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的刻苦探索自成体系的学术创新
——读《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
葛志毅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刘俊男教授新著《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52.9万字,201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俊男教授在近二十年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结题成果,也是他在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四年前博士论文基础上的成果汇聚,因此是其长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读罢该书,觉得有如下几方面创新之处。
其一,对近数十年来学术界所论及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及中国历史实际有诸多新的见解。如,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文明”与“国家”属同一概念,不是今天所理解的“进步状态”或“文化的精致形态”;国家的管理职能属国家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国家的本质,因为原始社会也存在社会管理。中国夏商周三代的“氏”“族”与氏族公社的“氏族”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在原始的“氏族公社”中,夫与妻分属两个不同的氏族,未能组成共同生产、生活的社会组织——家族或家庭,而中国“三代”的“某氏”是“某土地之主”,是地区组织的标志,也是家族组织的标志。中国的“三代”有地区组织,是成熟国家。
其二,利用树轮校正碳十四年代的方法并进行考古类型学的比较,对长江中游地区的史前文化年代作了科学的研究,将一般认为的彭头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年代提前了数百年,从而可看出它对周边文化的强大影响。
其三,以考古发掘遗存为主要依据,将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划分为酋邦、城邦、霸国、王国、帝国五个阶段,并指出前一阶段属原始社会,后四阶段属不同政体形式、不同管理方式和不同规模的国家。
其四,对我国上古时代“天”“人”不分的现象作了辨析,区分了上古的天帝与人帝,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了上古时期活动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族属及相关考古文化遗存,认为伏羲、神农、黄帝(部分时段)、西陵氏、玄嚣(青阳)、帝喾、帝挚、帝尧、祝融、巴人等是江汉地区活动的主体,帝舜原属长江下游地区历史主体,后与长江中游地区的帝尧一道北上,争夺中原……从而勾勒出传说民族一个较清晰的分布图。该书认为从统治阶级的角度看,传说时期的那些主要部族,可能有一个属同一部族的统治阶层,但从所统治的民众看,则又分属于不同的部族。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融合源远流长,这从各考古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可以看出来。
其五,充分揭示了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的重要地位。书中将长江中游地区的物质文化、社会演进与周边地区以及世界文明古国进行了对比,阐明了该文化对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运用地下发掘材料论证了长江流域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不断北渐,并伴随大量的人口迁徙,从而促成了王湾三期后期文化(即该书所称的后石家河文化)及二里头文化的产生,而后石家河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早期正是夏王朝时期的物质遗存。该书认为二里头文化是在煤山类型文化的基础上出现的。而就其终极来源来说,则主要来源于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据《偃师二里头——1959~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所公布的二里头遗址第一期所有器物的型式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与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相似的器物约占总类型的62%,与北、东、西方文化相似的器物约占14%,其自身新因素约占24%。
从该书绪论所记国家社科基金管理部门反馈的验收专家所作评语看,该成果得到五位专家一致好评。重庆市社科规划办在《2012年重庆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检查报告》中,对该成果予以点名表扬,称“项目负责人重庆师范大学刘俊男围绕古代文明起源发表论文40多篇,该项目立项后课题组发表阶段性论文16篇,该课题已申请结项,鉴定专家普遍认为该项目基础研究扎实,结题成果质量优良。”(见国家社科规划网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222/c219507-20571511.html)。
当然,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不足及需要补充之处,例如,一些引文存在错误,可与世界文明古国作些比较,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要加以辨析,等等。因此,在按期结题后,俊男教授又花了几个月进行修改,并将引文、图片资料、数据及注释一一详索原文认真校对。尤其是增加了与世界文明古国的对比,使长江中游地区置于世界的视野内,从而彰显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的地位。
该书体例较宏大,涉及到的重要学术问题亦较多,尽管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学者们肯定会与本书有不同的观点,但本书自成系统,在宏观体系与具体问题上均有其独到的见解。正如北京大学朱凤瀚教授在该书封底对该书所作的评论:“应该说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
该书不仅仅研究长江中游地区的文明进程,也涉及到中国上古的若干历史问题,尤其是对中国上古多元一体局面的形成有较清晰的论述。正如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董琦研究员所指出的,“该成果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形成有多元一体的‘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学术界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大多只关注中原仰韶文化区、江浙良渚文化区、西辽河红山文化区,俊男教授对长江中游地区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大补充,并使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的地位得以彰显。当然,正如该书作者自己所说,要更好地与世界几大文明古国进行对比还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并使用同一种理论作指导,这样才有更强的可比性,相信俊男教授在他所主持的下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中会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刘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