围,可以理解为‘拿,用’义”[4]65-66,多以介词短语形式出现,共20例。
1)只得替他了鱼,落锅煮熟了,用些盐酱椒醋,将盘子盛了搬来与他。
2)狱卒唱了喏,将和尚腿上打不得两三棍,众人发声喊,门子喝:“低声!”
3)这李二不合为这一千贯钱首告那和尚,既得了赏钱做资本开个果子店,和尚来投斋,理合将恩报恩,反把言语来恶了他。
例1)“将”引出“盛”这一动作的工具“盘子”;例2)“将”引出“打”这一动作的范围“腿”;例3)“将”引出报恩的手段“恩情”。这里“将”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存在,多出现在成语或方言中,如“恩将仇报”。
(四)作副词
作副词的“将”共10例,在书中主要有三种意义:“一为表示动作或情况不久就会发生,将要,快要之义;二为表示接近某个时间;三为刚刚之义。”[5]264
1)经一年光景,妈妈将及分娩,员外去家堂面前烧香许愿。
2)将有五更,温殿直交做公的簇拥着和尚入开封府的廊下伺候。
3)众人将赶到相国寺前,那和尚在延安桥上,望见众人赶来,和尚连忙走入相国寺山门去了。
例1)“将”表分娩这一动作将要,快要发生;例2)“将”表时间接近五更;例3)“将”表刚刚之义。三例中“将”皆作状语,位于动词前。作副词的“将”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广泛使用,且多以双音节词语“将要”“将近”等形式出现。
(五)作助词
“魏晋南北朝是助词‘将’产生的前期,此时的‘将’为动词,有明显的‘携带、挟持’义。”[6]58唐代之后,“将”开始虚化为助词,常位于动词和趋向补语之间,无实在意义,用来表示动作的开始、进行或完成,类似于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助词“着”“了”。《三遂平妖传》中作助词的“将”共计44例,其句式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1.V+将+趋向补语
此结构在《三遂平妖传》中共40例,是助词“将”出现的主要句式结构,也是近代汉语作助词“将”的常见用法。
1)妈妈听得说,捶胸攧脚哭将起来,道:“你忘了三年前在不厮求院子里住时忍饥受冻,不是我女儿,如何有今日?你便下得手,把我孩儿来坏了!”
2)两个正较论之间,只听得鞋履响,脚步鸣,中间布幕起处,员外走将出来,道:“主管,烧午香也未?”
3)那妈妈寻不见这个女子,气做一堆,猛抬头起来,周围一看,看见壁上挂着这幅美女,妈妈用手一扯,扯将下来,便去灯上一烧,烧着,放在地上。
4)待诏道:“可奈这厮走将来摇我,叫我做姐姐。”
以上4例中助词“将”前的动词都为单音节动词,但有些为表方向的趋向性动词,如例2)和例4)的“走”、例3)的“扯”,它们与后面的趋向补语“出来”“来”“下来”一起表示动作的趋向,“‘将’可以看作表动向的补语标志”[7];而例1)的“哭”则是不带有方向性的动词,此时“将”表示“哭”这一动作的开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了”。且例4)助词“将”前后两个动词“走”和“摇”构成一种连动结构,两个动作之间有一个时间先后的顺承关系,这里“将”表动作的完成,即前一动作“走”完成后,才开始第二个动作“摇”。
2.V+将+宾语+趋向补语
1)张三嫂道:“昨日胡员外叫将我两个去,一家与了三两银子,又与了三杯酒吃,要说门当户对的亲,故此媳妇们特来宅上说。”
2)收拾过斋器,点将茶来,茶罢,和尚起身谢了太尉。
3)不多时买将酒来,交李二吃了。
4)不多时,讨将一碗水来。
共4例,这里的助词“将”插入动宾结构中,将动词与宾语隔开,此时“将”已虚化,紧密依附于前面的动词,表示动作的完成,相当于我们现在用的助词“了”,例1)至例4)分别等同于“叫了我们两个去”“点了茶来”“买了酒来”“讨了一碗水”。
《三遂平妖传》中的“将”既有沿用自上古汉语的动词和名词用法,同时随着语言的发展,近代汉语时期“将”词义逐渐虚化,产生了表处置和引进工具等的介词用法和表动态的助词用法。这两种用法是“将”的新用法,且在《三遂平妖传》中占据很大比重。这里我们选取成书于元代的《大宋宣和遗事》及成书于清初的《醒世姻缘传》两书,以“将”的介词和助词用法为比较对象,以此体现《三遂平妖传》中“将”的特点。
(一)介词“将”使用情况
《三遂平妖传》中作介词的“将”主要有两种用法:一为表处置式,相当于“把”;二为表行为动作的工具、范围、手段等。为方便比较,我们把《大宋宣和遗事》和《醒世姻缘传》中“将”用法列表如下:
由表可知,从数量上看,表处置式是介词“将”的主要用法,从元代到明清,其在使用上整体呈上升趋势。表动作的工具、范围、手段的“将”虽在数量上逐渐增多,但与表处置式相比,其用法在文献资料中依旧较少。此外,我们统计了同样表处置式“把”的使用情况,以此与“将”作一对比。
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同样表处置式,成书于元代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将”(68例)的使用略多于“把”(22例);而发展至明代,在《三遂平妖传》中表处置式的“把”(217例)已明显超过“将”(62例),并呈现逐渐取代“将”的处置义的趋势,反映了自身“将”的使用特点。至清代的《醒世姻缘传》,用于处置式的“把”(1940例)已占据绝对地位。从清代开始介词“将”已慢慢进入衰落期,发展到现代汉语中已几乎消失不见。
(二)助词“将”使用情况
作助词的“将”是近代汉语产生的一种用法,其萌芽于南北朝时期,经唐宋时期的稳定发展,至明时已相当成熟。助词“将”在《大宋宣和遗事》中数量较少,仅3例。在结构格式上只有两种类型:动+将+宾语+趋向补语(1例)、动+将+宾语(2例)。其中的动词均为单音节趋向性动词,如:打、传等。而《三遂平妖传》中助词“将”则有44例,不仅数量上有很大的增长,且在结构格式上也有明显变化。其主要的两种格式为:动+将+趋向补语(40例)、动+将+宾语+趋向补语(4例)。这里“动+将+宾语”格式已没有,而“动+将+趋向补语”则取而代之,成为助词“将”的主要结构。“将”前的动词依然为单音节动词,但不仅有表趋向性的,还出现了表非趋向性的动作,如:哭、笑等。我们知道“晚唐五代时,助词‘将’构成格式趋向于‘动+将+趋向补语’”[6]63,这一规律虽在《大宋宣和遗事》中有所打破,但在《三遂平妖传》中却明显体现,且在构成成分上趋于丰富性。发展至清初的《醒世姻缘传》依然延续了“动+将+趋向动词”这一主要格式,且动词虽以单音节为主(161例),还出现了一小部分双音节动词(9例)。这也体现了助词“将”格式的日渐稳定与完善,直至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总之,《三遂平妖传》中“将”的用法丰富,可做名词、动词、副词、介词和助词。其中介词和助词用法占全部用法的59%,占据半壁江山。且类型丰富,结构多样,大体能反映“将”的历史发展趋势。
[1]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2542.
[2]祝敏彻.论初期处置式[C]//语言学论丛(第一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7:18-19.
[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82.
[4]张志鹏.《无声戏》“将”字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3(3):65-66.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64.
[6]刘坚,江蓝生,白维国,等.近代汉语虚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7]孟浩.《老乞大》中“将”的语法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责任编辑:黄贤忠
The Usage ofW ord“Jiang”in the Book“San Sui PingYao Zhuan”
HOU Yanni
(School of Literature,China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 637002,China)
San SuiPing Yao Zhuan isa novelproduced in Ming Dynasty,which isan important corpus ofmodern Chinese.Theword“Jiang”in the book is rich in terms of usage and function.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arts of speech the word“Jiang”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noun,verb,adverb,preposition and auxiliary word.This paper will do a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Jiang”based on the exhaus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data.
San Sui Ping Yao Zhuan;Jiang;usage
H134
:A
:1673-8004(2015)06-0067-05
2015-04-08
侯妍妮(1990—),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近代汉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