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五市高层次创业人才培育的政策现状及启示

2015-03-19 10:53:58张文辉顾丽君徐海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五市苏南地区苏南

□张文辉 顾丽君 徐海星 施 杨

当今社会,高层次创业人才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为稀缺、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是发展先进生产力最核心、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各地区都非常重视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高层次创业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加快聚集优秀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广泛的信息等生产要素,从而提升当地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苏南5 市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和镇江。改革开放尤其是近20年以来,苏南地区率先实现乡镇企业的崛起,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苏南地区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快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业人才也成为该地区的重要任务之一。[1]

一、苏南地区高层次创业人才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基础。苏南地区尽管土地面积较小,仅占全国的0.29%,但是蕴含着较强的经济发展实力和后劲。从经济规模而言,2012年苏南五市经济总量达到3.34 万亿,占当年全国经济总量的6.4%。苏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7,000美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 倍,总体上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2]雄厚的经济实力为苏南地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为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产业基础。近年来,苏南地区积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了“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13年,苏南5 市三次产业比例为6.1:49.2:44.7。依托制造业的雄厚基础,苏南五市已形成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物联网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苏州的医疗器械、纳米科技,无锡的集成电路、物联网,常州的智能装备、光伏太阳能,南京的电子信息、智能电网,镇江的船舶、新材料等产业在国内均具有较强实力。部分产业已经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产业条件。[3]

(三)人才基础。通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苏南地区持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1年底,苏南五市人才资源总量达612.2 万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31.7 万人。为进一步吸引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近年来苏南五市先后制定了人才行动计划。比如说,苏州“姑苏人才计划”、无锡“530 计划”、常州“龙城英才计划”、南京“321 计划”、镇江“311 计划”,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4]目前,苏南地区已成为国内高层次创业人才主要集聚地区之一,拥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46人,省“双创”人才650 名,分别占江苏省总数的近90%和50%。丰富的人才基础壮大了地方人才队伍,也为高层次创业人才的引进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载体基础。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苏南5 市以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2014年,苏南地区8 个国家级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被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首个跨区域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苏南五市拥有科技型企业超过5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 家,独立研发机构1,885 家,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的研发载体200 多家。建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基地8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0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45 个。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成为集聚创新资源、汇集创新资本、吸引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

二、苏南地区高层次创业人才培育政策的基本情况

为客观反映苏南地区高层次创业人才政策体系的总体情况,本文主要从人才引进和落户、财政金融扶持两方面对该地区高层次创业人才培育政策进行比较。

(一)人才引进落户政策。

1.公寓住房。考虑到高层次创业人才的居住需求,苏南五市均提供3年内免收租金的公寓住房,住房面积不少于100 平方米。其差异性体现在无锡对于高层次人才有租房补贴;常州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不同面积的公寓住房;镇江则在免费住房3年后提供此房屋出售的优惠或由政府财政给予专项补贴。

2.购房安家补贴。根据引进人才类型,苏南五市分别制定相应的购房补贴标准,总范围控制在8 ~250 万。其中,苏州对高层次创业人才的购房补贴处于领先地位,补贴金额范围为50 ~250 万元;无锡提供100 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费,由政府和引进企业各负担50 万元;而南京、常州和镇江提供的补贴则相对较为保守。

3.研发办公用房。根据调查,苏南五市在高层次创业人才方面给予一定的研发办公用房作为开展小试和中试的主要场所。苏州、南京和镇江均提供不少于100 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并给予3年租金的免除,解决了高层次创业人才前期发展的场地需要。

(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

1.启动资金。为解决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落户的现实问题,苏南五市均提供一定额度的启动资金。苏州和常州创业启动资金标准为100 万元;南京市根据扶持项目,给予100~200 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无锡市综合评审意见,对推荐A、B、C 类的创业领军型人才分别给予100 万、60 万、40 万创业启动资金。

2.科技经费贷款。根据调查,苏南5 市根据创业项目的规模和进度都给予了科技经费。其中,苏州给予100 ~400 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对于3年内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 万元的人才企业再给予100 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无锡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300 ~500 万元科研经费;南京和镇江尚未提及相关政策。

3.风险投资。目前,苏南五市都对高层次创业人才给予一定的风险投资,主要以配套投资或风险补助为主。其中,苏州给予不少于风险投资基金首次投资金额10%的配套投资;镇江则根据其实际投资额由财政和科技部门给予3%的风险补助;南京、无锡和常州则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配套投资。

4.股权投资。目前,苏南五市都对高层次创业人才提供股权投资,其差异性主要是投资比例不同。其中,苏州、常州、无锡分别按提供实际投资额的30%、35%、30%的比例作价入股;南京、镇江对于技术成果入股投资的按不高于注册资本的70%作价入股。

5.贷款贴息。考虑到高层次创业人才贷款的困难,苏南五市均对高层次创业人才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其中,苏州市直接给予最高50 万元的贴息资助;南京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给予50 ~200 万元的贷款,并且按当年实际还贷额度和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贷款贴息;无锡和常州对于从事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的,按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进行贴息资助。无锡还明确政策实施的连续3年内,要求年度贴息额低于100 万元,累计贴息额小于200 万元;相比而言,镇江市在此方面较为不足,仅为需要贷款的高新企业给予同期基准利率优惠支持。

6.担保融资贷款。融资担保指担保人为被担保人向受益人融资提供的本息偿还担保。根据调查,镇江市在这方面的投入最大,对于流动资金不足的,政府资金发起的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最高可提供5,000 万元的融资担保。其次是苏州市,给予最高500 万元的担保融资贷款,3年内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 万元的,再给予1,000 万元以内的担保融资贷款。无锡和南京则提供相对较少的担保融资贷款,分别是300 万和150 万;常州市在相关政策中没有提及这一项。

7.科技保险补贴。为充分发挥科技保险作用,进一步促进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有效分散、化解科技创新创业风险,苏州率先探索科技保险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人才企业给予当年度不超过30 万元的科技保险费补贴;南京给予30% ~50%的保费补贴,其他三市则尚未提及。

三、苏南五市高层次创业人才培育政策的启示

(一)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系统性。政府部门应进行多方评估,定期查找高层次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及得失,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出台相应政策。同时还要强化政策体系,在人才引进已经相对完备的前提下增加人才培养方面、基础性人才工作方面,特别是人才评价机制方面的政策。

(二)提高政策保障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苏南各地区人才政策支持力度无论从资助总量上还是在单个项目上,均有一定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人才的总体吸引力。因此政府部门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适度调整高层次创业人才的资助水平,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资助。[5]进一步出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政策内容,鼓励和引导银行、保险、投行等金融机构参与高层次创业人才培育,吸引更多的人才集聚。

(三)扩大政策覆盖面,丰富政策内涵。目前,苏南地区的政策主要是针对高层次创业人才,创新人才享受待遇还无具体规定。因此政府应扩大政策覆盖面,制定对高层次人才后期支持的政策,以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王立平,卞朝宁,蒋亚芬.苏南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体系研究[A].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暨2012年全国人事人才科研年会[C].2012,6

[2]杜颖梅.苏南创建跨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N].江苏经济报,2014 -5 -8

[3]刘媛,吴凤兵.江苏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59 ~88

[4]陈莎莉,李铭禄.人才政策区域比较与政策结构偏好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9:107 ~111

[5]刘波,李萌,李晓轩.30年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回顾[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3 ~7

猜你喜欢
五市苏南地区苏南
苏南年俗亦动人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4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聚焦精准扶贫 助力精准脱贫——在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红土地(2017年2期)2017-06-22 10:23:40
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在建宁召开
红土地(2017年1期)2017-06-05 09:37:27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创新能力——在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土地(2017年1期)2017-06-05 09:37:26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8:00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群众(2015年11期)2015-12-16 17:42:36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苏南发展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