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培养行业优秀人才
李孟信 (河北省献县职教中心 062250)
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教师已经成为热门职业,越来越多的人都渴望能够站在三尺讲台,从事这一神圣而又伟大的工作。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教师的梦,而教师身上的光环和美誉也足以让人骄傲。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则需要接受更多专业、科学的培养,有更多科学的教育理念,比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可以有针对性地从学生个性、兴趣和爱好入手,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除困惑,对今后的教师生涯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各行各业都需要顶尖的高素质人才,用以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当今正在走向社会、即将成为主流的90后、00后,他们个性鲜明,思维独特,有着传统教育所没有的冲劲、干劲,想法多,思路多,敢于想象。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要有的放矢,找出他们的发展方向,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全方位人才。具体做法如下:
大教育家孔子座下弟子众多,可是孔子对于每一位学生的秉性和情况都是了如指掌,因为他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及特长,所以他能够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学生问同样的问题,他根据学生的特点,所给出的答案都是不相同的,这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所长,也给与学生最有价值的营养。因为孔子重视学生的特长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在他的指导下,颜渊、冉伯牛、闵子骞、仲弓等人以德行见长;子贡、宰我精擅言辞;子路、冉求善理政事;子游、子夏则是文学方面的人才。这是孔子作为师长,留给后人宝贵的经验和策略。每个人都是有用的人才,都是优秀的,找准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将其发扬光大、用其所长是最关键的,这样才会发挥人的特长潜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奴隶社会的春秋时代,以及之后的封建时期,科举制度限制住了人的发展思维,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广泛推广这一理念。
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先生的一篇童话作品里有这样的一番对话:这个孩子不喜欢数学,喜欢语文,可是父母偏偏让他去学习数学;另一个孩子不喜欢书法,喜欢唱歌,可是父母偏偏不许他唱歌,而去学习书法。后来五角飞碟置换给老师开了一个玩笑,让体育老师教数学,让数学老师教体育,这样一调整,笑话百出,大家都去做着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以至于崩溃。从这里我们得到反思,每个人从小表现出的兴趣是不同的,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孩子当做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会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甚至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天赋,却被过早地扼杀。所以我们要懂得发现优势并扬长避短,快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会获得成功。
学生学得好不好,知识接受的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其所带领的团队一定也是卓越的。现在国家重视教育行业,尊师重教也成为主流风气为社会所提倡,所以教师要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般来说,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以强大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感化影响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发挥积极作用,要热爱学生,以心换心,赢得学生的好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同时,教师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尤其是现在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每时每刻都有新鲜事物发生,如果教师都不知道、不懂得,就会显得落伍,跟不上时代。所以,对于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快,懂得欣赏和使用,熟悉现在流行的语言和工具,这样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丰富自己头脑。
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但是对于个别学生,又要照顾他们的情绪和想法,进行区别对待。有的学生擅长于做某件事,我们就可以安排他们朝着自己的特长方向努力。目前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过分看重分数,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孩子考试成绩都很好,而外国的孩子想象力都很丰富。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是我们把所有的学生都统一纳入到一种发展模式中,学生往往疲于应付,而无暇顾及其他方面。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创造性的思维,而变得木讷。或者说为了全面发展,掩盖了自己的优点;或者是忙于其他任务,无暇发挥特长。
有的学生可能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有组织能力,或者有其他方面突出的地方,瑕不掩瑜,就让他们发扬光大。这些都是未来的教育从业者所必须面对的,在此也不多赘述。
我们将来培育的,是一批优秀的团队,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培养祖国的未来。当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开始,他的使命感就会格外强烈。而从无到有,总会有一些制度和机制要慢慢健全。为了让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需要采取实施一系列的举措,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编写教案,建立鼓励机制等,这样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教师的优势,让他们没有顾虑地专心授课。
转变教育理念,开拓全新思维,具体落实到实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停止脚步,也不能出现懈怠和厌倦的心理,我们应该承担起更多振兴教育的重任,让更多优秀的人才都脱颖而出。
(责编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