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钢铁生产认知》精品课程的设计思路

2015-03-18 08:27:51首钢技师学院杨彦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0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冶金钢铁

首钢技师学院 杨彦娟

为进一步搞好课程建设和改革,推动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教学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2013年12月课题组立项《钢铁生产认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钢铁生产认知》课程是钢铁冶炼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旨在为即将成为钢铁冶炼专业职业技能人才开启通向冶金领域的第一扇大门。该课程是冶金专业的学生尽早地接触冶金专业和专业教师,尽早地接受冶金知识和文化的熏陶,为将来深入系统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提供前期学习基础,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冶金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冶金专业学生的专业热情,培养专业兴趣,做好专业启蒙引导教育,为更好地培养冶金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题组经过协商,确定《钢铁生产认知》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为“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程特色”。

一、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做好专业启蒙

《钢铁生产认知》课程将原有的《冶金概论》和《认识实习》两门课程合并,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认识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内容设置以各知识模块分割讲解为特色。在课程内容编排上,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钢铁冶炼工艺流程中各工序产品的流转过程作为主线进行设计,使学生对从矿石到钢材的生产工艺、原理、生产设备、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认识。

为激发学生浓厚的专业学习兴趣,做好专业启蒙引导教育。《钢铁生产认知》课题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课程体系。

第一,开发配套的《钢铁生产认知》多媒体课件。

开发《冶金行业认知》《采矿与选矿认知》《焦化生产流程认知》《烧结生产流程认知》《球团生产流程认知》《炼铁生产认知》《转炉炼钢生产流程认知》《电炉炼钢生产认知》《炉外精炼认知》《钢水浇注生产认知》《轧钢生产认知》等11个模块的多媒体课件。

为使课程内容定位更加合理,课件形式新颖,并体现学科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教学的实用性。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将聘请企业专家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更新生产数据,增加更具代表性的视频、图片等。

第二,开发与《钢铁生产认知》多媒体课件配套的教学素材库。

课题组成员与北京金恒博远冶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高炉炼铁炼铁、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部分的动画,补充到教学资源库中。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钢铁生产认知》多媒体课件配套的教学素材库。

第三,开发与《钢铁生产认知》多媒体课件配套的练习题库。

建设的相应章节的练习题库,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提供基础,判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程度,保证教学质量。

第四,开发配套的《钢铁生产认知》教材。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题组成员开发与课程体系相协调,符合本门课程的任务要求的《钢铁生产认知》教材。为保证教材知识面广、知识内容新、相关数据新,同时注重知识准确性和实用性。聘请现场专家参与教材的审核修改。

第五,制作《钢铁生产认知》课程的微课。

课题组成员与中邮中译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开发4个高炉炼铁、1个转炉炼钢、1个炉外精炼、2个连铸生产方面的微课。

二、优化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凸显精品课程教学特色

第一,活跃课堂教学,授课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

以往“冶金概论”的教学重点是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课堂互动环节。单纯的理论介绍,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差。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一言堂”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从设“疑”开始,灵活运用了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展归纳法教学,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是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全套的多媒体课件,并融入部分flash动画效果,穿插视频、声音等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利用开发的素材库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

第二,集理论—实践—学生自学于一体,做好学生专业启蒙教育,逐步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

每一单元均安排的理论教学与认识实习。另外,“冶金概论”课程知识面广、知识内容新、相关数据新,必须具有知识的宽泛性和信息的时代感。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行业知识和发展。

为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教学与认识实习与查阅资料安排顺序根据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师讲授——参观现场——学生归纳总结。

第二阶段:教师设疑、引导——参观现场——查资料——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讲评。

第三阶段:学生自学教材、查资料——参观现场——学生归纳总结——课堂展示——学生互评。

第三,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课后作业与课堂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改变以往单纯以考试作为评定成绩的简单做法,而是根据同学的出勤、自主学习、完成作业、课堂参与等情况综合评价。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没有固定答案的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去图书馆和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完成书面报告,在下次课上展示评价。在期末总评的时候,书面作业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占很大的比重,以此来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结语

通过更新教学内容,《钢铁生产认知》精品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系统地阐述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环保等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对钢铁企业生产知识的宏观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思路,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冶金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2022年2期)2022-08-08 01:51:42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2022年1期)2022-04-19 13:40:42
“钢铁侠”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2019年2期)2019-05-11 09:12:22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航空世界(2018年12期)2018-07-16 08:34:5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CS和PLC控制系统在冶金自动化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9:56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