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培养

2015-03-19 11:05甘超郑艳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个体大学生评价

甘超 郑艳

(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形成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而自我概念是人格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自我概念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现实行为方式和对过去经验的解释,影响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积极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无论对于大学生个体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自我概念的界定、结构与心理功能

个人在一生中,一方面要取得社会认同,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要逐渐认识与发展自我,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及其与他人的差异,认识自己的形象,发展出具有个人独特性的对自己的观念——自我概念[1]。简单来说,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对于自我概念的结构,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观点有:W.James(1890)与 G.H.Mead(1934)将自我划分为客体我与主体我;C.Rogers(1951、1959)将自我划分为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M.Rosenberg(1979)将自我划分为现有自我、期望自我和表现自我。 R.Burns(1982)对自我研究历史上几个影响较大的理论进行了概括,把W.James、C.Rogers、M.Rosenberg 等的观点融合在了一起,建立了一个包括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的自我概念结构图,对自我研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于自我概念的心理功能,R.Burns指出自我概念具有内在一致性维持、经验解释和期望定向等三种功能。一致性维持功能是指个体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去行动;经验解释功能是指自我概念的不同,影响个体对一定经验的解释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期望定向功能是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概念影响的[2]。

2 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受其年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2.1 自我认知方面

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相比童年期而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对自我的认识由关注外界评价转变为更加注重内在认同,并开始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等手段,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评价自身的优缺点,他们的自我认识趋于平衡,自我评价的能力逐渐增强。但是由于知识能力的局限以及外界信息的表面化、多元化,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并不全面与客观,加之自我意识分化明显,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偏高,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冲突时,自我调试能力还不足,容易出现自卑或自负等问题,妨碍了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2 自我体验方面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增强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的独立感开始增强,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希望成为独立的个体,与他人互相尊重。但是经济上的不独立,导致必须依靠家庭的资助,社会经验的缺乏,导致必须依靠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所以大学生经常处于矛盾的情感体验之中。有的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封闭性增强,尽管他们内心希望与别人交流思想感情,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使得大学生不会像儿童那样坦率,他们可能以更加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看法与情感,这无疑加大了别人理解的难度,使自己体验到孤独感。

2.3 自我调控方面

随着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能力的增强,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时,已经摆脱了父母、老师的安排,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有所提高,其自觉性、持久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3]。根据李德显的研究成果,大一新生的自我概念来自于他人评价而非自己的经验,因此其自我概念水平较高;到大二,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与生活,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适应,并且与别人相比存在着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其他方面的差距,自我概念水平降低;大三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全面发展与深化的时期,随着对环境的适应,年龄的增长,经验知识的丰富,他们的自我概念水平开始回升;到大四,面对毕业论文和即将脱离学校踏入社会等压力与难题,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总体水平又开始下降。总的来看,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由上升到下降再上升的曲折发展过程,但这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走上成熟走向积极的过程。

3 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1 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特征

积极的自我概念应该具备如下特征:首先,自我概念积极肯定,即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客观恰当,更多的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其次,自我认识全面深刻,即大学生对自己生理、心理及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我;再次,自我概念和谐统一,即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和谐程度和自我概念内部各种概念之间的和谐统一;最后,自我概念清晰明确,即大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是清晰明确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4]。

3.2 影响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3.2.1 个体因素

对自身生理状况认可的人能自我接纳,正确评价自己,引起和促进自我概念的积极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E.H.Erikson(1968)所说的人生发展八个阶段中的第六阶段,即亲密感对孤独感,如果这个阶段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就能产生亲密感,与他人建立友谊和爱情。相反就会陷入孤独中,只有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才能很好的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从而度过自我同一性危机。此外,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也表现出性别差异,万德智(2007)研究发现男、女生自我概念在家庭自我、道德自我、自我满意等因子上差异显着[5]。

3.2.2 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的好坏,对自我概念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Heyman的研究显示,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父母与子女是朋友关系,平等、和谐,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促使孩子较高的自我概念形成[6]。自我概念良好的家庭成员,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树立一个自信、自强的榜样,使大学生更容易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以此作为其自我概念发展的良好开端。

3.2.3 学校因素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正规场所,负责从正面将社会规范、道德价值观、知识、技能传授给新一代人。进入学校后,教师的影响开始超越家长,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教师的评价往往是孩子进行自我评价所依赖的主要外部评价之一。而到了大学阶段,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对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发展同样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事实表明,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对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长期、重大而持续的影响,而且很难被其他人所替代。

3.2.4 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大背景,深刻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形成,进一步影响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内容。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盛行,而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却凸显重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个体,其价值取向不同,因此,个体自我概念形成与构建也不尽相同。在个人价值观取向的文化中,成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自我实现,这种培养风格促进了孩子私人自我的发展;而在集体价值取向的文化中,成人强调孩子要学会顺从他人,从而促进了孩子集体自我的发展[7]。这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文化开始相互交融,同时又有冲突,多种文化,多种价值观的冲击,对于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无疑又是一个挑战。

4 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

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未来事业有所成就。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养成关键要从大学生自身入手。

4.1 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需要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4.1.1 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大学生在通过社会比较认识自我时,应学会横向和纵向比较两种方法,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和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能改变的劣势,如不良习惯、脾气不好,要坚持去克服,对于不能改变的,如身材高矮、生理缺陷,要勇敢去接受现实。

4.1.2 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而别人的评价则相对客观公正。大学生要留意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尤其是来自家长、老师、朋友等周围重要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了解别人眼里的自己是怎么样的,从而形成全面客观的自我认识。

4.1.3 通过对活动成果的社会评价来了解自我。个人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可以为个体认识自我提供途径,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才能、意志等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8]。

4.1.4 通过内省认识自我。论语曰:“吾日三省吾身”。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反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反思和剖析,使自己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观察的客体,通过自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的放矢的加以改进,在自省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4.2 努力发现优点和长处,积极悦纳自我

古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美无缺和一无是处的人都是不存在的。大学生要努力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积极的悦纳自我。而悦纳自我就是对现实自我的接纳与认同,无论自己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悦纳自我不是要放任自流,无视自己的不足,而是要大学生学会积极的评价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对于优点要肯定,并继续发扬,对于缺点也要敢于承认,并勇于改正。此外,一个人能否积极的悦纳自己还与个体的成就期望有关。当一个人的成就期望过高,脱离了客观实际,往往就会导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增加,使个体产生自我否定的评价,而成就期望过低,同样也会因为达不到社会和自我的要求,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因此,大学生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成就期望,建立适当的期望值,这对大学生自我接纳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4.3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人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深入对自身的认识,还能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改造和完善自我[9]。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要让大学生学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按照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特点,科学建构“理想的我”,从小事做起,从行动开始,积极主动的提高“现实的我”,在长期奋斗的过程中依靠顽强的意志力,对自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逐渐减少,并最终超越自我。

4.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消极自我概念

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向成年早期转变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心理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自我概念的发展也表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矛盾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针对性的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的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积极的悦纳自我,达到自我的和谐统一。自我概念消极的大学生,往往有过多次的失败经历和挫折体验,由于缺乏正确的成败归因,他们倾向于将这些失败和挫折完全归结于自我因素,如能力不强、智商不高、性格软弱等,长期的负性评价是消极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大学生已经形成的消极自我概念,深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则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等心理咨询技术和手段,在治疗和消除大学生消极自我概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9.

[2]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8-89.

[3]刘静.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4]张燕平,王玉杰.自我概念——影响大学生自我和谐的一个关键因素[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1):158-160.

[5]万德智.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6]于露,宋微涛,潘芳.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3):278-280.

[7]张玲玲,朱安宏,杨官校,等.大学生自我概念现状及应对策略——以团体心理辅导为例[J].西江月,2013,(15):397-399.

[8]罗志慧.论大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3):124.

[9]占颖玉.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的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6):16-19.

猜你喜欢
个体大学生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