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

2015-03-19 01:18张宏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人文

张宏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

张宏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许多医学院校片面重视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忽略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会对社会缺乏责任,对生命缺乏关爱,对病人缺乏同情。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成为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医学生;人文素质;医学教育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专业水平,更取决于综合素质。为适应这种变化,高职医学教育模式必将由以学科应试教育为主转向全面素质教育为主。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属性,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早在一百多年前,细胞病理学创始人魏尔啸说过:“医学与其说是自然科学,还不如说是社会科学。”佩里格里诺也曾说过:“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医学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医学生既要精于医学技术,又不能荒于人文。

1 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内在要求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社会化的加速,要求医生能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综合观察分析病人、疾病和健康人群,从不同角度探索并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及医学自身问题。医学虽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但作为一门人类生命学科,与社会联系密切,人文色彩突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课题,能否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成为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另外,随着大量科技手段渗入医学,导致医学非人格化和医患关系物化,这些医学本身的问题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2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成因

目前,医学院校大部分学生人文、自然科学基础和文化修养较差,人文素质欠缺是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高职高专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生,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积累,轻视人文社科知识学习,人文素质“先天不足”。此外,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高专生源质量下降,加之学制短、课时紧张,许多高职医学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偏重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导致人文关怀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缺乏。众多用人单位也反映,不少学生参加工作后普遍心理素质欠佳,诚实守信、勤奋谦虚等素质欠缺;处理人际关系时功利思想较重,对社会缺少责任感,对生命缺乏关爱,对病人缺少同情心,甚至对生命和健康缺乏责任感。

2.1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误区

医学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为目的,其人才培养规格具有鲜明的实用性、职业性和社会性。因此,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有些教育者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未来就能胜任工作,就达到了教育目的,没必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3年的学制增加了医学高职教育的难度,一些院校偏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部分学生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认为到高职高专院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对人文素质课多采取应付态度。因此,片面强调“就业教育”会使学校工作偏离人才培养重心,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缺失,岗位适应能力不强。

2.2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置和教育理念滞后

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轻视人文教育,人文素质培养被边缘化甚至削减。从课程设置来看,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以意识形态教育为主,只强调其工具性、政治性和导向功能,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许多院校对人文课程原则重视,实则轻视,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人文素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学时偏少、分量偏轻,教学内容也缺乏与医学、实践的结合。此外,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师资力量匮乏,特别是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师较少,大部分教师人文意识淡薄,教学评价单一。加之学制短,大多数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专业一边倒”现象,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失衡以及人文素养低下,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3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学习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无暇顾及人文素质拓展。这种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人文知识薄弱、人文精神缺乏,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道德理性、审美价值、社会责任感、思想深度以及法制意识的缺乏或淡漠。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应着眼于帮助其通过医学和人文知识的学习,避免医学与教育、器官与人体、专业与人文的分离,使学生理解疾病与健康,理解生命与人类,理解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并且内化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高尚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1)构建新医学教育模式。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与调整,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增设医学前沿理论课和人文选修课。引导学生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成才中成人,将就业与做人有机结合,旗帜鲜明地倡导职业人文教育。

(2)完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要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有必要对目前的课程体系加以完善。课程内容应涵盖文化基础、人文、医学科学等类型。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医学生了解医学的社会内涵,学会客观评价某种医学技术的价值和某些医学现象。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医学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其真正做到“精医术、懂人文”。

(3)提升教师人文素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修养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加强人文教育,关键在提升教师人文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教学观。一是专业教师不断夯实人文功底;二是人文课程教师要多学习了解医学知识,寻求医学与人文的更多契合点,从而推动人文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4)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感性认知,发挥着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磨练意志、激发灵感和直觉、发展想象力等多种功能,对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图书馆增加人文类图书,规范经典文化教育,向全校师生推荐经典文化教育书目,包括《诗经》《论语》《孟子》《庄子》等元典以及《史记》《汉书》《楚辞》《全唐诗》《红楼梦》等传世之作。同时,结合世界读书日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读书节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形成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促使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与道德品行。②举办人文素质教育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人文素养讲座,探讨人文素养、人际交往等内涵。结合现实生活,以国学与人文的内涵为切入点,以经典诗文为依托,结合现实生活,通俗生动地为广大师生诠释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真谛,使人文素质教育站在学术研究平台之上。③利用网络和校报开辟交流平台。在校报和校园网上开辟“读书圈”和“读书论坛”等专栏,定期举办经典导读、好书推荐活动。同时,鼓励师生进行经典文化教育研究活动,为师生的研究成果提供发表平台。④开展校园社团活动。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宗旨,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在校内形成“经典文学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各级各类比赛为契机,积极开展征文、演讲、诵读、书法比赛、歌唱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医学发展历史证明,没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就不可能有卓越的医学成就。人文精神缺失必然导致医学目的偏差、人文医学发展滞后。因此,只有文医渗透、文医融合,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贯彻先进教育思想,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才能培养出“精医术、懂人文、有道德、能创新”的人间大医。

G40-012

A

1671-1246(2015)03-0035-02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2012]—JKGHAD—0295)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生人文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