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来宾市象州县水晶乡农业机械化管理推广站 廖克林
保证农机维修质量,是保证农业机械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下投入作业,发挥农机最大优势的前提。但是,在农机维修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保证质量,严重影响了农机的正常工作。
2010年手扶拖拉机手韦某反映说:“我的柴油机更换活塞后一直冒蓝烟,多次找维修单位要求帮助解决,但是,他们以我不会使用为由不予解决,我自己又不懂如何处理,只好找你们帮助解决。”通过技术人员询问和实地检查,发现换了新活塞,但活塞环没有换新环,而且活塞环安装不对口。
2011年,我们在水晶乡开展农机维修服务活动,机手梁某反映,自己请师傅给手扶拖拉机检修,并更换了柴油机的缸套,换上新缸套后出现机油浸水,经检查确定为密封圈安装不当造成。
2011年,在农机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水晶乡龙团村机手李某的手扶拖拉机,拖卡拖头焊接不够牢固,在工作中拖头焊接处脱开,拖拉机冲下水沟,造成柴油机严重损坏。
2012年,水晶乡覃某的拖拉机在县城修理,其更换了柴油机连杆瓦,但未按规定安装连杆锣栓锁片,在开回家途中连杆锣钉松脱打坏机体。
2013年,水晶乡王干村机手何某和韦某反映,“三包”员帮他们换水稻联合收割驱动齿轮轴承,由于轴承走外园,工作不到一天轴承又坏了。
农机质量主要取决于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必要的维修设备和检测器材等多个方面。目前,农机维修市场处于小、散、旧、低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机维修的质量。现把影响维修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农机质量维修这一服务行业虽然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规模小,基本上是家庭式的小规模经营。在我所在的地区就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乡总共有17家农机维修点,但是他们当中只有两家是二级维修点,更让人难以信服的是当中有12家维修点的工作服务人员不超过两名。
在乡村,绝大多数的农机维修网点,场所十分简陋,缺少甚至没有相关的专修设备,仅有焊机和小型钻机,有些虽有车、钻等设备,但都是70年代产品,设备严重老化,加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进行专业的技术维修。
基层农机维修人员绝大多数为种田的农民,不仅年纪大、文化素质低,而且缺乏农机业务知识和农机维修技术,很多修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象州县127个农机修理人员,只有2名是农机中专毕业,可见,大部分维修人员缺乏对农机维修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维修方法等技术要领的了解,维修工艺简单、方法老化、仅靠锤锤打打的修理方式。
在2006年7月份开始颁布实施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中就指出了,当地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和优化建设力度。但由于农机维修市场这一行业的本身特征,再加上农机维修市场得不到相关部门重视的同时农机维修市场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网点遍布每个乡村,造成了维修网点过于分散,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农机维修服务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农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加强农机维修市场建设,保证农机维修质量,本人认为要抓好如下工作。
长期以来,农机化工作在人们眼中,重点由推广转向安全管理,因此,有的认为维修质量管理不属于农机管理范畴;有的甚至认为维修质量管理工作可有可无;还有的认为损坏就换新机,又好用又安全,又有高效益。要改变这些错误观念,首先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从思想上重视农机维修工作。当地的农机管理部门要把农机维修列入农机化工作的章程当中,真正做到农机维修网点的科学管理。
县级农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地区的最高管理部门,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培训方案,每年至少集中培训1次。在抓好维修业务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强检查指导服务工作,从县农机校、推广站抽出技术力量,每季度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活动,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难题。
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建设投入。在不少的乡镇和村庄,维修设备普遍老化,同时缺乏更专业的维修设备。所以,各级的农机部门要帮助他们配备维修设备,同时应当根据维修网点不同类别的要求,及时更新或者增添专业性的维修设备和设施,扩大维修范围,丰富维修服务内容,提高技术含量和档次;可通过服务体系项目建设,按农机维修网点的等级类别,建立1-2个有代表性的示范维修点。
当前,不少地区的农机维修服务行业的管理制度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运营理念。所以,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尽快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与此同时,农机部门和工商部门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维修资格,并规定质量方面的管理监督检查措施。县乡镇要成立相关机构,落实专人负责。
[1]王金武,董志贵,刘家福等.黑龙江垦区进口大马力拖拉机维修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104-107.
[2]龚中,屈海鸥.关于农机维修质量有效途径的探讨 [J].农机市场,2011,(3):24-25.
[3]蒙善科.浅谈怎样提高县域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能力—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为例 [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4,(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