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网融合”环境下的防灾文化传播
——以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为契机

2015-03-19 10:19
传播与版权 2015年7期
关键词:防震台网防灾

周 鼎

“台网融合”环境下的防灾文化传播
——以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为契机

周鼎

国内媒体正在经历“台网融合”的大变革,对媒体内容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增加,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而以防灾减灾为主的宣传工作天然地与纪录片的形式和内容相契合,只要抓住媒体飞跃的契机,深度把握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要求和倾向,就能为防灾文化传播提供新的市场和空间。

防灾文化传播;台网融合;电视纪录片

[作者]周鼎,防灾科技学院教师。

国内的媒体正在经历新的一轮变革和升级。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无论防震减灾文化以何种形态面貌出现在大众媒体之上,它都必须遵循这一游戏规则,即防震减灾文化必须学会以视觉化的呈现形态,表达出积极向上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这几乎是为防震减灾文化宣传活动量身定做的一般。

一、抓住电视纪录片崛起的机会

自2002年开始,广电总局不断下达针对广播电视的各种禁令,通过对娱乐节目从播出内容到播发时段的各种限制,对荧屏进行净化。直至2011年10月下旬,所谓“限娱令”出台,“限广令”紧随其后,无形之中为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提供了更为具有延展性的内容空间。①2012年秋季(第十一届)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上,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透露,广电总局将在10月提出减少产量、推出精品的发展要求。文见赵楠楠、唐平:《广电总局下月出新招:电视剧减产量推精品》,载于《扬子晚报》,2012年9月12日,A32版。

无论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层面还是从内容监管机制层面都不难看出,国内的媒体正在经历新的一轮变革和升级。这种变局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媒介信息传播的内容和表现形态:一方面,新媒体正在进入大众日常的媒介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传媒行业的格局,改变着传统媒介对受众信息的传播方式,视觉化呈现已经成为信息传播所必备的手段。②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端视频用户的增长更为强劲,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超过一亿人。报告详情可参见http://tech.163.com/special/cnnic30/。另一方面,内容监管措施不断加强,限制低俗娱乐倾向,鼓励有教育意义的媒介产品等相关政策和产业变革措施不断出台,以引导积极向上的媒体内容创作。

电视纪录片市场上没有成熟,国产纪录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其实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电视台在诸多禁忌的挤压中谋求生存,必然转向纪录片领域,而其自身缺乏原创力,才造就了这些问题。究其原因,缺乏相应的题材和专家群体是较为主要的。有设备却不知拍什么,有想法却没有顾问指导,虽然硬件合格但软环境不过关,因此始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由此可见,防震减灾文化便是一种长期的宣传主题,而中国地震局各部作为国内该领域的唯一权威专家群体,实际上就是丰富的内容宝库,这正是电视媒体所缺乏的软环境。寻求与媒体的合作,在电视纪录片领域中谋求一块防震减灾文化宣传的阵地,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

国际大型电视台如英国的BBC,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日本的NHK电视台,以及各大商业电视台也都在不断与各种机构联合出品以防震抗震、纪录灾难、反思灾难的各类纪录片。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合作,防震减灾文化宣传必须走进大众媒体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而在当今媒介环境中,选择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走进大众媒体,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二、抓住新媒体崛起的机遇

新媒体的崛起,正在以其独有的方式,争夺着媒介领域的统治权。而新媒体,也对纪录片情有独钟。

介入纪录片创作传播,在国内视频网站运营领域中方兴未艾。爱奇艺已经上线的纪录节目不仅赢得了很高的点击率和良好的口碑,而且获得了多个奖项。目前爱奇艺纪录片频道拥有各类题材的纪录片近万集,总时长约6000个小时。新媒体在用户中的影响力和对纪录片的推广能力再次得到了印证。

新媒体强势进入纪录片领域可以说是时代使然。国内新媒体用户不断增多,新生代受众群体渐以培养出指上阅读的习惯。因此,新媒体在整个传媒变局中所使用的策略与内容传播的技巧和方式,对于防震减灾文化的传播,不仅具有模仿和借鉴的价值,更加具有渠道控制和研究的价值。

新生代的受众成长于媒介发达和受众自由选择度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而传统形式的防震减灾文化宣传,越来越难以适应变化无常的受众。21世纪的文化宣传必须学会迎合新群体、新受众。与视频网站展开深度合作,学习视频网站内容设定的方法,信息传播的方式,对于防震减灾文化宣传而言不但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需的。

因此,新媒体对于纪录片的关注,不仅为防震减灾文化传播指出了一条可行性道路,同时也为防震减灾文化宣传提供了丰富的样本素材。新媒体与纪录片的合流,旨在借纪录片文化内容的传播优势,确保自身的发展空间,树立强势品牌,从而进一步抢占受众市场。而这个过程,则必然需要大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这为防震减灾文化宣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总而言之,或选择与视频网站合作包装文化精品,树立防震减灾文化品牌;或自主研发,寻求网络平台输出。新媒体的崛起,都为防震减灾文化宣传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三、台网合作的趋势与人才储备

一方面,媒体监管部门与传统媒体不断地通过提升传播内容的质量以促成媒介运作与宣传价值的双向获利;另一方面,新媒体也逐渐认识到依靠内容树立品牌形象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这必然带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也就是电视台与网站之间的合作。“台网联动”成为近年来媒介整体改革升级的新动向。

2011年,爱奇艺网站举办了“纪录·视界”爱奇艺纪录片论坛,分别与央视总公司、中央新影集团(北京科影)签署了同步独播版权协议,这预示着2012年爱奇艺不仅将购买大量纪录片独播版权,还将实现多部纪录片与央视纪录频道的同步独家首播。①刘淼:《纪录片钟情新媒体》,《中国文化报》,2011年12月27日,第8版。2012年6月,“中国纪录片大众化之路”传媒研讨会在搜狐演播厅举行。搜狐与中国传媒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联合推广新拍客运动、纪录片与传媒研究、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②宋新蕊:《搜狐联手中传打造“新拍客”关注纪录片新媒体结合》,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8221430.html。2012年7月,凤凰视频确定与深圳卫视达成战略合作,伦敦奥运会期间在深圳卫视同步播出凤凰视频的奥运原创节目《伦敦下午茶》③《凤凰视频奥运节目“落地”》,《新闻晨报》,2012年7月21日,第A15娱乐版。……纪录片在“台网联动”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并逐渐彰显着自身所具有的更大的文化价值。“台网联动”无疑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平台和渠道,同时也暴露出国内纪录片原有的诸多问题。平台已经搭建,但明显产品数量储备不足,质量也不过关,将之前业已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这对防震减灾文化宣传工作来说,则又是一种机遇。

首先,作为纪录片一个广泛的题材,防震减灾本身既包含人文关怀,又带着有极强的知识性,是纪录片制作必然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防震减灾题材具有现实意义和实效性,必然为纪录片创作领域所重视。而这个任务则自然落在防震减灾文化宣传工作上来。这就需要在我们的防震减灾文化宣传领域中,培养一批能够适合电视表现形式的专家群体,甚至专家明星不失时机地出现在这些题材的纪录作品中,进行有效的知识宣讲和文化宣传。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地震局工作人员和所属教育序列中的专家学者进行电视传播方面的培训。从而储备一批善于电视表达的专家,进而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宣传。有步骤地建设所属学院的防灾文化研究中心,可为这项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其次,“台网联动”无疑迅速打开了创作领域的人才缺口。国内相关题材的电视纪录片缺少精品,其实质原因是缺少一个会制作精品的团队,因此从长远角度考量,为电视制作领域提供会制作“防震减灾”题材的摄制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类人才储备。

总而言之,防灾文化宣传要通过大众媒体起到良好而积极的作用,亟须抓住此次媒体变革的机会,参与制作防震减灾题材的电视纪录片,为“台网融合”的需求提供内容,实现广泛传播。

猜你喜欢
防震台网防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