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华河北省围场县木兰实验小学
构建教师间的合作文化
李玉华
河北省围场县木兰实验小学
在科技发展、教育先行的大背景下,为了扎实落实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教育宗旨,国家推出了许多教育新政:教师流动机制、特岗教师支教政策、教育均衡发展的规模化办学……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1、特岗教师的现状:自我为中心、享受主义、追求安逸、缺少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学习意识和自觉性差、专业知识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匮乏等。2、教师群体的现状:心理态势:来自不同学校缺乏整合一致的价值取向;爱面子自尊心作怪使自己的工作呈“闭关锁国”状态,不愿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是依靠个人力量解决问题。工作态势:事务性工作多,研究工作少;教育教学动作多,理论依据和导向少;参与体验多,审视反思少;各自为战多,合作共享少。这些现状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构建教师间的合作文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根据学区近几年来新教师和特岗教师的情况,让有经验教师、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以“师徒”的方式组建成“手拉手结对子”学习团体。在没有等级差别的团体中通过共同学习、交流谈心、集体备课、研讨交流、同课异构等活动确立共同的精神追求、共享学习资源。通过这种传、帮、带的形式,充分发挥有经验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缩短新教师成长周期,使他们在合作中尽快成为合格教师。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虚”。学区根据教师的现状,打破学区内的学校界限,将骨干教师联合起来组建“学科专业团队”研究团体。在团体中通过培训学习、课例讲座、课题研究、网络共研、连片教研等方式,一方面梳理问题聚焦实际、研究课堂,追求课堂的实效;另一方面把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上升为科研课题以课题拉动深入研究,推广经验。在专业团队的互研中教师们可借助集体智慧互相启迪研究、共同深入反思,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从而在研究中提升教师们的能力,加快教师们的成长步伐。
随着教育的发展,企业管理中的竞争理念被引入学校管理之中,这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激发了教师们的竞争意识,使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但竞争的负作用也突显出来——教师们互相隔离互相疏远,不愿交流缺少沟通。而个人研究往往受能力和认知定势的影响,遇到问题思考的视角窄又难有突破,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事倍功半的苦恼状况。基于此,我学区实施了连带式考核制度:一是教师参加的省市县组织的学科活动即是个人成绩、也代表学校成绩、同时也作为考核学区研训室的成绩;二是推行学科内合作、学科间竞争机制。这样的连带考核制度,让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研训员、研训员与学校都有了共同的目标指向、共同的利益牵绊,促使他们连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达“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这是合作、碰撞的魅力所在。几年来,我学区在促生教师合作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在制度上给予刚性保障,激发了教师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组织上给以方向引领、活动推动,为教师们创设了合作共享的氛围和平台,让教师们远离闭关自守的境况,使教师们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到了“成人达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