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显明
湘南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研究
谷显明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湘南地区2011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通过对该地区内5所高校专业设置和布点情况统计发现,其本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对接存在文科类专业设置不均衡、工学类专业结构不合理、农学类专业相对明显偏少等问题。为此,湘南高校必须适应湘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紧密依托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合理设置与地方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相吻合的专业;与此同时,加强对传统专业的调整改造,适度压缩和控制发展重复设置率高的专业,打造适应区域发展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集群,以满足湘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实现湘南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
湘南高校;专业设置;区域经济;对接发展
湘南是指湖南南部衡阳、郴州和永州三个市,共34个县(市、区),土地面积达5.17万平方公里,历史上同属于衡永郴桂道、衡阳道和湘南行政区,毗邻广东、广西和江西三个省。2011年10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被批准为中国第四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湖南省又一个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201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其战略定位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平台、跨区域合作引领区、转型发展试验区和加工贸易集聚区。截止到2015年8月,该区域内现有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湘南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包括本科院校内设独立学院和新升格的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文章通过分析湘南区域内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对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尤其是大湘南产业布局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在湘南经济区域内5所地方本科院校在学校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使湘南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一)专业设置情况
根据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的分类,全部13个学科门类中,除军事学在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中未开设外,总体而言,5所本科院校开设的专业学科设置相对比较全面(见表1),涉及了12个学科门类。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权资格的南华大学8个学科门类设置7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这5所院校共建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2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
表1. 湘南5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统计表 (单位:个)
学校名称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南华大学837701011631 衡阳师范学院9315636121 湖南工学院5193721120 湖南科技学院8264024102 湘南学院9284105221 总计24417271195
注:各个学校的专业信息均来源于2015年各高校的招生目录(此表中不包括各校中外联合办学专业,并且也不分专业方向);表中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专业类和专业名称分类的数据均来源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二)专业布点情况
首先,对湘南5所高校开设的专业类、专业数和专业布点数进行了统计(见表2)。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工学是涵盖专业类、专业数量和专业布点数量最多,涉及了19个专业类和43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35.54%;理学和管理学专业数量分别为15个和13个,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考虑到医学的特殊性,暂时不列入比较分析),以上工学、理学和管理学三个学科涵盖的专业数量和专业布点数占总数的50%以上。但是历史学只有1个专业和1所院校开设,是涵盖专业类、专业数量和专业布点数是最少的;其次是经济学和法学,经济学门下有4个专业,其中5所院校均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法学门下有4个专业,其中有4所院校开设了法学专业。通过表2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的专业分布特点十分明显,基本上符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但专业分布总体不均衡,专业布点量大且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
表2. 湘南5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统计表 (单位:个)
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专业布点 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 经济学35.45%43.31%94.68% 法学35.45%43.31%84.17% 教育学23.64%54.13%84.17% 文学35.45%119.09%2010.42% 历史学11.82%10.83%10.52% 理学712.73%1512.39%2714.06% 工学1934.55%4335.54%5528.65% 医学712.73%1310.74%168.33% 管理学610.91%1310.74%2211.46% 艺术学47.27%129.92%2613.54% 总计55100.00%121100.00%192100.00%
其次,对湘南5所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见表3)。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湘南5所本科院校所开设的121个专业中,只有1所院校开设的专业占有6成以上,只有2所院校开设的专业占有两成,并且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专业主要是以工科居多,且主要集中在南华大学。但也有6个专业在4所以上的地方本科院校开设,主要以文学和艺术类的专业居多,如文学类的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艺术类中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等在4所院校中均开设。而理工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布点均超过3个以上。从总体上看,一些传统专业存在重复设置现象,而一些新兴专业相对稀缺,因此专业重复与专业短缺现象并存。
表3. 湘南5所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情况统计表 (单位:个)
专业布点数12345总计 经济学120104 法学210104 教育学311005 文学7112011 历史学100001 理学8420115 工学33820043 医学10300013 管理学6520013 艺术学5232012 总计76271161121
(一)文科类专业设置不均衡
湘南5所高等院校中,除南华大学和湖南工学院以外,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学院和湘南学院这三所院校由原师范高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因此,在文科类专业设置上存在专业重复和短缺的现象。一方面,文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三大学科的专业数为36个,但其中专业布点数达到68个,可见较多的专业存在重复设置的现象。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文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三大学科中,在4所院校中有4个专业同时开设,如汉语言文学、英语等专业,每所学校均有开设,不管是理工类、综合类还是师范类院校,这种结果直接导致汉语言文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供大过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择业就业难度增大,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另一方面,与《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重点发展的现代物流、生态人文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产业的相关专业布点数量较少。如没有一所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并且像当前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像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物流工程等专业却只有2所院校开设。
(二)工学类专业结构不合理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我们可以看到:工学学科包括31个专业类、169个专业。在湘南5所院校开设的工学有19个专业类、43个专业、55个专业布点,工学是专业布点数量最多的学科门类。虽然涵盖的专业类达到57.8%,但在专业数量上却只占工学专业的25.44%,且大部分工科专业集中在南华大学,其他院校工科类专业开设数量相对较少。其原因是5所本科院校中的4所院校是文法类、师范类或理工类,有的由师范高专单独或合并升格(如湖南科技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湘南学院),有的由其他专科院校合并升格(如湖南工学院),这些本科院校的前身学科相对单一,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基础薄弱,导致工学类有3/4以上专业只有1所院校开设,重复开设较高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2个专业。这种专业分布结构显然与《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布局不相称。如矿物加工工程没有1所院校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只有1所院校开设,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只有1所院校开设,因而难以满足湘南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需要。
(三)农学类专业相对明显偏少
作为全国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去年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第9位,绿色食品产业也逐渐形成“气候”。作为湘南重镇的衡阳、永州和郴州三市,现代农业成为发展潜力大、增收能力强的优势产业。衡阳既是全国20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又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扶持的油茶基地,被国务院确定为湘南农业综合开发区;永州对接粤港澳农产品消费市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迅速;郴州坚持绿色承接、集聚发展,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提出:“发挥农业资源优势,重点承接发展粮、肉、果、蔬、油等主要农产品加工和茶叶、药材、林木、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引进培育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农产品加工基地,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信息、贸易一体化配套服务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湘南高校农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这5所高校中尚未开设直接与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相关的农学类本科专业,而只开设了诸如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工程、制药工程等相关工科类专业。由此可见,湘南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现状与湘南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的目标定位不相称,从而不能满足湘南现代农业发展对农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对接区域经济设置专业
《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提出,着力打造衡阳、永州和郴州三个增长极。具体而言,衡阳重点承接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矿产品精深加工以及现代物流、生态人文旅游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永州重点承接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农产品和矿产品加工等产业,构建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加工贸易基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郴州重点承接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制造等产业,形成泛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加工贸易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通过上述调查统计可以看出,湘南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协调状况,使得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人才培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力不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地发挥。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湘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和设置本科专业,并且在专业设置上应优先考虑与上述产业密切结合的相关专业,如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以满足湘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实现湘南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从而为湘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传统专业调整改造
通过对湘南5所高校专业设置统计分析,这些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和重复性,一些传统专业招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音乐表演等专业,因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低被列为黄牌专业;体育教育、动画、英语、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等专业被列为黄牌专业。为此,作为湘南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积极主动与地方经济相结合,深入到地方行业企业开展调研工作。例如:开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等,科学地分析各个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与需求,有针对性地立足区域经济,并且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主动放弃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或者是生源状况不理想并且毕业生就业有困难的专业。同时,加强对传统专业的调整改造,适度压缩和控制发展重复设置率高的专业。如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等传统专业,应结合学校和地方特色设置专业方向,突出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同时,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对准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积极申报与地方优势产业和地方支柱产业相结合的专业,使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关系结合得更加紧密。如制药工程、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生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应紧密依托地方产业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集群,建构起一批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
(三)建立专业建设保障机制
作为地方高校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与合作,并积极地争取得到地方政府最大力量的支持与帮助,将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纳入到本区域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并建立起学校不断完善的学科专业设置评估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尽量避免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的盲目性和短视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质量评估体系,对已设立的专业定期开展专业评估,特别是对新开设的专业进行有效的评估,发布新建专业的质量报告,并且及时地对存在一些问题的专业进行整改。地方高校要在学科专业规划过程中重视社会调查和研究,并能够根据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的现实需求状况及时地有效调整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以适应地方经济与人才的需求。同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产教研融合,力邀地方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合作申报专业或者设置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参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学生专业实训实习中去,开展合作办学创办行业学院等,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湘南地方高校在本科专业建设上还存在专业设置不均衡、专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不足。基于此,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适应湘南区域经济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地开设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需要的专业,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自身优势的专业,控制发展重复设置率高和就业满意度低的专业,打造适应湘南产业转型发展需要的专业集群,以满足湘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籍丹宁,高郁.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对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8-103.
[2]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通知[Z].湘政发[2012]42号.
[3]谷显明.突出“三个对接”提升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发展能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121-123.
(责任编校:呙艳妮)
2015-06-28
湖南省2014年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XJK014BJG003);永州市2013年度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永科发[2013]26号)阶段性成果。
谷显明(1976-),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G648.4
A
1673-2219(2015)10-0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