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艳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九中学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董红艳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九中学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也鼓励创新的世界,这样就使得培养创造型人才成为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这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任务。
今天的学生,是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主力军。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今天的教育,应在各门学科中,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意识,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的程度及规模日益深入和广泛,人类生活的范围已从地表扩大到太空,深入到海底。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环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提高民族素质、开发中华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创新能力。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而大部分知识是学生没有也不可能亲自经历,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科学、准确、清晰,而且能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如适当的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诀等趣味语言,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地理意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使学生听课时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回味无穷,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世界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内容时,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平大西洋,印度北冰洋”,既简单又好记,重点也得到深化理解;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讲述气温的日变化。这些趣味语言的运用,对地理课堂教学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也易于接受和掌握地理知识。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种。为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出师生亲密无间的和谐氛围,像春风雨露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因而在每一个课堂提问中,只要学生举手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首先肯定他们肯动脑筋、勤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举手时,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增添一份自信与参与的兴趣。老师的关心的鼓励似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特别对普通中学来说,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比较多,因此,情感教育显得特别重要。所以说,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坚定的信念是胜利的保证,也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表现信息媒体的优化组合,并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作为地理学科来讲,多媒体辅助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它具有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特点。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优化地理课堂结构,使课堂素质教学达到更高境界,从而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
目前,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利用越来越广,并随着家庭条件的日益富裕,家庭电脑的普及,因特网与校园网的并轨,当务之急是制作出更加精美,更加有趣的中学地理教学软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有“学”、有“思”、有“乐”、有美的享受,有理想、思维的启迪,也有知识的传播,品德的熏陶。以改变重“教”轻“学”、重“讲”轻“思”、重“灌”轻“趣”、重“知”轻“智”这种现象。
参与小制作或社会实践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因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为此,学校可采取建立“简易地理仪器模型制作室”、安排适当的野外考察以及通过对地理资料的收集等举措来更好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力。
智力的发展是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又以思维的条理性为依据,而思维的条理性又以规律性的知识为基础。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的很好的知识体系。”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思维受到启迪,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信息量。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素质教育已成时代的潮流,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重视学生智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标志,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也表明了我们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将创新教育渗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