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和龙市西山小学 叶 秋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做些必要的指导,如停顿、轻重、急缓,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这些都准备好了之后,在朗读指导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善于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体会感情,学生进入了情景,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来了。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请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说,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悲痛、愤怒、伤心……)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读了这段文字你了解了什么?(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统统掠走,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任意破坏的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最可恨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带着你此时的感情,齐读:1860年10月6日……此时多媒体的适时运用使学生情绪高涨,义愤填膺。不仅对圆明园的毁灭痛心不已,还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极度痛恨。这时朗读以达到了“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
根据课文内容,选配一段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再配乐朗读,也能收到入情入境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山雨》一课时,在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放一段适合的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象山雨由远而近来临的景象,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加上范读时慢时快,时轻时重,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清新的音乐中欣赏朗读,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之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范读后,鼓励学生……谁读的好就给谁配音。学生兴趣盎然,读得声情并茂。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多读课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要保证读书时间。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多读课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练的好形式,利用录音机,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回声》一课时,讲到青蛙妈妈详细地向小青蛙解释了 回声是怎么形成的,告诉学生这段话要读得沉稳些。但学生年龄小,嗓音清脆难以读好。教师在课前反复揣摩练习,录下成功的范读,课上放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练习读。为了读准课文的字、词、句,可运用录音机进行领读训练,并给他录音,如果读后能让学生评议好坏,这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无须多讲学生就能理解回声的原因了。
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把朗读与理解、朗读与欣赏、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在听和看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多媒体投放索溪峪风光图片,生观赏,师简介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共有200多个景点,它以山奇、水秀、桥险、洞幽著称于世。其西面有西海景区、天然植物园景区、十里画廊景区、南有百丈峡景区、宝峰湖景区、别有洞天景区;东有地下溶洞景区、一线天景区、白虎堂景区。学生边听解说边看图,尽情地欣赏索溪峪的美景。此时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情趣,在读的过程中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采用多媒体,或齐读……但要注意的是;一节课中范读不要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产生唱读的温床。所以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