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雪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障高校教育有序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有效进行教学、科研、行政等一系列工作的前提。提高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是衡量一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就必须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入手。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作了明确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能基本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各种建筑物、器材等实物资产。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固定资产控制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固定资产申请审批、采购验收、日常管理和报毁处置等四个环节,只有对这四个环节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才能确保固定资产管控目标的实现。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和独立监督。这五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是:资产管理意识是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风险评估是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前提,信息沟通是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关键,严格的控制活动是高校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根本途径基础,独立的审计监督是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有力保证。从上述每个环节建立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约束性制度,硬化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刚性管理,才能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我国目前的高校机构设置中,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部门包括资产管理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服务公司等多个部门。有些高校甚至没有一个正规的资产管理部门,有的把资产管理部门设在后勤处,有的设在财务处。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方面一直沿用着传统的分类管理方式,也就是账目与实物的分类管理。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进行的是账面上管理。而固定资产的实物是由各个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部门进行管理,如学校各院系等,这些部门又分别对不同职能的副校长负责。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校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从而造成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有利益大家上,有问题大家都撒手的严重问题,账目管理又与实物管理无法形成统一。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管理过程中无章可循。一是岗位设置缺乏制衡。一些高校管理层对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对决策层的约束监督,各个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乏权力制衡。二是固定资产的请购、处置审批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贯穿于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建立一系列内部相互联系的授权审批程序,而有些高校随意性很强。三是会计信息记录不对称。目前一些高校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只反映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对于固定资产不设置台账或卡片,导致账和物相互分离,使得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
虽然大部分高校针对固定资产管理都已经建立了规范和制度,但是这些制度规范中存在着权责不明的情况,往往在实际的工作中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无章可循。很多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甚至成为了纸上谈兵,并没有在实际的管理中将其落实,执行流于形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处于不规范阶段,财物不符以及账目不清晰的状况经常出现。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都是采取学校和学院分级管理方式。所谓学校与学院的分级管理,就是学校负责对整个学校范围内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采购以及分配、调拨、处置等,也就是负责固定资产的进出工作。学院作为固定资产的直接使用部门,同时负责自己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日常维护等工作。这样的管理方式本来也是一个较为积极的管理方式,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学院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各行其是的现象。也就是说,各个学院都只考虑到自身的需要,一切都只从自身需求出发,有些院校之间甚至出现相互攀比,不断购置设备、建设实验室等等,却没有认真考虑其实际使用价值。甚至经常发生重复购置的问题,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要保证高校固定资产运营的安全、完整、高效,就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体系。
学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学校资产管理部门为第一管理层,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等问题作出相应的规定。第二管理层,组织具体的物资设备使用部门对其实施管理。第三管理层则由资产使用人对其价值和实物进行双重管理和维护。这三个管理层形成一个管理网,并且每一个层次的职责和任务明确,能够有效地保证每个层次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沟通,真正发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资产管理部门(如国有资产管理处)进行一级管理,负责固定资产的预算、核算和财务监督,管理全校资产总账(数量、金额),在申购、审批、报废等环节进行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资产使用部门(如院系)进行二级管理,负责对其占有使用的物资设备实施日常管理,同时设置台账进行明细账核算管理;资产具体使用者(如资产管理员)进行三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卡片,准确反映资产去向,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制度管理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制度不但提供了资产管理的行为规范,而且合理的制度设计还能提高管理效率,避免在出现问题后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相互指责。作为学校应该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不断地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且随着社会形势以及学校的发展状况,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和增补,使其走向完善。
第一,应建立固定资产请购审批制度。学校应把好设备购置的审批关,对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分析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并统筹考虑学校全局,对于确实对学校的发展或者教学活动有作用的教学设施,大力支持,但是对于一些无关紧要或重复建设的设备申请坚决不批。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采购业务流程来进行。对于金额比较大的固定资产采购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采用政府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杜绝腐败发生。第二,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固定资产取得后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审计部门和财会部门参与固定资产验收工作。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规格和型号等是否一致。验收时应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固定资产,必要时可以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并出具“固定资产验收报告”,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当填制“固定资产入库单”,登记固定资产账簿。第三,完善固定资产账目登记工作。应设专人负责固定资产核算,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在核算价值的同时,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记录固定资产的名称、使用部门、购入日期、数量、金额等,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同时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因维修和更新、调入而形成的资产,因调出、报废而减少固定资产的金额,保证固定资产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第四 ,建立固定资产报废的控制制度。高校应当建立以“审批”为关键控制点的固定资产报废控制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报废的条件范围、程序、审批权限应作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报废首先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鉴定后,报请学校领导审批,对于金额比较大的固定资产处置应当先由院领导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学校调整有关账目的依据。
高校固定资产的重置和闲置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建立固定资产评价体系。首先,应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度,把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引入考核体系。应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应建立申购审批制度、采购验收、使用制度、资产清查制度、处置制度及其考核制度。根据不同级别的管理职位,把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各个岗位,与个人的职位晋升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对于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要严格实行问责制,根据问题程度给予不同的处罚。其次,应完善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评价体系。把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以具体、可见的数字表现出来,这才是真正加强管理的关键所在。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评价要有一套完整统一的指标体系,整个体系要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延长使用期限,减少闲置为最终目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时间利用率、固定资产损失率、固定资产产值率。从而为高校固定资产合理化分配提供依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是通过制定几项制度就能解决问题的。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需要高校转变管理理念,促进职工强化主人翁意识,建立一套适合高校固定资产内部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机制的制度,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1]罗亚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6).
[2]姚文海.新时期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初探[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3]常美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25).
[4]李 芳.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