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华,刘诗怡,孙 亮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在临床药理学已具备的实验基础上结合药物学,治疗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它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药学的桥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药物治疗是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手段,药物治疗学是运用药学专业(包括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等)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发展过程,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和遗传特征,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1]。其教学核心及理念就是合理用药,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学生了解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合理用药进展,提高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己能够设计临床用药方案实现药学服务。然而临床药物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教学与见习尚处于“萌芽”阶段,伴随着较多的问题与不足,故教学方法也有待改善。
传统的药学教育都是以化学课程作为主干,涉及到的临床知识少之又少,故学生对于临床的认知都还处于表面阶段。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不同,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疾病的初步判断、专业术语以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等各种临床技能的应用在几十年的教学中已形成了一套规范,而药学学生只接受概要的理论过程,因此即使学校提供机会去临床科室见习,药学生们也会无所适从,从而会出现与患者交流困难的情况,也不知道如何专业性地描述患者情况,无法在临床更好地进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实践工作。
1.2.1 授课方式 以往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同时学校课程开设的课时并不充足,全书内容又颇多,使得学生掌握知识点较费劲。此外,书本上理论知识过多讲授就显得十分枯燥,使得学生缺乏了学习的兴趣及动力,从而可能会导致学生临床实践操作和分析能力薄弱,与开展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的目的所相悖。因此,“填鸭式”的传统讲授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教学以及培养药学人才的需要,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授课方式必须结合该门的课程特点,改进旧方法,探索新方法,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为目标,从理论知识、创新思维、沟通能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能真正为临床服务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1.2.2 授课内容 临床药物治疗学与其他相关课程章节有少部分内容交叉,如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诊断学等基础学科,但每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的不一样,临床药物治疗学的侧重点是研究影响药物产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药物方面因素和机体方面因素,并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来指导合理地选择并正确地使用药物[2]。如果不加以区分,很可能将学生往已经学过的知识上面引导,把临床药物治疗学讲成了药理学等,使学生不能掌握真正需要学习的重点从而还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例如,在以常见病原发性高血压为例进行授课时,对于医学生应侧重于讲述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诊断、治疗原则等基础医学知识,而对于学习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药学生则应侧重于讲述不同病程包括有其他合并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该使用什么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是什么,不同患者应该用不同的药物等知识,即选药原则,“用什么”、“怎么用”。因此,对带教老师来说,这就要求把握教学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并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使之成为能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框架,从而有效地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压缩有限的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课的学时,改进教学方法,确定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的优势和特色。
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授课老师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以及深厚的专业功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聘请在医院临床工作有丰富经验的临床药师来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应注重对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的指导,创建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通过个性化的指导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使他们快速成长,从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乃至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估也可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因其可加强制度化管理,形成激励与约束并存的特征,从而使得教师既能承担临床药物治疗学专业理论教学任务,又能听取督导专家的建议后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及内容,通过多方面的考评制度提高自身授课水平。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可积极申报及参与各类校级、省级、国家级课题或基金项目,通过获取国际最前沿的信息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可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强化师资力量。在配有深厚专业功底的同时,教师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备好每一节课,丰富自己,提高理论水平及临床能力。备课时需辨清主次,结合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合理用药”作为关注及授课的重点,又能把握临床用药时所会涵盖的其余知识点。此外,教师需不断查阅最新国内外文献资料,深入临床掌握临床第一手资料,将最新的科研动态及研究成果等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断更新。
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理论,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更有利于该课程的实施展开,该特点决定了医院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临床药物治疗学见习是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见习课程与方式若设置不当,不仅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会使得学生缺乏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此外,见习课程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往教员主要以出席率以及考卷判定学员最终成绩,但这种方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部分学生为了拿高分,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对理论知识的回顾上,使整个考核结果无法体现其真实水平,从而失去实际意义。因此,在见习过程中,临床医师及药师应注意因材施教,在实践教学之前,应该先对药学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基本技能方面展开训练,使其先学会和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通过对医学专业词汇经过一个了解到熟悉再到运用的过程后,使得药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得到提高[3]。而后在此基础上,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带领,对入院患者依次进行床边问诊,获取其基本信息、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及目前诊治情况。之后,学生在带教老师的辅导下,通过查阅相关病例的文献,结合询问后的病史,从而了解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思路,进行讨论交流[4]。这么一套以病例为基础的临床见习流程走下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问诊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更能通过自己查阅病例将其与理论更好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其临床思维,强化学生面对复杂实际问题的主动探索和团结协作精神,从以教员为中心的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向以学员为中心的研究为本、发现为本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转变;同时,以学习合作小组的形式,形成学员与教员之间、学员之间教与学的多层次、多性质的互动关系,训练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严谨治学的能力,激发学生持久而广泛的兴趣与热情,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教学中还可以必须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整合课程。在临床药物治疗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总论部分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堂授课为主,而各论则以学生讨论为主的学习方式和教员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更新很快的学科,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滞后于国际新动态,故如果有充分的课时,可以结合国内外的最新动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由师生分别担任不同主题的演讲人,同时开展案例分析、启发引导、问题讨论等教学方式。
基于问题学习与病案讨论式学习是大家较多提及的2种教学方法[5-7]。这两者都有一个共通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基于问题学习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是以问题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回答一系列问题,并深刻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8]。但该教学方法对于如今以教师讲为主的传统模式来说,虽能适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也有可能使大多数学生不太适应这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故应用该教学法前需分阶段实施。例如在讲授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时,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学生讲课的方式。首先,由带教老师先讲述恶性肿瘤概论性的知识点,如肿瘤的分类及常用药物简介,而肿瘤的具体类型的分类讲解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查阅相关文献最后整成幻灯进行汇报,带教老师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问与引导,通过该方式提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最后在学生汇报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总结完后让学生们完善自己的内容并写成一份总结报告进行上交,同时也可作为一种考核方式。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于自己所查阅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记忆也更深刻,有重点地学习临床药物治疗学这门课。
病例讨论式学习相对PBL法来说较为成熟,它是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之间的桥梁,但病例的选择也是有要求多方面的,可以常见病例与多发病例为主,若该病例所经历的不同病程较多那是更为理想的。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选择的病例应该是形象生动以及具有吸引力的,比如说可以用所讨论疾病的典型症状的患者图片来加深学生对于患者的印象。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带教老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适当作出引导让学生把注意点放到关键的地方,比如针对肿瘤的讨论,医学生通常将重点放在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诊断、治疗原则等,而学习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学生则应将重点放在不同分期的患者适合用什么药,临床常见的药物有哪些,化疗方案提出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种有重点的讨论后,使得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带教老师最后再进行总结以及将不同药物之间进行比较与归纳。通过病例讨论,学生能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病例,从而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的设计,此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临床方案设计,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同时,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如何合理用药,故病例讨论式学习的方式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不管是理论还是见习中的应用也值得推广。
通过调查问卷表明[8],这两种学习方法都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效果良好,尤其是其在活跃课堂气氛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获得充分肯定。当然,这两种方法并非仅限于课堂上,在临床见习中,也可以运用这两种方法,稳扎稳打,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个人能力的培养呈现其优势,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
[1] 王晶,张黎,刘又会,等.《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开展临床见习的实践与体会[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3):217,221,226.
[2] 姜远英,孙华君,高平挥,等.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2007,23(3):18-21.
[3] 郭志坚,王国保.《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实践教学[J].现代医院,2008,8(7):137-138.
[4] 杨帆.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方法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6):579-580.
[5] 李焕,婷邱敏.案例教学法在药学学生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1):118-119.
[6] 徐志立,杨静娴.案例教学模式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0):159-160.
[7] 蔡和平.病例教学在临床药物治疗学见习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12.33(7):443-447.
[8] 徐志立,杨静娴.基于问题学习与病案讨论式学习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华西医学,2011,26(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