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的思路与方法

2015-03-19 10:53:58冯艳菊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社团校园文化

□冯艳菊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提升的有效载体,反映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就是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校园文化品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学校、社团组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实现校园文化品质的全方位提升。

一、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

校园环境对校园文化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建设精神内涵丰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润物细无声”。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基础设施是校园文化提升的重要载体。建设好教学、体育、文化等各种活动场所,规范和修建带有地域文化特点,体现科学、人文和民族精神的艺术景观;同时,在已有设施基础上,多融入一些现代元素,提升校园文化的信息化和互动化,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的校园文化;要从校园文化的细节着手,通过充实文化标识,完善基础设施,如:校门口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校园活动咨询,草坪、食堂、垃圾桶旁边的温馨提示,教学设备旁边张贴使用说明,图书馆便利的电子书库及门口的新书介绍等。

(二)重视网络环境建设。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和巨大的信息库,网络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加大校园网络建设和投入,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充分利用BBS、QQ 群、课程网站、电子书刊等,给学生营建交流和自主学习的平台;加强对校园网络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精湛的网络技术,提高对网络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力,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和腐朽文化在网上的传播,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有活力、无污染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狠抓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师生言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面镜子,体现着学校的文化素养,要严格校风校纪建设,加强对师生的文明礼仪、规则秩序、主人翁责任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尊师爱生的和谐人际环境是创建校园文明的前提,要杜绝请客送礼、拉帮派等不文明现象;制定包括着装、零食、手机、课堂纪律等内容的教室文明守则;清除校园里带有糟粕的“课桌文学”、“寝室文学”等不良的文化现象;加大力度处理偷盗行为,抵制黄色书刊、影视片的侵入;总体规划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在绿化、美化、净化、优化校园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强花草树木的培植和爱护。

二、发挥全体教工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引领着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发挥全体教工的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实现校园文化的德育、美育和实践的功能。

(一)校长担任校园文化的设计者。一流的学校,离不开一流的校园文化。校长作为管理者,站在文化建设的高度,才能驾驭学校的整体发展。要“以理想信念建设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教育[1]。”本着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对校园文化提升作出整体上的规划。

(二)教师担任正确价值观的倡导者。建设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校园文化建设骨干教师,确保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约束、服务的能力,提高他们立足社会的独立能力;要培养学生形成阅读习惯,让他们接受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熏陶,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辅导员担任主流文化的实践者。辅导员身处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服务和活动指导的第一线,他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实践者,特殊的岗位角使得他们在校园文化提升中有有特殊的意义。学校要在保证辅导员数量的基础上,要从整体上提升辅导员的素质,提高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他们与学生密切接触的优势,灵活多样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能在社会文化多元并存的情况下,作出符合社会主旋律文化的判断和选择。

三、发挥社团组织的服务作用

社团组织是校园中的一支生力军,是校园文化中的一道特殊的风景,是校园文化品质提升的又一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社团的积极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校园文化品质。

(一)抓好学习型社团建设。学习型社团是一个贴近学生的学术类社团,是当代大学生追随主流、学习理论的平台。要充分发挥这类社团的积极作用,通过紧跟时代步伐的活动内容,在校园内倡导一种学习理论、塑造思想、升华精神的风气,提升了校园文化精神内涵。如:“时政论坛”结合时事动态,关注社会热点。在“两会”召开期间,可通过新闻广播、喷绘、剪报、校园手机报等形式让在校师生及时了解“两会”动态。“话剧社”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以典型事件为基础,表演生活形象的话剧节目,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营造校园向上的学习风气。

(二)发展公益型社团组织。公益型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学校对这类社团的扶持力度,重视培养团队负责人,加强成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社团的凝聚力,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环保小卫士”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环保意识,制止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参加清理白色垃圾、废旧电池回收等实践活动;“手拉手爱心组织”可进行毕业生物品交流、捐赠活动;“青橙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义务修电器,宣传用电安全的优秀人才;通过发展公益型社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提升了校园文化品质。

(三)引导娱乐型社团方向。娱乐型社团是以成员的娱乐、休闲等方面的兴趣、爱好相同为基础,为满足其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建立的学生社团组织。“轮滑社”、“街舞协会”等体现了现代文化的灵活和多样,“武术队”、“书画社”则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要积极引导娱乐型社团的方向,倡导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休闲活动,杜绝低俗的文艺形式;培养艺术审美眼光、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培养养成学生团队精神、塑造学生独立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同时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

四、发挥品牌学生的示范作用

品牌学生是能够适应社会,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职业素质的优秀学生。品牌学生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塑造品牌学生可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就要树立学生品牌,要对于“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事迹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要选出优秀的学生代表授予“大学生标兵”称号,将他们作为校园文明标杆;定期进行校园文化讲座、模范事迹汇报、品牌学生面对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推进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以点带面,提升全体师生的文明素养和全校的校园文明形象[2]。

总之,只有学校、教师、学生、社团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才能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 号)

[2]潘岳生,戴文静.打造学生品牌高职院校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J].中国民族教育,2009,7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社团校园文化
缤纷社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河北省遥感应用协会被评为河北省5A级社团组织
河北遥感(2015年4期)2015-07-18 11:05:05
群体决策中隐性社团组织的识别
全国各省、市、区期刊工作社团组织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