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辉 徐 波
区域经济即经济区域的经济,区域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作为中国城市的中心,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20 世纪末,虽然上海经济增长迅速,但基本上是以大规模投资、土地开发和土地置换、工业项目开发和利用、引进外资、新建投资,以及新上马的项目等方式进行的。但是,仅仅在21 世纪初期,随着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接受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和加工基地,上海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对外服务,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如技术服务、咨询、中介和现代物流等。同时,随着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兴起,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的服务外包,上海成为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国际城市之一,越来越多的跨国服务公司进入上海,极大地推动了上海服务业的发展。仅从2007年1、2月的投资情况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高于制造业,意味着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2008年上海市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总生产总值的比例急剧下降,而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的格局。专家预计,到2020年,上海将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响应中央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上海肩负着建设“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历史重任,在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以及新一轮产业结构战略选择过程中,正致力于成为亚太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从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实质来看,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是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首要目标。这将促使外语教育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大范围、大幅度地提高劳动者的外语水平。英语在印度的普及就是佐证。2000年12月9日《参考消息》刊登了题为“软件:印度为何领先中国”的文章。文章分析说,印度在尖端技术领域能超过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英语在印度的普及。新加坡经济腾飞,是因为贯彻“教育配合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对于英文的使用,李光耀曾这样分析:“只要世界继续以经济为主导,只要美国还能在创新科技领域中保持领先的地位,那么欧盟也好,日本或中国也罢,相信谁也取代不了美国当今所拥有的超凡地位”。可以说新加坡的语言教育是推进新加坡强国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德、英、美、日等国都认为职业关键能力包含外语的沟通和运用能力,都重视外语能力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如此,国内例子也不胜枚举。许多企业如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都认为技术员工的英语水平非常重要。英语不仅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而且也对员工的提升空间有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英语水平对一个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上海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转型持续加快、第三产业成为主流,为高职英语教育科学转型与快速发展争取了先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为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赢得了极为有利的外部发展空间。这就要求上海市高职英语教育的层次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同步;教育的趋势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相融合;教育的目标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转型预期相一致。高职英语教育应该符和目前本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并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语言基础和语言保障,是发展高端、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基础。
(一)根据上海市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设置高职英语课程。上海市未来必将过渡到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类专业是面向人的个性化活动,随着上海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互联网不断发展,未来人们对高职英语教育的需求必将摆脱工业时代只注重技能和服从的培养模式的局面,而对个性化的、善于思考的、自我认知和探究能力强的人才提出了广泛需求。应该本着素质为主的理念来设置高职英语课程,在教会学生“硬”知识的同时更要引入“软”思考,注重思维模式和习惯的培养,摒弃只重知识、重岗位、重技能而忽视素质的传统观念,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以适应上海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需要。
(二)根据现阶段上海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基于上海市产业结构,贯彻国家《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未来上海市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争创世界城市,就是国际化大都市。而国际化大都市往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高级制造业中心和第三产业的全球结点。鉴于此,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分为两大实用体系。一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英语实用体系,以宽口径满足高职英语的基本要求。二是基于目标岗位的职业英语实用体系(分别是服务类和制造类)。教学内容应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在教材的选择上,根据学生不同职业方向类别对英语的不同需求,进行重点和难点的筛选,做到不同职业大类的学生,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类型和职业素质三大模块基本相同,但具体内容不同。服务类和英语的关联度相对于制造类更紧密,所以服务类专业高职英语教学应重点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听说方面质的飞跃,最终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而制造类学生除了应掌握日常听说技能外,更应重视常见的信息检索技术,学会查阅专利文献、产品资料等,进而进行编辑、整理和报告。
(三)根据上海市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选择教学方法。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高科学高技术,而科学技术日益更新,高职学生必须增加适应经济的主动性,学会终身学习实践。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更应重视教学基础建设,对相关的设备进行适当的投入,创办校内实习实训室,开展英语课程的实训,为学生在模拟职业环境内应用英语职业技能提供保障。此外,可以利用产学研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多层次、多元化的英语实践活动,走出学校,到相关企业、用人单位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或课程设计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技能的巩固、接触行业最前沿技术信息、加强校企联合、促进产学互动。另外,还可利用上海的优势环境,派学生以产学合作的形式赴美国、荷兰和新加坡等英语普遍使用的国家进行包括文化交流、职业技能培养等多项内容的活动。大量的实践,不仅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会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能够胜任上海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城市产业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上海市产业结构必将由现在的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高职教育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风向标。在当前上海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高职英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科学定位高职英语教育,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证,真正发挥地区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王自玲.英语大众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3
[2]张娟.上海经济转型的新视野——访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振华[J].国际市场,2007
[3]张林兵.论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大都市建设[J].地方经济,2008
[4]刘锐.上海市和纽约市的产业结构及集聚化发展比较[D].上海交通大学,2007
[5]朱俊.社会化语境下珠三角地区高职教育的缘起与困境探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
[6]却咏梅.未来大学教育:颠覆还是回归?[N].中国教育报,2015 -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