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15-03-18 21:37:53李中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省市篮球运动

李中武



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李中武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竞技体育从形成发展到今天,已经广为人知。竞技篮球更是竞技体育特征中显著的代表之一,其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论文针对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困境以及对策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资料、文献的查阅、总结与逻辑分析。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希望可以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竞技篮球运动;困境;对策

1 引 言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国民经济迅速地、全面的发展。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也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但是从分析相关的数据可以看出,部分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的其他省份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部分省市人均GDP发展一直比我国的其他省份较缓慢,并且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一定的经济基础是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基础。经济保障是先进的体育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前提。我国部分省市由于经济水平缓慢、落后的发展,导致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丰富,体育设施很不完善。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因此,部分省市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制约着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

2 篮球运动发展现状

2.1竞技篮球运动现状

竞技篮球是篮球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指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在各类比赛中以取得最佳成绩为目的和宗旨的。具有较高技术战术水平的篮球竞赛活动,它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竞技性和观赏性。技术战术水平、身体素质、比赛能力和训练质量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它是一种整体水平较高,代表着篮球运动最为前沿和尖端的技战术,也是最为深刻的反映篮球运动内涵的一个竞技项目,隶属于竞技体育的范畴。

2.1.1运动员队伍现状。我国的部分省市地区至今还没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职业篮球队伍。纵观我国各省市的运动发展情况,以安徽省为例,从安徽省历届的省级运动会可以发现,青年和成人参与人数较少,而在安徽省九运会和十运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设立青年组和成年组,只有少年甲组这个级别,而且比赛队员都是临时拼凑的中学生,这些中学生是从各个中学选拔出来的,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只在参赛单位接受一下短期集训,队员基本技术普遍粗糙,基本功不扎实、不全面,战术意识差。从安徽省的运动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队伍整体情况并不乐观。

2.1.2篮球教练员队伍状况。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不再设有常训的篮球运动队,大多数篮球教练员转行或外调,因此我国部分省市地区篮球教练员队伍的整体实力也非常薄弱,同时这些地区篮球运动教练员数量也很少,教练级别也很低,而且教练的年纪偏高,25岁到3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数几乎为零,而且教育经历不是十分丰富,没有任教高水准运动团队的经历。从学历水平上看,我国很多省份教练员队伍中大多数的文化程度在大专或大专以下,这也就导致教练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文化素养低,对当代篮球的发展,尤其是竞技篮球的发展理解并不深入、准确。这些都是我国部分省市地区的篮球教练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2学校篮球运动现状

学校篮球运动气氛活跃,水平不高,篮球运动一直深受我国各级省市地区、各类学校广大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在高校,篮球运动开展地非常活跃,班级之间、年级之间、院系之间友谊赛接连不断。虽然在我国部分省份的学校中存在着众多各种类型篮球队,但大多为自发组建,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指导,也没有专门的训练场馆,队员的技、战术水平普遍较低。近几年来,我国各省市地区也陆续选派一些高校篮球代表队参加东南赛区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但比赛成绩不很理想,竞技篮球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

2.3群众篮球运动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部分省市地区的群众篮球运动逐步由“单位型”向“社区型”转化,以前一些篮球运动开展较好的企业,因为经济效益下滑、体制转型等原因,其职工业余篮球队伍也随之解体。与此同时,一些相邻单位的篮球爱好者却自发组队参加比赛,还有一些篮球爱好者以会员制形式组建了群众篮球俱乐部,俱乐部制定了章程,对活动时间、经费等问题做出了规定,这种俱乐部已呈现出社区篮球运动的雏形,但目前“单位型”群众篮球运动的作用仍不可低估,特别是一些新兴的大型企业,其员工众多,资金雄厚,企业文化氛围浓厚,有的甚至拥有高水准的综合体育馆,这些企业已初步具备了组建高水平篮球队的条件。整体看来,我国部分省市地区的群众篮球比赛依然处于小范围、非正规和低层次的水平。

3 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困境

3.1缺乏高水准的篮球教练

一只球队水平的高低,成绩是否优异与一个高水平的教练员是密不可分的。教练员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训练理念的贯彻,训练计划,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教练员的工作。高水平篮球教练员,具有高水平的运动经历、成熟的管理沟通技巧、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其必备的素质。然而我国部分省市地区的篮球教练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素养较低,教练员的年纪偏高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而且都没有在高水平运动团队任职的经验。这也是目前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篮球运动事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竞技篮球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

3.2 体育设施不完善

我国部分省市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我其他省市经济发展的下游。落后的经济发展导致这些区域体育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进而导致该地区的体育设施并不完善。训练手段和方法得不到良好的实施和发展,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很低。以安徽省体育设施的推广、发展情况为例,根据《安徽省体育年鉴》(2011)得出:“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增加了体育场地678.59万平方米。建设了石关国家体育训练基地、紫蓬山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体院新校区和省体育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二期工程。合肥市建设了新体育中心(包括60000人体育场、8000人体育馆、3000人游泳跳水馆等)、20000多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和综合球类馆、国际标准轮滑馆等体育设施,淮南市建设了6000座位体育馆和30000多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淮北、阜阳、亳州等市建设了体育场,蚌埠、池州等市建设了新体育馆,六安、巢湖、黄山等市建成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黄山市建成了游泳馆。休宁、怀宁、广德、五河等县建设了新体育中心,金寨、祁门、潜山、青阳新建了体育馆,宁国市建设了20000人体育场。虽然安徽省的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在加快,但是体育设施建设正在走群众化路线,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却是进行缓慢。我国部分省市地区的篮球场地,尤其是室内篮球馆和其他省份相比仍然很少。并且篮球场地大部分都分布在教育系统,大中小学的篮球场地占据了多数,而且有些校园场地并不对外开放,场地利用率不高。天气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在刮风、降雨、下雪等严重恶劣的条件下,室外篮球场势必会严重导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效率不高。所以体育设施不完善是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又一个困境。

3.3 培养模式不健全

竞技篮球后备人才是指优秀的篮球运动队下属的青少年运动员,他们正在接受系统科学的篮球训练,同时还参加篮球竞赛,他们在心理、身体和运动能力上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在篮球项目上创造优异成绩的可能性。竞技篮球人力资源的短缺,不仅制约着竞技篮球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而且势必造成竞技篮球生态失衡,还会使人力资源成本的恶性攀升更加重了俱乐部的负担。

我国部分省市区域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不健全,并没有建立层层衔接的篮球人才培养机制,更没有形成从小学到大学再到职业队以及“县体校——市体校——省体校”的篮球人才输送体制。我国很多地区的篮球类传统中学很少,省级的院校更是稀缺。所以我国篮球人才的培养并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就如同一颗优秀的种子并没有可以使其肥沃生长的土地。因此,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健全和落后是竞技篮球运动发展面临的不可忽视的困境。

4 发展对策

4.1 提高教练的素质水平

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水平,改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质量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的各省市地区可以招聘更多的优秀体育教育人才、篮球教练员来执教,这对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省级、市级的教练员选拔机制。建议相关的职能部门为各级教练,尤其是省级教练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于重点对象应该采取重点培养的政策。例如可以采用进入高水平运动团队学习或者委派出去进修的方法,来提高该地区教练员的专业文化素养与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想办法引入高水平的教练来执教。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球队的整体水平和成绩,也可以给本省的教练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进而提高各省市地区教练的整体执教水平。

4.2加快完善体育设施

完善的体育设施是保障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基础。我国的各级省市地区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经济投入,尤其应该建立多个省级、市级的体育馆。这样可以保证运动员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的训练质量。室内体育馆要引进高质量、先进的体育器材,这些是运动员完整体育训练的辅助条件,也是训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各省市地区还要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来对体育设施进行管理,确保运动员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3重视篮球后备人员的培养

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可忽略的,应该尽快实施政策,在我国的部分省市地区建立传统的篮球学校,这样才有利于竞技篮球人才的培养。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的兴趣对其一生的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影响,注重培养青少年兴趣,就算其长大以后未能从事篮球事业,但是很有可能会成为忠实的篮球迷。因此,我国各级省市地区的各职能部门或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篮球活动,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培养他们对篮球的兴趣。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篮球运动中。

5 结束语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的困境,本文针对这些困境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当然,也需要各职能部门,各级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配合,从政策导向、竞赛制度、人才培养战略等多方面进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弱势,使其更快地发展起来。

[1]于永光,刘天生,李杰.安徽省竞技篮球发展制约因素的宏观分析[J].运动,2013,(9).

[2]王粟.论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走向与思考[J].运动,2013,(8).

[3]朱天明.构建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结构的理论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3,(7).

[4]贾志强.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4).

[5]杨静.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分析[J].体育人文社会学,2012,(7).

[6]申忠华.中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3).

[7]舒刚民,霍军.现阶段中国篮球高级教练员的培养与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9).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5-08-30

李中武(1972-),男,娄底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理论与应用。

G841

A

1673-2219(2015)10-0162-03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省市篮球运动
幼儿篮球运动
幼儿园(2021年11期)2021-11-06 05:25:04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中国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 09:13:56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运动(2016年12期)2016-10-21 00:35:46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当代经济(2015年20期)2015-04-16 05: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