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素华河北省兴隆县北营房学区杨家庄小学
如何引导小学生开展语文阅读
苗素华
河北省兴隆县北营房学区杨家庄小学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在教育改革的新途径中,我们如何打好这场主战役,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方面反思现今的课堂,重新构建起明天的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对各科教学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认为要重构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必须坚持“八个注重”。
中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这些年来,遭到非议不少,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不给时,训练不落实,目标不现实,基础不扎实,阅读不拓展网络不运用等。因此,造成阅读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往往一篇课文教师讲完了,居然大部分学生还读不通课文,读不顺句子,弄不懂问题。这里讲的读书不仅仅是读教材上的课文,还要超越文本,在网络上进行阅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读书,不读书怎么行?于是在今年的全市语文阅读教学精彩片断大赛中,我们要求在20分钟的片断教学中,学生读书包括上网必须要在10分钟以上。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
觉察(发现)——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与情感。爱因斯坦说,往往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也有人说,发现是成功的一半,这足以说明发现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发现才能读进去,品出味,只有发现才能读得深,悟得透。如在教学《荷花》一课的教学片断时,教师让学生反复阅读网上资料以后,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说,我发现荷塘里的荷花太美了!有的说,这些荷花把我们的祖国装点得如诗如画。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课文里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在汇报时有的说,我发现作者观察一池美丽的荷花以后,重点抓住三种不同的姿态和不同的开放程度的荷花来进行描写,并且作者在用词造句上也是很讲究的,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在写不同的开放程度“全开的”,“刚开的”,“花骨朵儿”等。特别是“冒”和“挨挨挤挤”更富有情趣,具有拟人色彩,把荷花写活了,写动了,很有青春活力。学生的这种发现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如果不认真读书就发现不了作者的这么多值得吸取的东西。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则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上网阅读相关资料后,再读读课文,然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的学生提出:落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个对比不科学为什么呢?因为桃子、石榴、苹果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这不是一举几得吗?总比落花生只供食用不可观赏要好得多。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
将“辩论”这一形式纳入课堂,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更重要的是通过争辩能够明白是非,从而培养学生能言善辨和口语表达能力。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在网上阅读图像资料和反复阅读教材文本过程中发现,课题是“草船借箭”,而课文中没有一个地方写到是“借”箭,有的学生说,这分明是“骗”箭。究竟是“借”箭,还是“骗”箭?老师把它作为一个辩题,同意是“借”箭的同学作为正方,同意是“骗”箭的同学作为反方,借此机会在课堂上组织一场网上辩论赛。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一个极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理解课文契机,学生跃跃欲试,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闪烁,就会碰撞,就会升腾,并照亮了学生心灵的沉睡区。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不少“空白点”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极好的机会。如《诚实的孩子》一课中说,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为什么不说话?他在想什么?教师可用这一“空白点”要求学生想象,列宁躺在床上可能想到什么?先说说再把它写下来。再如教学《狼和小羊》课的结尾部分时,教师抓住小羊究竟被狼吃了没有?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有的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拓展想象的空间;有的就凭自己的小脑袋进行大胆想象。在汇报时,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掉进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他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从学生的补白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并且其内容很有思想,认为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真可谓思维、说话、情感“一石三鸟”。
新课程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也有人说: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德国第斯多惠: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