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休闲体育在中国发展困境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余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时代”应运而生。而“休闲时代”也为休闲体育产业提供了发展契机。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对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但纵观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其发展不容乐观。本文将从休闲体育含义及意义入手,重点分析我国休闲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营建一条健康的休闲体育发展道路。
休闲体育问题发展策略
休闲体育,顾名思义是休闲活动中的一种活动,是人们以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悦为目的进行的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从运动项目方面看,人们日常进行的爬山、跑步、游泳或者是羽毛球、网球等球类运动,更甚者刺激性十足的蹦极等都属于休闲体育运动的范畴。而运动对象,则与我们正规的体育竞技有所不同,休闲体育的活动对象范畴更广泛,不限年龄、能力和身份,主动参与或者观看体育比赛皆属于休闲活动的服务对象。由此可见休闲体育活动更广泛贴近群众生活。
广泛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休闲体育活动,对促进我国国民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一,休闲体育顺应当代国人的生活需求和运动需求,有效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缓解快速发展时代下的压力。第二,休闲体育在体育领域所占比重加大,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体育领域的发展进程,扩大了体育实践的各个层面。
2.1、休闲时间支配不合理,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时间少
众所周知,从1999年我国颁布春节、五节以及国庆节这三节后,人们休闲时间有了很好的保障,平均每周都有30个小时以上的空暇时间。但在充足的时间背后,人们支配时间的现状不甚理想。看电视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一个消遣方式,大部分人们的休闲时间度过场所都是家里。经过调查统计,大部分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安排为4小时16分,低收入家庭观看电视的时间平均为每天132.25分,所占比重为休闲时间的1/3。而另外一个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非在职者,他们将百分之六十的空闲时间安排了在家中度过,其余的空闲时间中,有百分之四十进行逛超市等物质消费活动上,剩余的时间虽偶有进行户外活动,但总体效果不佳,质量低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居民虽有足够的休闲时间,但因时间支配的不合理,人们普遍将大部分空闲时间浪费在家里,极少进行户外休闲活动,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更是屈指可数。此外,从人们进行休闲项目的数据上看,传统、单一的运动项目最受大众欢迎,比如说打羽毛球、散步等常见的运动,唯有少数经济较为富裕并且紧跟潮流的青年人选择到健身房进行更多项目的锻炼。因此,空闲时间支配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我国休闲体育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2.2、中国教育导向出现偏差
从古代开始,我国体育文化就深受偏差的轻武思想消极影响,从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以及“有大勇而无大谋”等形容词来形容习武之人就可见一二。直到现在,当代的人们仍把体育简单理解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一种锻炼方式”,严重忽视了体育活动中包含的其他内涵,比如教育、娱乐等功能元素。由此可见中国教育导向从古至今仍逃脱不出偏差的结局。从教育层面上分析,虽然体育教育从中小学起已被列入课程列表,但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不容乐观,体育课程被普遍认为为“附属课”,应为语数英等主课程让道。更有甚者,部分学校直接撤掉相关的体育课程,剥夺了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权利,导致大部分中小学学生体育知识匮乏,身体素质低下,抵抗能力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学校教育导向出现偏差,功利性教育被摆在第一位,主科分数的高低成为教师衡量学生好与坏的标准。户外活动或者休闲体育更加不受关注。
2.3、休闲体育相应配套资源不足,技术含量不高
随着新兴时代的到来,休闲健身休息场所如雨后春笋,愈发常见。但总的来说,现存的健身场所以及其他的休闲体育运动场所还是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人们对运动的需求。与此同时,其相应配套资源也不完善,技术含量普遍不高,比如说健身房的安全卫生保健措施存在漏洞。首先是锻炼者的安全问题,锻炼者在进行锻炼过程中,没有科学的锻炼计划以及锻炼方法,很容易会违反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反向损害自身健康,比如说在锻炼过程中出现了拉伤等运用损伤。其次,医务监督水平普遍低下。没有充足的配套设备对锻炼者进行定期检查和健康评定,从而没有科学的数据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休闲体育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相关参与者因为看不到明显的锻炼效果,会对休闲体育活动产生不信任心理甚至排斥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体育活动的发展。与此同时,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场所,在质量方面也普遍达不到标准,健身面积狭窄,健身教练水平不高等因素,损害了休闲体育活动的休闲内涵,也进一步阻碍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
3.1、深化休闲体育理论研究,树立休闲体育文化理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因此,加强休闲体育理论研究,能让休闲体育活动更好地为大众服务。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首先,休闲体育不以活动项目为界定,能解除大众生理疲劳,促进心理愉悦的活动都可称为休闲体育活动。休闲体育活动强调活动对象的积极主动性。其次,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形式多样化,从常见的校园活动项目、竞技体育再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户外爬山、蹦极、攀岩等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场所也由室内向室外、野外、江河湖泊等地点转换。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相比,前者更注重参与者的身心愉快,回归自我。与此同时,休闲体育文化不是一种简单的体育知识,是一门复杂的综合学科,与运动生理学、解剖学已经康复保健等学科都息息相关,因此,树立休闲体育文化科学理念,普及休闲体育文化势在必行。有关体育部门和社会相关组织应安排相关专业人员进社区、进户进行指导和培训,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公益网络课程吸引大众进行学习,运用电视、广告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宣讲,让更多的大众接触和贴近休闲体育文化。
3.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健全休闲体育服务体系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休闲体育服务体系,从而形成政府保障大众的体育需求,市场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形成多样化休闲体育格局,将政府和市场紧密结合,进行资源整合,能够加快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步伐。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专项资金投资力度,保障低收入家庭以及欠发达地区群众的休闲体育权利和公共活动权利,关注全民的体育发展。此外,有关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相应设备本身具有的体育运动功能。比如说免费开放部分公园,因地制宜,改造成为体育公园,促进民众强身健体;或者通过租金、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颁布,吸引一些娱乐场所和体育场地定时开放部分活动空间,鼓励本地民众进行休闲体育活动。
3.3、致力培养休闲体育指导员,提高其自身能力
随着休闲体育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新兴休闲体育项目也淋漓满目,人们参与度也日益高涨。但另一方面,随着休闲体育参与者的增多,休闲体育指导员供不应求。我国仅有四十多万社会休闲体育指导员,与我国人口大国的休闲体育参与者不成比例。因此,我国必须要致力培养更高质量的休闲体育指导员,提高其指导师资队伍。首先,有关部门要提高其投入力度,聘请专业的休闲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其次,加强国际交流,鼓励本国休闲体育指导员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培养高质量的休闲体育指导员,可以整体促进我国体育发展进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新型休闲体育服务活动的多样化发展,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可不少的一部分,休闲体育活动在我国体育领域占据地位愈发重要。因此,重视并支持休闲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今体育活动工作的新焦点。
[1]兰伟强.当代中国休闲体育及其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2]崔庆霞.浅谈我国休闲体育[J].中国市场,20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