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树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赵英
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视为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为企业提供融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要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能够帮助产业链上游或下游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供应链融资的特点如下:其一,在供应链上逐步形成以核心企业信用为主导的信誉链,银行依托核心企业良好的信用状况,扩大银行经营范围,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案,并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其二,供应链融资模式突破了传统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或担保的限制,允许将交易过程中的未来货权、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作为抵押或质押品,有利于盘活中小企业资产。其三,供应链融资能够发挥供应链各节点的衔接功能,从产业链的全局高度制定标准化的融资模式,强化银行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资金链。
中小企业用作担保的固定资产十分有限,并且流动资产比重较高、现金缺口较大,供应链融资应针对中小企业的这些运营特点,对传统的抵质押业务和票据业务进行改良,从中小企业采购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入手,开展未来存货融资、融通仓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进一步明确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方向。
由于中小企业需要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采购阶段来购入相关的物资材料,以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从而使得其在该阶段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资金困境。为使企业走出这一困境,可在该阶段引入未来存货融资模式,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融资模式的引入,可以显著提升供应链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率。所谓的未来存货融资具体是指以合同中的商品及其产生的收入为偿还贷款的主要来源的融资方式,先款后货和担保提货是其常用的两种形式,前者是指以保证金的缴纳为前提,从银行中取得授信,然后由中小企业向核心企业支付全额贷款,并依据合同约定发货,货到后银行则会将该其作为授信的担保;后者也是以保证金的缴纳为前提,中小企业从银行中获取到全额的贷款,而核心企业则会将与贷款额度等值的全额提货单交给银行,以此作为质押物,随后,中小企业向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银行通知核心企业发货。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供应链中采用未来存货融资具有如下作用:购买方式转变为分批付款并提货,货款的支付有所减少,缓解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融资也更为便利,银行的信贷风险大幅度降低,在供应链中的各方均实现了共赢。
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批半成品或存货,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影响企业资金的及时回笼,易使企业陷入资金紧缺困境。而通过引入融通仓融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存货积压带来的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该模式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向授信人提供价值评估、风险控制等金融服务,将授信人稳定的存货作为质押或抵押,并将这部分存货产生的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一种融资方式。融通仓融资主要包括静态抵质押授信、动态抵质押授信、标准舱单质押授信和普通仓单质押授信。这几种授信方式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金融综合性服务平台,使银行原本不愿意接受的质押物转变为愿意接受的质押物,以流动性的商品仓储模式为前提,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畅通了融资渠道,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走出生产阶段的融资困境。
在整个供应链当中,销售阶段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环节,该阶段较为常用的融资方式为应收账款融资,具体是指中小企业将销售货物所得的应收账款作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质押物,获取相应数额的贷款,若是在还款日期截止时,无力或拒绝还贷,则提供贷款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要求核心企业代为偿还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基于供应链这一前提,在该融资方式中共涉及三个参与方,即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和银行,其中中小企业为融资方,核心企业为担保方,银行为贷款提供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为质押物,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后,如果中小企业在款项到期时,无能力偿还,则由核心企业赔偿金融机构的资金损失,这样银行可以大幅度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一般需要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时,银行需要对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加以关注。该融资在实践中衍生出了两种模式,即让售融资和证券化融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种融资模式具有如下作用:在供应链中,中小企业处于整个链条的最末端,其本身实力没有核心企业雄厚,信贷等级也很难达到银行的要求,而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其能够对核心企业的资信实力加以利用,获取银行的贷款支持,这样不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银行的贷款风险也随之降低。
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中小企业应当逐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制度加以规范,进一步明确短期和中远期发展目标,并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构建社会责任标准,以此来增强企业信誉。首先,中小企业要积极参与供应链融资,并在充分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同时处于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应建立数据信息传输方式,增强信息互通、互换的效率和准确性,并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期合作,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等级。其次,中小企业还应加强对各种不同金融模式的学习和掌握,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合发展的融资模式,争取以最低的交易成本,达到最高效的融资目的。再次,中小企业应加强与融资方面有关的人才队伍建设,借助人才引进、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这有助于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强供应链融资监管,以保证融资的安全度,有效降低融资风险。首先,可以建立动态的监督管理机制,以此来防范供应链融资风险,通过构建物流监控评估体系和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动态监管程序进行优化,并运用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对融资风险进行监控,降低风险水平,提高融资安全性。其次,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建设,确保资金收益和安全,可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对相关客户信息的数据库进行规范管理,并对核心企业及供应链内其他成员的具体经营状况及资金运转情况进行跟踪核查。再次,由于供应链融资不能完全消除信贷风险,所以应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借此来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在该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研制一套切实可行的信用评定、评级标准及相关操作程序。
为了促进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我国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断完善供应链融资体系。首选,政府可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对为中小企业融资做出积极贡献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激励,以此来推动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广。其次,政府应邀请金融机构参与,并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银行推荐信用好的企业,解决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再次,政府应对物权法的登记体系进行优化改进,并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加完善,这有助于供应链融资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总而言之,供应链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盘活中小企业现金流,加强融资风险控制,增强供应链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为了保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的高效运行,必须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完善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管理体系,并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从而为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1]张静,梅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2(1):68-70
[2]范柏乃,朱文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与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3(6):86-88
[3]陈佳贵,郭朝先.构筑我国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的思考[J].财贸经济,2013(6):55-57
[4]江莎.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良方[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96~98
[5]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究与政策路径[J].金融研究,2011(1):41-43
[6]严宏亮.供应链金融基本模式及对拓宽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启示[J].浙江金融,2014(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