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玲
(咸宁市咸安区中医医院,湖北 咸宁 437000)
糖尿病是一类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长期慢性的血糖升高。随着人们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而糖尿病治疗过程时间长,用药种类繁多,很多患者不能够正确地应用药物,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药学服务就显得非常必要[1]。药学服务是一个过程,贯穿于药品使用的整个期间,其执行和监督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转归和康复[2]。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按照给药方式常分为两大类:胰岛素制剂类和口服降血糖药类。每一类型药品都有其适应证范围、使用特点,应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病情和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个体化策略给予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1.1 胰岛素制剂 胰岛素是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制剂可以自动物体内提取或人工合成。目前使用的胰岛素制剂按作用时间有短、中、长效三种类型。短效胰岛素中最常用的是普通胰岛素,它的特点是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每天要注射3~4 次,短效胰岛素是近似于模拟餐时生理胰岛素的分泌状态,因此不易引起下一次餐前的低血糖症状;中效胰岛素是临床使用较多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其作用时间介于短效和长效之间,一般注射后作用时间可持续18~20h,长效胰岛素一般是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时间最长,可达24~36h。精蛋白锌胰岛素基本是从国外进口,价格较昂贵,使用时根据其药理特性,同时要考虑患者经济状况合理选用。当前也有把中、短效胰岛素按比例制成的预混制剂,其主要是应用于糖尿病的初始治疗。胰岛素制剂必须是注射给药,所以选择胰岛素制剂治疗时,需要患者掌握更多的技能。该类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体征,不能使血糖降至过低,应指导患者识别低血糖反应和相应的急救方法;注意皮肤消毒以防感染,注射部位依照吸收快慢依次选择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等。
1.2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2 型糖尿病的治疗。由于使用方便,所以临床用药广泛,按其化学结构分为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酮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及中成药制剂。磺酰脲类常用的有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等;双胍类有苯乙双胍、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噻唑烷酮类有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促胰岛素分泌剂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中成药有消渴丸等。在应用时应指导患者合理选择:磺酰脲类降糖作用最强,对于餐后高血糖患者、非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宜选用,餐前服用,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其中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尤其适用格列喹酮;肥胖和轻中度患者宜选用双胍类,餐后服用,但要求从小剂量逐渐加大,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此类药物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容易缺氧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和孕妇禁用,在新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二甲双胍为糖尿病患者降低高血糖的一线药物和联合用药中的基本药物;正常体重患者宜选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按“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原则使用,主要控制餐后高血糖患者,副作用较轻;肥胖超重患者宜选用噻唑烷酮类药,餐前服用,噻唑烷酮类极少数人有明显的肝毒性,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情况;而对于单独饮食控制不佳者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该类药物降糖作用较弱,常与其他降糖药联用,进第一口餐时嚼碎服用,不用加水吞服。中成药使用时要注意其组成,比如消渴丸含有格列苯脲成分,联用降糖药时应注意其有效成分,不能加大剂量重复使用。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特别要提醒患者注意不同剂型口服药的服用方法,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要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每天用药间隔时间必须一致;联合使用降糖药时,应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相同的一般不建议联用,以达到治疗效果相加、毒副作用降低或消失的结果。
糖尿病人由于自身年龄、病程、病情的不同,个性化防治非常重要,除了提供与药品相关的信息如药品名称、规格、效期、用法用量外,还要给患者说明药品替代、配伍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生活饮食注意事项等,要及时掌握病人对医嘱执行情况和治疗效果,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懂得按照治疗计划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理解可能承担的风险;让患者明白自己对帮助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负有的责任,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糖药存在一药多名现象,给患者选药带来不便,因此要求药师记住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及化学名,避免选药错误,以期更高效的服务于患者[3]。
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是预防糖尿病不可或缺的手段[4]。积极与患者沟通,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通过宣传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利用各种途径如电话联系、回访、发放宣传资料等,使糖尿病患者了解相关知识,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的医疗和关注,通过开展糖尿病教育,强化患者生活习惯的干预,让患者自觉养成规范的饮食习惯,通过适当的运动,配合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消除症状延缓病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的水平和效果。
总之,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是药学服务的最终目标,给予糖尿病患者专业、合理的药学服务,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的控制血糖,延缓和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李学斌.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45
[2]郎奕,张娜.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药师,2005,8(9):749
[3]顾克敏,叶云,曾秘,等.2 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咨询分析[J].药事组织,2007,16 (17):45
[4]钱荣立.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基础[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