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第1课时)

2015-03-19 00:32:20王凤玲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散文百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父与子课文教材

王凤玲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第1课时)

王凤玲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主要讲了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过后,一位父亲为了心中那个爱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在一片废墟中,冒死不懈,历经艰辛地施救;儿子在黑暗与危险中鼓励小伙伴等候生命的转机。父与子用真诚的承诺书写了一曲生命的传奇!

细细研读,文本的脉路清晰可见。一条主线:父与子始终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两个板块:父亲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通过学生读、思、说、写等相关的语言文字训练,感悟父子间的真情,体会这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带给我们的震撼。

综观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探讨父亲的了不起;第2课时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探讨儿子的了不起。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了第1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理解“废墟、爆炸、瓦砾、砸”等词语。

(2)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伟大力量。

其中,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伟大力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本,读中品情悟情;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填补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亲的了不起。

三、情感互动,说流程

本课时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对话。

第一个环节:导读引入,渲染情感

课始,以单元导读中的那幅温情的油画《贝壳》导入,与学生欣赏、交流画意,并简介油画作者布格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最擅长用作品来歌颂母爱的画家。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切中了本单元的主题-感受父母之爱,然后顺理成章地由母爱导入新课中深沉父爱的学习,朴实又出人意表,而且凸显了从单元整组的高度进入新课学习的特色。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在初读课文时,学生不仅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还要边读边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有目的地读,有针对性地读,这样的初读设计才是有实效的。

(2)适时适度地进行了资源拓展,播放洛杉矶大地震后惨状的图片,一来可以把学生很快地带入文本的情境,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废墟、爆炸、瓦砾”这几个地震后留在我们脑海中的词语。然后顺理成章引入第2个问题: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把事情说完整,并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

(3)让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找出提领全文的关键句,直奔中心,明确目标。教师随机板书: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并作上批注。(以一个中心问题导读全篇,注重学生自读自悟;同时默读有利于学生静思,读而思,思而读,这种能力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尤其重要,其次是养成读书做批注的习惯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个环节:研读悟情,走近父亲

(1)父亲语言的品读。这部分的内容以父亲与其他父亲、消防队长、警察的对话为主。先让学生找找都有哪些人劝了他?是怎样劝的?然后引出父亲的三句回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看似简单重复的回答,其实有着不同的含义。“父亲说这三句话时,心情是一样的吗?”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由恳求到焦急直至有点崩溃的心情变化。接着进行排比式的导读,串联起三句回话,让学生进入到了这位父亲的情感状态中,急父亲所急,担心着父亲的担心。

(2)父亲内心的品读。当学生谈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仔细读读句子,有哪个词语特别打动你?引导学生先将目光定格在“挖”字上,透过这个字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在品味咀嚼中悟出:一个挖字就有丰富的内涵,一个挖字突出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

接着定格“时间词语”,猜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是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这个问题不仅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问,而且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问,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写得好在哪儿,也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父亲形象的品读。如果说前两个画面的教学是浓抹重彩,那么这个画面的教学就是轻描淡写了。36小时以后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读形象的句子(他满脸灰尘,……)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再读句子,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三读句子,情到深处自然浓,此时,再多的设计已是多余的,简单地通过电影剪辑般的引读、渲染,一位伟大的、了不起的父亲形象在学生的心上扎下了根。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资源运用的适度、适时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读懂了父亲的内心,树立了伟大父亲形象之后,适时播放汶川大地震中伟大的父亲、母亲的形象、语言、动作的画面,并配上催人泪下的文字叙述,学生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动情点被激发了,然后有感而发,为苦苦救子的父亲书写内心的独白。

猜你喜欢
父与子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父与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有趣的父与子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