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生态茶园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

2015-03-19 05:47王少华
云南农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澜沧茶树茶园

王少华

(澜沧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澜沧 665699)

澜沧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普洱茶的主要发源地,境内有1000多年保存较为完好的景迈万亩栽培型古茶园以及邦崴过渡型古茶树,茶产业不仅是澜沧的传统产业,更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截至2014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49万hm2,全年产量1.38万t,其中古茶园面积1866.7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5833.3hm2,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9亿元。

为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2011年澜沧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了全县生态茶园建设项目,为规范全县茶叶的管理技术、发挥产业的特色优势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1建设内容及成效

澜沧县于2011年起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县2.09万hm2生态茶园建设,县委、县政府本着发挥优势、规范管理的原则,高位谋划、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一布置安排生态茶园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各部门、各乡镇通力配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建设内容。

1.1 建设内容

1)对现有现代台地茶园全部种植遮阴树。一是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树种。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好遮阴树种是苗木成活生长的保证。为丰富茶园树种,并达到高中低茶园生态主体结构,选择以云南香樟为主栽品种,其他树种如红椿、黄柏、天竺桂、滇红石楠、球花石楠、水冬瓜等适宜树种合理搭配,分区域、分海拔合理套种核桃、板栗、柿子、杨梅、坚果、枇杷以及桃、李等地方适生果树,达到了每亩茶园种植不低于10株、6个品种以上的遮阴树。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完成遮阴树种植469.5万株,为逐步完善茶园生态群落奠定了基础。二是统一规范种植标准,合理布局树种。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为使暴晒茶园逐步形成漫射光照,荫蔽度达30%以上,提高茶叶的内含成分,生态茶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遮阴树种植技术方案,要求按照深宽60cm×60cm的种植塘、株行距6m×11m的规格开挖种植,同时保留茶园原生树种。三是掌握最佳的种植时间,保证遮阴树苗成活。由于当地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工程性缺水造成春旱较为严重,选择6~8月雨水较为集中的夏季种植遮阴树,达到全方位覆盖、大规模种植树苗成活率达75%以上的效果。

2)实施现代茶园茶树留养示范。一是茶树高密度留养改造示范。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景迈芒景万亩古茶资源,保证古茶产品质量,对古茶园周边近万亩现代茶园统一推行高密度留养茶树,采取每亩保留放养160株外,对其余1000多株茶树进行砍除,逐步恢复和完善茶园生态群落。二是茶树零星留养示范效果明显。在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结合“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常规茶园无公害转换生产技术应用项目,用3年时间对12个乡(镇)的2666.67hm2现代常规茶园推行茶树零星留养,每亩错位对空放养22株茶树任其生长,培养高大茶树,建立生态立体结构。通过示范带动,全县茶树零星留养茶园面积已达5000hm2,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3)修建茶园小水窖、积粪池,不断改善茶园的生产条件。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政府十分重视项目资金的整合,结合“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项目以及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基于全县茶园多分布于偏远山区,夏季降雨较多的实际,根据不同区域茶园的自然条件,选择12个乡(镇)的部分茶园,3.3~6.6hm2茶园修建一个5m3或10m3的小水窖集蓄雨水,缓解生产用水困难。有条件的基地,在修建小水窖的基础上,又配套修建一个2m3的积粪池,积粪池则集雨积肥一池两用。2011-2013年,全县共修建716个茶园小水窖、916个积粪池。示范带动茶农自发修建集雨池457个。小水窖、积粪池的修建不仅逐步改善了茶园生产用水,还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茶园小气候环境。

4)严格控制茶园使用禁用农药,积极推行绿色防控技术。为规范茶叶生产技术,地方政府将控制茶园使用禁用农药作为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布置安排,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将其列入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在此基础上,积极倡导茶园绿色生物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太阳能诱虫灯、粘虫板以及生物药剂等病虫综合防控技术,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推广应用太阳能诱虫灯465台(套)、安插粘虫板67万片。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等生物药剂逐步得以推广应用。

5)推进茶叶初制所标准化建设。为了不断规范茶叶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加工环境卫生,县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一定的县级资金扶持企业改扩建加工车间,截至2014年底,共完成初制所改扩建49个,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茶叶初制所的标准化建设。

6)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为不断提高茶叶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县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每年都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150家,为巩固生态茶园建设成果创造了条件。

7)推进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工作。在生态茶园建设中,要求各乡镇建立和完善生态茶园建设台账,加强痕迹资料的管理,为产品的可追溯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顺利推进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的登记奠定了基础。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的登记为茶园的科学化管理、巩固提升茶产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2 建设成效

1)茶园遮阴树对有机茶园建设的影响。2014年4月26日通过对澜沧佛房茶庄园有机茶园的随机取点,对日照茶园和荫蔽茶园虫害、鲜叶持嫩性以及土壤含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看出,遮阴树有利于茶园保持土壤水分,提高茶树鲜叶的持嫩性,大幅度减少茶树虫害,从而提高了鲜叶质量。但在荫蔽度达60%以上的茶园又带来了茶饼病为害的问题。在茶园栽种遮阴树有如下优势:一是遮阴树可改善茶园生态群落。遮阴树种植是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多品种的遮阴树种植不仅能增强茶园物种,遮阴树经多年的生长后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茶园生态群落,从而改善茶园漫射光照条件,提高茶园小环境的相对湿度,增加茶叶内含成分,提高茶叶品质。此外,遮阴树每年一定量的落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场所,提供茶树生长所需的持续养分,为减少茶园用药和用肥创造条件。二是促进茶园提质增效。对古树参天的古茶园以及绿树成荫的现代有机茶园的茶叶品质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古树茶的价格之所以能持续走高,不仅取决于较老的树龄,最主要是在不受污染的生长环境所形成的内在品质,现代台地茶园中种植遮阴树对提高茶叶的品质有较好作用。此外,据对澜沧佛房茶庄园调查,每亩茶园套种2株杨梅、3株柿子、2株栘依,进入盛果期,每亩茶园最少可以增加500元的水果收入。由此可看出,茶园中选择适宜的果树品种作为部分遮阴树种,不仅可以提高茶叶品质,还可增加收入,为实现茶园的提质增效创造了条件。

2)推行绿色防控技术是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要求不仅只限于外观形状,更注重于对茶叶内在质量的要求,保证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已成为茶企业、茶农共同的问题。为降低茶叶农残或保证无农残,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安插粘虫板、安装太阳能诱虫灯、喷洒生物药剂、及时采摘鲜叶等综合农艺措施,将病虫为害控制在最低水平之下,有些茶企业在每年茶季结束后采用喷洒石硫合剂药剂也能有效减少翌年病虫为害。

3)完善茶园水利设施条件是实现茶园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工程性缺水造成茶园用水困难是全县茶叶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茶区降雨量大的气候条件,积极修建集雨补灌设施小水窖是解决茶园用水最为有效的措施。集雨小水窖不仅能方便茶农喷洒药剂用水,还可在春旱严重之年补充茶树生长所需水分,一池两用(集雨、积肥)的积粪池所积蓄的雨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园的空气湿度,改善茶园小气候,小水窖还可为具有一定荫蔽度的茶园人工种植食用菌提供用水。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中科院昆明分院选择茶园生态条件以及生产条件较为理想的澜沧佛房茶庄园人工试种5.3hm2彩云菇、玉皇蘑、香菇,660.33m2产量达到800kg,按每千克最低收购价5.00元计算,6600.33m2增加经济收入4000元,而种植食用菌所用的基质又有效地提高了茶园的土壤有机质。

表1日照茶园和荫蔽茶园比较

4)推行清洁化生产是茶叶质量安全的保证。在保证鲜叶质量的前提下,茶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加工技术和加工条件,加工环境的卫生条件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卫生质量,低矮潮湿、加工设备简陋、通风采光性差的小型初制所确实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有计划地建设标准化初制车间,不断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是清洁化生产的保证,从而为实现产品安全的生态茶园建设目标创造了条件。

5)规范管理是巩固生态茶园建设成果的重要措施。茶叶生产涉及千家万户,要规范和提高产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就需要一个平台和载体,分户经营的农业产业要实现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在产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统一技术、统一品牌。通过提高产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才能不断巩固生态茶园建设成果,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2 存在问题

2.1 遮阴树重栽经管理现象突出

部分村组干部和群众对种植遮阴树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仅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来完成,存在任其自然生长的思想,以致部分遮阴树成活而不成长。

2.2 部分茶企业和茶农对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不到位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边远贫困县,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差,不能正确认识产品质量安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因此,在茶叶的生产管理过程中未能严格控制茶园用药和用肥,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缓慢。

2.3 小微企业资本积累不足,技改投入乏力

全县茶企业中90%以上属小微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带动了贫困山区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但由于这些企业基本都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况,虽经过多年的发展,但资本积累仍然严重不足,无力投入资金进行加工车间的改造和加工工艺的改进,因而未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4 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较弱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得以快速发展。分布于各茶区的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虽然能够有组织地收购茶农的鲜叶进行加工销售或收购茶农的初制产品,但还存在管理运行不够规范的问题,未能真正带领茶农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的科学发展。

2.5 市场的无序竞争影响了产业的优化升级

各自为政、星罗棋布的茶企业带来的是市场的无序竞争,生产经营中良莠不齐的品质、杂乱众多的品牌难以树立产业的整体形象,不利于发挥产业的特色优势和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3 对策

3.1 开展产业普查工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澜沧的茶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已位列全省十大产茶县之一,但产业的比较效益较低,未能较好地显现产业的特色优势。为摸清家底、分类指导,有必要开展一次全县茶产业的普查工作,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2 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茶产业中占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为产业的巩固发展、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经营规模小,生产资金匮乏,均处于步履艰难的尴尬境地。为巩固提升茶产业,地方政府应制定《促进茶产业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经营难的问题,给予项目扶持和信贷支持,搭建小微企业发展的平台。

3.3 加强管理,提升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发展专业合作社中应始终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有关部门应注重引导合作社在章程制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加以规范。要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实体化运作、品牌化经营为主要内容,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通过提高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效益,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合作社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力和凝集力,进而提升壮大茶叶专业合作社。

3.4 加大茶叶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明确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结合我省着力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优质安全、四季飘香”的高原特色农业,紧紧围绕全省茶产业“稳面积、提品质、拓市场、树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广应用茶叶生态栽培集成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已成为茶叶界和茶叶科技工作者的一项工作任务和责任。地方政府和涉农部门应注重生态茶示范基地的建设,县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经费加强技术培训工作,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逐步提高全县生态茶园的管理水平,不断巩固生态茶园建设成果。

猜你喜欢
澜沧茶树茶园
《寻美澜沧之拉祜老妪》《美丽孟连之盛装》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澜沧号”动车组运抵老挝万象 即将投入中老铁路动态检测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茶的箴言
美丽的山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