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张 隽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关系着改革的成效。近年来,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成为教育者关注的一个焦点。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中,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合理的运用应该是探究性学习的重点。我们提倡学科之间素材选择、方法管理的整合。这样既避免了学科认知规律的单一性,还大大扩展了学科教学的内涵,把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既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笔者在短探究课《那些年,那些歌》中将流行音乐歌词与语文的文本解读结合,大大拓宽了语文探究素材。在选择这个探究主题时,首先带领学生分析主题的价值,与学生探讨流行音乐的大众化和平民化特征,探究流行音乐曾经作为文人士大夫诗赋闲情进而走向案头文学的原因,解析如今流行歌词作为传播媒介的附庸的现状,激发学生去挖掘流行音乐的时代价值的探究热情。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师如果在传授知识前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智力兴奋点,那么学生从事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身心疲惫,学习过程就会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探究主题的选择须兼顾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内,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近年来,广大教师在探究课上加大研究力度,在如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上也取得可喜成就。但同时,对于“合作探究”“小组学习”等一系列概念的混淆和迷茫也是比比皆是。在探究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机械模仿和照搬照抄现象让每一次探究活动最终流于形式,探究活动常常的成果就是部分学生直接下载网络资料再加以拼拼凑凑的速成品。所以教师需要带着学生学习探究的概念,深入浅出地讲解探究意义和探究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探究过程,并且在过程中适时调整策略,让这一教学理念焕发该有的活力。教师从专业角度对课题内容仔细分区,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布置探究任务;避免形式化分工而导致的职责不清和操作过程的不合理;将学生的层级和两种探究活动对应,即理解性探究和分析性探究。
歌词鉴赏的探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理论研究法:学生通过图书或者网络全面收集资料,了解歌词鉴赏的相关研究动向,讨论已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从已有的资料中汲取经验和方法,深化学生对流行歌曲创作背景,艺术内涵包括社会意义的认识。理论研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需要加强,教师需要深入探究小组内部,和学生广泛而真诚地交流,了解学生的困难,支持学生的观点。二是案例研究法:以阅读、写作两个环节作为课例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拟定以七年级为主要实验年级,设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
此次探究步骤共有四步:第一步,动员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教师讲明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和整个过程各个阶段的要求及时间安排。第二步,前期准备学生资源准备:一是知识准备——回顾歌词 ,利用网络搜集流行歌曲歌词; 二是任务分配——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四个主题,小组自由选择; 组内分工,明确任务,研究探究方法、确立方案,合作探究;教师准备资源,学生品读歌词后,选择一个喜欢的主题,题目自拟,仿写一段歌词。第三步,课堂展示。一是汇报展示——组间互评 ,每组以ppt展示,各组互评; 二是活动延伸——歌词创作,学生总结歌词文学性的写作手法;评析创作歌词,配乐演唱。第四步,总结与反思。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探究学习总结阶段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评价手段丰富多彩对于探究过程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这节课的探究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一是互评表:资料详备而典型(3分),思路清晰,构思巧妙(2分),能体现合作精神(2分),互动环节精彩(1分),总分(10分);最佳奖项各两名:最佳PPT奖和最佳演讲者。二是自评表:积极参与资料的准备出谋划策(4分),积极参与(2分),积极发言和思考(2分),有自己创作的作品(2分),总分(10分)。小组之间的互评和组与组的相互点评,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探究进行更深一步的反思,小组通过讨论进一步完善探究方略,从而以点带面的全面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创造性探究是学生在创作思维的指导下,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而创造出新的知识结构体,或者加工原有知识而形成的新的知识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应该科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比如,探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运用探究出来的方法,创作歌词,并且配乐演唱。学生对此环节热情高涨,创作了大量很精彩的歌曲,汇报课上,学生创作的《考试》模仿了周华健的《朋友》让孩子们领略了应试教育的辛酸,另一首《数学老师好》模仿了六十年代红歌《社会主义好》的调子和作词方法让全场人爆笑声一片,《追忆似水年华》模仿了《同桌的你》的写法又将学生对校园的眷念之情推向极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围绕“流行歌曲的歌词”这一主题,各小组还可以自主地确定研究的角度,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这就给了他们较大的思维空间和自主性。
总之,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对歌词进行探究,是一次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学科整合的尝试,避免了教学资源和形式的单一平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分析和探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歌词进行文本研习和文学鉴赏,实现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艺术情操与人文感悟、自我认识与自我实现的有机统一。这次的尝试只是一个开端,在广袤的探究领域里,还有很多新的题材值得去挖掘和探索,我们将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