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增胜
当前,针对慕课来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名校”已纷纷加入慕课平台,并积极投身慕课建设。普通地方高校,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特点,并积极对慕课进行尝试和研究,找到与高校间的契合点并加以利用。只有积极迎接慕课的到来,才能真正抓住这次机会,并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使普通地方高校更好地向前发展。
(一)慕课的学业评价方式。由于慕课都是网络学习者,并且有同时在线性,因此,公平、客观地进行学业评价有很大难度。Udacity、Coursera 和edX 等慕课学习平台都是依托网络系统实施学业评价的。他们的评价都是通过过程性和终结性两种相结合的形式,而且评价的主体具有多样性,除了教师以外,还有学生本身、网友或相关专业的企业用工者等。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任务的测评,主要形式有完成作业、练习、论坛讨论、调查报告、学生互评等。比如Coursera 主要是通过同伴评价和论坛讨论进行评价的。同伴评价是Coursera 课程的特色评价方式,类似于中国淘宝网的网评,教师要提前给出打分标准和评价指标,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评价系统为其他同学打分,也可以写上文字评论,整个过程任课教师都不必参与,并且都是在可视化的过程中进行的。慕课中的作业和练习主要是在线的客观性测试题,学生答题完成以后,被系统评价,并可以立刻得到反馈信息。edX 的练习形式比较丰富,有主观性题目,这些题目使用计算机难以作出评价,这就要求人工来完成。有些课程还有兴趣小组,同伴们在小组中共同参与练习,最后以同伴投票的形式记录成绩。
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结业考试。考试就需要有公平公正性,一些慕课平台为防止学生作弊,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建立学生电子档案、使用摄像头拍摄照片、扫描个人证件,有的还通过打字频率和用词特点等记录个人键盘输入特征等等。在考试前要提前签署诚信声明,借以督促学生遵守考试纪律,在考试时使用网络摄像头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锁定考生所用的电脑等监考措施。
(二)慕课的学分认证机制。学生在慕课平台完成学习并通过学业评价后,即可取得相应的结业证书,一般结业证书有两种:一种是慕课机构颁发的荣誉证书或课程证明,一般是电子的并且免费;另一种是由慕课机构和高校联合颁发的,需要通过有监考的终结性考试,并且需要收取一定费用,证书上印有慕课机构和学校的徽章。
让成千上万的学生在世界各地同时学习一门课程并完成结业,这很难让传统高校的管理者信服。如何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关乎慕课的质量和认证,同时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共性问题,对于慕课的评价和认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如何实现教考分离。在现有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如何实施客观公正的社会化考试是一个难题,虽然这有一点迎合传统高等教育的意思,但是要想使学分认定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就必须有相对一致的课程内容和目标,以及有严格的评价标准,并且必须肯定学习者、考试者和获得认证的人是同一个人。
(二)如何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慕课的结业证书和课程学分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如何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学习成果的认证不在任课教师的权力范围之内,也不是慕课机构能够解决的,这需要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和第三方机构一起合作完成。教育管理部门是认证的协调者和组织者;高校需要以开放的胸襟迎接慕课的到来;而第三方机构则肩负着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的责任。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权威、公正的认证,整个活动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起来。
将慕课课程学分应用于普通地方高校之中,绝对不是简单的拼凑,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和探索,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固有的优势。慕课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窗口,高等教育为慕课提供了发展空间,两者相得益彰:普通地方高校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标准简单,而慕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新时期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反过来慕课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尚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注册者多但结业少等,而高校却又为慕课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同时可以规范慕课的推行,规避慕课的弊端,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对于学分认可,可以从通识课开始,再到专业课和模块课,先从试点,再到部分,最后全部开放。通识课一般适学范围广,局限性小,然后可以逐步扩展到其他课程,当然这都需要提前组织教育专家和专业教师进行科学性规划和研究。
要做好慕课课程的学分认可,应先组织学校教学专家和专业教师对网络上的慕课课程进行梳理、评估,然后与本校培养方案相结合,比较后作出相应的学分判定。对于学分认可,有三种不同方式:
(一)学生获得慕课课程结业证书,学校直接认可相应评估学分。学校可先组织教育专家把线上已有慕课课程与本校相同课程对比,评估出学分,然后公布给学生,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相应课程。比如,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里的自修学分就可以很好地与慕课结合。自修学分本身就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慕课所倡导的自由性正是学生自修的本质要求,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课程,学习的时间和方式也可以自己支配,这种自由性是慕课与自修学分很好的契合点,因此可以将慕课课程与大学自修学分相结合,既使大学开放性地接受慕课,对其进行尝试和研究,又可以补充自身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两者相得益彰。
(二)学生参加慕课学习,不论是否获得证书,通过学校考试即可获得学分。学生参加慕课学习,要获得学校学分,必须参加学校课程考试,不论是否获得慕课课程结业证书,但只要通过本校课程考试,即可获得相应学分。这种形式看似简单,即学生通过学校的考试,就说明具有拿到该学分的能力,但有一点就是是否参加该课堂的学习,因为传统课堂教学涉及到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核等等,需要学校作出实践层面的核验。
(三)参加慕课学习,既要获得慕课课程结业证书,又要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相比之下,应是前两种比较适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相应课程,而获得证书或通过考试说明学生已经具备相应能力,显然这种方式造成了重复,并且获得慕课课程证书也需要费用。这是比较保守的做法,但应该是比较稳妥的,从可操作性来说,由学生任选前两种方式之一,应是比较便捷的策略。
慕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而慕课课程学分应用于普通地方高校,是一种全新教育模式的探索,慕课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形式。当然,将慕课课程学分引入普通地方高校不是简单地拼凑,需要经过实践的尝试和检验,要对慕课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应用,规避慕课自身的弊端,才能给高等教育提供持久的动力,普通地方高校才能有更全面和长远的发展。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韩宏,屈昌雷.慕课:大学自修学分制的“新窗口”——基于慕课与大学自修学分制的结合[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武丽志,王海东.MOOCs 评价认证机制与自学考试应对策略[J].中国考试:理论探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