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凤河北省兴隆县北营房学区姚栅子小学
课堂反馈在小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王金凤
河北省兴隆县北营房学区姚栅子小学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其中就反馈而言,它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然而,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对于反馈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教师每个学期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寻求一种高效低耗的方式,把这些范文中的一些信息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在教授中,教师会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课堂“大问题”。通过这个课堂“大问题”,提供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使他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体悟课文中心。
1.课始反馈期。
课始反馈期是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时期,为整堂课或作铺垫、或作补充。例如上三年级《燕子专列》这课的初始阶段,我播放了一段关于暴风雪的媒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暴风雪的猛烈,天气的寒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有了想说的愿望,于是,就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此环节学生反馈得充分,不仅能积累了一些描写风雪的词语,而且也为下个教学环节体悟人们拯救燕子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涉及的面是相当广泛的,所以在课始,教师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认知水平、情感基础等,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反馈,是学习新知所必须充分考虑的。
2.整体反馈期。
整体反馈期也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认知过程。有经验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课中,教师接收处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所反馈的信息,就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整体认知的情况,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3.感悟反馈期。
这个反馈期是学生深入感悟课文中心时,所要完成的对问题的解答、感情朗读、讨论辩论等课堂任务,而产生的有效的反馈互动的过程。其中教师是通过学生的答问、辩论、表演、表情等接受反馈信息,学生通过教师小结、导读、追问、启发等接受反馈信息,学生间通过欣赏、鼓励、补充、竞赛等互相接受反馈信息,三者加以综合,课堂就呈现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信息传递、反馈互动,从而把课文中心理解更深,感悟更透。
4.聚点反馈期。
这里的“点”特指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这个时期的反馈也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所接受的反馈信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合理地渗透语文课程所特有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这样的训练要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语文课的始终,对它们掌握度的反馈就显得特别重要。聚点反馈期尽管在课堂成不规则分布,根据课文特点随机形成,其重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5.总结反馈期。
这个反馈期,主要出现在课末,是教师对课文学习的一个总结,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在概括,可以是对课文中心的再提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这个反馈期的反馈主体是教师,也可能转变角色,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等,也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
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许多场合都提出语文课要重视语言的表达,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语与口头语,这是学好汉语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是语文课的灵魂,所以师生在课堂中对于语言表达的随机反馈是最主要的。
(1)教师要做的就是从“字——词-句-段-篇”这个语言训练的逻辑层次入手,理清语言训练的一些要点。
(2)要把这些训练点的教授合理地穿插进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依托语文书中的课文找到范例进行学习。
(3)要抓住时机,设计反馈练习
即时反馈。也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换题进行训练。即时反馈更有效的策略是不脱离原有文本,根据课文原有内容再设计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延时反馈。就是一种阶段反馈,可以出现在本堂课的课末练习,也可以出现在这一单元的课文教授中,还可以在间隔更长时间的课堂中出现相同的语言点的训练,这种反馈设计可以是教师的有意为之,也可以是学生对已学过的语言训练点的思考发现。延时反馈是一种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
就个体反馈而言,可以从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所以反馈的信息需要教师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其实,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的错误反馈往往出现在后进生中。他们往往是教师忽视的群体,怎样办?缺乏对于后进生的学情的反馈,其实是一种较为失败的课堂反馈。所以,我们针对后进生要寻求一些有效的反馈策略。
(1)要注意整体反馈。包括齐声朗读,在答题板上的对于标准题的答案选择,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针对某一个较难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也意味着班中的极大部分学生也能回答出来。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一个优秀生回答,如果他也回答不出,教师就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或在提问之前做一些知识上的铺垫,或者干脆放弃原有问题,另辟蹊径。
(3)分散反馈。利用学生间的差异,使后进生在优秀生的指导下进行一帮一的反馈,最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