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峰
因为粉垄的出现,犁翻、耙碎、起垄,这一沿用千百年的传统耕作方式将被改变,同时中国“化学农业”现象将被逐步改善。
何谓粉垄?
“粉垄技术,是一种利用粉垄机械螺旋型钻头,垂直对土壤横向快速旋磨切割粉碎、自然悬浮成垄(厢),在垄(厢)面上可直接种植作物的配套新技术。它能够实现自然增产、提质、保水,是一种高效农耕新方法。”粉垄技术发明人、广西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韦本辉介绍。
现阶段的中国农业,依赖化肥农药、化工产品(各种杀虫剂、除草剂等)、激素类、调节类催长剂等保证产量的现象日益严重。韦本辉认为,这是一种 “‘化学农业现象。国人健康水平已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土壤和环境将继续被污染恶化,粮食和食品的质量会持续下降,中华民族未来的安全,将面临风险。”
韦本辉指出,农业生产的基础,首先是善用天地资源,就是要通过先进的耕作方法,加深构建耕作层,并使土壤保持疏松,能够接纳贮藏天然降水,更多地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使作物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并能就地增贮天然降水,改善生态环境。
实践证明,粉垄技术就是这样一种农耕新方法。其核心技术,是纵向深入激活耕层以下土壤,可重新构建土壤深层生态环境,不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就能自然性增加产量、提升品质、保水生态,同时还能够改良土地,真正做到善用天地资源。“从这一意义上讲,大力推广应用粉垄耕作技术应是使依赖‘化学品生产方式转变为更多地回归自然、利用自然的技术拐点;辅之以其它绿色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望使已‘伤痕累累的中国农田慢慢恢复原有生机,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名符其实的良田。”
到目前为止,粉垄农耕技术已在辽宁、甘肃、海南等9个省自治区的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14种作物耕种中应用,增产10%~30%,每产出100公斤作物可节施化肥10%~30%,总体可降低成本10%~20%,且粉垄耕作一次可多年多季持续增产,综合效益显著。
粉垄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12年3月通过了由广西科技厅组织、刘旭院士作为主任委员的科技成果鉴定,认定该技术“具有原创性”,“可应用于各种作物,对于在盐碱地、西北干旱地区生态重建,部分草原改造等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2014年7月16日,袁隆平院士在长沙听取粉垄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汇报后,指出“粉垄技术可在全国推广”。
2014年12月15日,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韦本辉名列其中。这个荣誉与曾经获得的诸多奖励一起,成为他半生躬身科研的另一重要见证。
韦本辉,二级研究员,著名耕作和薯类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发明粉垄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农耕新方法;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完成“淮山种质资源收集利用与高效栽培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等重大专项,解决了中国淮山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木薯、马铃薯、大豆、红薯等研究方面也有颇多建树。选育并通过审定新品种10个;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0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出版《中国粉垄活土增粮生态》等专著8部,发表论文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