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璐 吴 阳 高 宁 滕金平
2011年,腾讯发布了微信这一重大产品。2012年下半年,微信公众平台上线,2013年,微信已经拥有4亿多国内用户,2013年8月5日,微信发布了微信5.0 版本,公众账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微信公众平台分订阅号和服务号、企业号三类平台,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最新数据显示,移动端用户已占互联网网民的92.8%,微信用户超过7亿人。其用户主要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特别是高校的学生群体。
(一)从微信自身角度讲,公众平台规避了app广告位置有限的问题。公众平台让入驻微信的企业数量级成为约等于无限大。企业与大学生的需求相结合,可以有效拓展大学生群体的知识面以及对信息的接受能力。
(二)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引导用户去下载微信。此举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对话,沟通都在“手指尖”,是一个非常方便的沟通工具,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大学生与信息的对接。
(三)信息交流互动性更强。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对客户进行很好的归类,实现高效互动,切实帮助大学生群体解决问题。
(四)大学生受众的基数大更易推广。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计划最新统计,以每年1.3%~1.6%的速度在扩招,2020年高校学生数量能达到5,000万。
(五)微信为新的信息传播的媒介,对大学生受众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微信公众平台消息的推送也很好地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一)更加高效地获取大学的信息资讯消息,打造高校形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克服了不同大学间信息接收的滞后性,现阶段大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多数是通过学校官网、大学贴吧以及学生口口相传等方式实现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在第一时间收到校园消息动态,而微信公众平台恰恰克服了这一缺陷,不仅节约了宣传成本,而且实现了高校学生之间信息的共享,不断实现优势共享。
(二)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可通过企业与高校学生以话题、实习、招聘等校园活动为媒介,为大学生群体创造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职位选择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人员接纳效率,为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实现高校学生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三)利用独特的网络优势,拓展大学生思想交流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很好地对热点问题或者实时消息进行推送,并且附录上专家学者等公众人物对热点问题的剖析,实现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不断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爱国情怀,能够对事物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可推送高校专业领域的老师为大学群体推送专业知识的推送以及学习方法,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
(四)发挥信息整合的优势,提高信息的精准性。微信公众平台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性,通常在早8 点左右、中午12 点左右、晚6~8 点,这几个时间点的推送,更容易引起用户的有效阅读,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的形成,建立在满足用户需求之上,包括大学生群体休闲娱乐需求、解决大学生问题的实用需求等,令大学生群体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新鲜感。
(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的粘合性有待提高。目前大多微信公众平台仅仅进行单方面的信息推动,并没有利用好用户回馈的功能与用户做到合理的互动交流,因此,作为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者应该及时与用户进行交流,帮助大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其的接受程度,这样可以大大增强高校学生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忠诚度。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缺乏品牌认知度。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认知度参差不齐,然而好的品牌对于高校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应该通过垂直细分的手段进行精准用户的挖掘,同时运用微博群、QQ 群并且结合传统媒介进行推广。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缺乏实时性。随着国家政策对于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倾斜,越来越多有利的信息不断倾向于大学生,因此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者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有利信息,从而真正推动高校环境的不断变革。
(四)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活动缺乏多样性。消息推送的范围大多局限于校内活动,缺乏高校学生与社会企业的互动活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应该积极寻求与企业的联系,例如可以以大学生社团为单位和企业联合举办走进企业活动,让高校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氛围,不断促使自身技能的提高,也可联合校方举办走进校园的宣讲会,为高校学生解决就业实习等问题。
[1]方建华. 企业微信实战解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