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严以修身”的文化理路和实践途径

2015-03-19 01:08康雅娴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修身实践途径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严以修身”的文化理路和实践途径

康雅娴

(重庆三峡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万州 404100)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的修身其实就是党性修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所囊括的诸多义项就是修身文化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推陈出新和发明创造,具有深远的民族根脉。近期在全党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更是明确要求党员干部“严以修身”。而党员干部“严以修身”的文化理路和实践途径应包括修心、修性、修行、修文、修能、修业、修德。

关键词:党员干部;修身;文化理路;实践途径

收稿日期:2015-05-22

作者简介:康雅娴(1972-),女,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干部,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及其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5)05-0009-04

中国共产党人的修身其实就是党性修养,历来党章都有明确规定。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报告、著作和通信、电文等,站在党性立场,从群众观念、人民利益、国家全局、民族大义出发对党员干部自身修养提出了严格要求和道德劝诫,是全党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强大精神武器和方向指南。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则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而完整地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的“重要的文章”,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相关论述,要求党员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摆在首位的就是“严以修身”。这就表明,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习近平总书记,我们党始终把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即“严以修身”作为强化自身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充盈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元素和哲理内核。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说到底其实就是一种净化心性、严于律己的修身文化。因为“修”的本义包含使其完善和完美的意思,积极倡导“德润身”的核心价值,旨在用优秀品德提高自我、丰富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其实践境界是以“敬身”为起点,以“内省”为功夫,以“慎独”为准的,进而演进和发展成为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一体的人生修养之学。修身所追求的道德养成,与中国式的人生理想相结合,必然在实现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历史进程中彰显出正向价值和时代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党性修养所囊括的诸多义项就是修身文化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推陈出新和发明创造,具有深远的民族根脉。本文认为,党员干部“严以修身”的文化理路和实践途径应包括修心、修性、修行、修文、修能、修业和修德。

一、修心

孟子认为人之“心”主要功能就是思考问题,即“心之官则思”。“心”,系指大脑,最具有情感的倾向性,所以与“志”合成“心志”,即心有所想、志有所往。所谓“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近乎对“心志”的现代诠释。党员干部的修心励志,就是要着力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意味着全身心地投入,毫不动摇,毫不含糊,毫不畏惧,毫不自私,有一种“天塌下来擎得住,地披靡矣扶之直”的精神,为人民大众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心”出发的全心全意,完全彻底,所“修”的最高标准,即毛泽东生前教导我们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员干部修心,关键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统一性原则,在心坎上树立起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思想,把人民利益镌刻在自己行动旗帜上,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不论干什么、在什么岗位、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处什么地位,党员干部都只能坚持一个标准,那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能搞双重标准,嘴上大喊为人民服务,骨子里却为自己包括亲戚和圈子里的朋友等极少数人谋利益。大凡乘改革开放之机大捞一把的腐败分子,他们致命的共同点就是置人民利益于不顾,损公权,肥私囊,最终堕落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每个党员干部应当引以为戒。

二、修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和养性是孪生的一对,天然联系着的。修身就得养性,《中庸》有“天命之谓性”的说法,而《郭店楚墓竹简》又认为“性”“自命出”,这是对人的性命的东方式的解读。“性”代表人的内在本质与潜在趋向,“性命”则是将人的内在本质与潜在趋向跟外在必然(天、地)统一起来的人生表达,即由人道而及天道(“天人之际”)的生命定格,包含着对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命自天降,而受之者人,性自天降,而赋之者人”①,人无疑成为掌握性命的主体。并且从先秦周人“敬德”“明德”“修德配命”“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观念产生起,一方面映射出中华民族内在生发的对道德的认知和恭敬,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这种德性与天道的必然联系,被张载归宗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生命追求和人生归宿。

中国共产党人讲党性,讲修性,所指就是党员干部的内在本质与潜能趋向,就是把自己人生定格于“解放全人类同时也解放自己”的远大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仰,不怕牺牲,“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2],这就叫“为生民立命”。习近平总书记曾从“德才兼备、综合素质”的总体思路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过五个方面的要求,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3]。加强这五个方面的修养,是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长期任务,忽视不得,懈怠不得,是修性的人生大课题、大考题。面对这样的人生大课题、大考题,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做出回答,并力争向党和人民提交满意的答卷。这叫“人生每逢有考场,党性无处不出题”。

三、修行

共产党人最讲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最讲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对此,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做过深刻而精辟的阐述,标志着我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熟。中国哲学强调知行统一, 不论是“行先于知,由行致知”②,“知之明也,因知进行”③, 还是“以行验知,以行证知”④,“知行并进,相资为用”⑤,都被毛泽东同志科学地概括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4]的光辉论断,最终成为改革开放所发扬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先导。所以,共产党人的修行,体现的正是“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务实精神。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用古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的告诫,语重心长地指出:“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历史上有许多“误国之鉴,发人深省”[5]。党员干部修行务实,不仅应当践行毛泽东同志所反复论证和强调的立党为公、清正廉洁、埋头苦干、不怕牺牲、谦虚谨慎、以身作则、团结友爱、官兵一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力更生、顾全大局、坚持真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等理念,而且应当在位谋政、为民造福, 不邀功、不请赏、不图名、不图利、不欺上、不瞒下,公正处事,公平待人,公道执法,在责任和义务面前, 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6]。

四、修文

孔子说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中国经典文化,特别注重士人的修文,既讲文才、文采、文风,更讲文义、文品、文德。因为文是载道的,是通过语言传达思想和精神的,故而就有《周易·系辞》所谓“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的宣达,就有《左转·襄公二十七年》所谓“三不朽”的盛事说,就有曹丕“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宏论,就有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慨叹,就有司马迁“可与日月争光”的礼赞。

古往今来,“立言”的“文章”与修身一起,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彰显出了熠熠的光辉,其地位和影响不可低估。党员干部的修文,看似文风,其实是党风的体现,因为党员干部的修文,同时涉及自身的工作作风。党风正,则文风正;党风纯,则文风纯。朴实纯正有效的文风,可以引领社会风气趋向务实求真。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要清除“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的“八股”文风,为整顿党风做出了伟大理论贡献[7]。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日理万机,集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于一身,在“文”的造就和卓越方面比起专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文章(演讲、报告、电文、书信等)的及时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革命性、战斗性,在党内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至于诗词、书法则更登上了一个时代的高峰。他明确告诫党和军队的领导干部“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去写,要自己动手或者合起来作”,所做文章从不要秘书代笔。这样的修文,为全党树立了多读书、重实践、不偷懒、亲自写的光辉典范。

实践证明,“假大空”的不良文风损害党的形象,降低党的威信,削弱党的战斗力,疏离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助长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化堕落的滋生和蔓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改进文风的问题,要求各级领导“望、闻、问、切”,在“短、实、新”三个方面下功夫,带头讲真话[8]。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文风,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坚定改变文风的决心,正是党员干部接地气、亲民情、转作风的切入点,做到了、做好了,党心大快,民心诚服,世风清爽。

五、修能

能力即本事,那是看家的本领和功夫。党员干部的能力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统领下的领导谋略、管理艺术和工作方法的统一和综合。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高瞻远瞩的预见能力、胸怀全局的驾驭能力、运筹帷幄的“庙算”能力、审时度势的把握能力、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扬长避短的机动能力、留有余地的主动能力、轻重有节的“弹钢琴”能力、波浪式前进的渐进能力、善于总结的科学提高能力等,集中体现在《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和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等经典著作和重要报告中,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结合为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强盛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领导科学,是党员干部加强能力修养的人生教科书。

共产党人是目的和效果的统一论者,是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一致论者。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目的是过河,但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为着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民族梦、个人梦,党员干部的修能,中心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即“统筹兼顾、开拓创新、知人善任、应对风险、维护稳定、同媒体打交道”等六个方面的能力[9]。党员干部的所有能力,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也绝不是秘书班子加班写出来的,更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为人民努力工作的实践中迸发出来的,难能可贵,值得总结和发扬。

六、修业

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人生的境界,可以分为从俗的、事业的、审美的,事业在从俗与审美之间具有承上启下、开拓未来的意蕴。修业,孔子认为一要敬业,“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他特别批评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论语·阳货》)、“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论语·卫灵公》)的人一点人生的意思都没有;二要乐业,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会“乐在其中”(《论语·述而》)。所以,敬业、乐业是中华民族修业的固有德性。

党员干部“修业”,从根本上说就是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负责铭刻在心,落实在行动上,像张思德那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像白求恩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像焦裕禄那样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像孔繁森那样甘为公仆、廉洁自律。这些英雄人物的敬业和乐业精神,结合当前“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现实,党员干部就要带头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10]。

每个党员干部,通过修业,都应该成为自己所在行业或部门的精英内行,而不是门外汉;都应该成为“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而不是“点评师”;都应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家,而不是“空谈家”。

七、修德

“修德”一词,见于《周易·蹇卦·象曰》:“君子以反身修德。”意为君子应当反省自身,修养德性。与“修德”近义的还有《周易·大畜卦·象曰》所说“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畜德”;《周易·震卦·象曰》所说“君子以恐惧修省”的“修省”。修身之要,重在修德,它是人之为人的关键。修德,就是立德,是人生“三不朽”的最高境界。中华经典对德的强调,所重在道德、品德和德性、德行;尊道贵德,以德育人,教人向善,教人崇德,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是千古真理。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呼唤人的道德回归,尤显得时不我待,而党员干部的修德应着重于以下几点:

第一,人格修炼。所谓人之格,就是人的自我约束力,就是严于律己的信条或信念。党员干部的人格修炼理当置于党的纪律之下,所谓“党纪之下无特殊党员”。保持人格尊严,对党员干部来说,无疑应该是自觉遵守党纪,维护党纪,执行党纪。违反了党纪,党员干部的人格从何谈起?

第二,品性修炼。三口为品,包含着众人对自己的评价。品性的修炼实际上是党员干部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呵护和认可。文有文品,书有书品,画有画品,诗有诗品,人当然要有人品。党员干部的人品,具体于说话办事所表现出来的尊严和价值即自我尊重,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和老子所说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第三,操行修炼。操是操守,操行就是操守自己的行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必须以党章所规定的党性要求为准则,即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行动指南,凡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做,就坚持,就干到底;凡是违背人民利益的事情就不做,就拒绝,就反对。人民是天,人民是地,天地通大道,操行才能不脱轨、不离谱。

将以上三项结合起来,党员干部的修身就会有人格、品性和操行的坚实基础,就会在永葆道德情操的人生征程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挥自己的正能量。

注释:

①参见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上卷,第67页。

②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墨子说:“言足以复行者常(尚)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尚)。”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③荀子说:“知明”则“行无过矣”。王夫之认为“知行终始不相离”,强调“力行而后知之真”,同时又提出“行听乎知”。孙中山说:“因知以进行”“能知必能行”,“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④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荀子说:“有符验而可施行。”韩非提出“参验”。王充认为,坚持以“效验”来“订其真伪,辨其虚实”。

⑤王夫之认为“知行相资以为用”“知行并进而有功”。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王守仁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参考文献:

[1][2]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1097-1098.833-834.

[3][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强调 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N].人民日报,2009-03-02(0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5][6]习近平.关键在于落实[J].求是,2011(6):3-7.

[8]中央党校举行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 习近平出席并讲话[EB/OL].(2010-05-12)[2015-04-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12/c-1294267.htm.

[10]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3-04-28)[2015-04-08].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4/28/c_115589060.htm.

[责任编辑文川]

猜你喜欢
修身实践途径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大学生如何才能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