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敏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0)
秦观与贺铸词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张慧敏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0)
秦观与贺铸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们二者的词中都出现了不少女性形象,但他们笔下的女性是既有类似又有差别的。秦观笔下的女子歌姬较多,形象多是美丽而哀愁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观的身世遭遇和心态;而贺铸笔下的歌姬显得华美而空洞。秦观笔下的民间女子形象出现的次数不多,但也有情有性,个性十足;贺铸笔下的民间女子更是形象丰富,血肉丰满。二者笔下还出现了其他不同类型的女子形象,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女性形象;歌姬舞女;民间女子
秦观与贺铸词中提到的女性形象多是歌姬,但贺铸词中还有普通劳动妇女、怨妇思妇、凌波仙子等形象,秦观词中只有少数几首提到民间女子、历史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由此可见,贺词中的女性形象涉及的社会面更广阔些,秦词对女性的关注面相对狭隘一些,但秦词中的女性在情感内涵上具有更丰富的含蕴,很符合周济对他“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1]93的评论。
秦观与贺铸词中都涉及到了对歌姬舞女形象的描写。在秦观五十余首女性题材作品中,有四十多首是写青楼女子的。陈廷焯云“少游名作甚多,而俚词亦不少,去取不可不慎。”[2]14然而根据今人钟振振先生校注的《东山词》,其中共收录了贺铸词286阙(含残篇断句),[3]其中绝大部分词写得情丝缠绵,写歌儿舞女的词也不在少数。虽然同是写歌姬舞女形象,但二者在对她们的形象描绘上却存在着一定差别,故而有必要重点分析这其中的不同。
秦观词中的歌女多以温婉而哀怨的形象示人,并且秦观很注重用细节刻画她们的外在容貌与内心情感。如他的《满江红》:“脸儿美,鞋儿窄。玉纤嫩,酥胸白。自觉愁肠搅乱,坐中狂客。金缕和杯曾有分,宝钗落枕知何日。谩从今、一点在心头,空成忆。”词中写到作者回忆曾经遇到的一位女子容貌之美艳,倾城娇媚,却有种淡淡的忧思。秦观的《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词中虫声泣露、独卧、阴风、雨涩、不成眠等字眼透露出女子的孤寂与哀愁,大概诗人本就是惆怅的,所以笔下的女子也无法开怀,秦观的仕宦生涯一直起伏不定,忧愁不解的情绪一直围绕着他,故他的诗词总被一种惆怅阴霾之气笼盖着。所以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评价说:“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4]34另一首《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词中写女子独自伤心,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子愁眉不展的样子,飞鸿过尽,字字都是愁,却无法排解。类似的女子形象还出现在《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点绛唇》(月转乌啼)、《浣溪沙》(霜缟同心翠黛连)等词中。秦观词中也有些青楼女子个性很强,敢于追求真诚的爱,厌恶玩弄和负心,需要尊重和信任。《调笑令》中的盼盼、灼灼,就是这种多情的女性,她们忠于爱情,和普通良家女没有什么不同[5]6。其他如《望海潮》(红粉脆痕)、《一落索》(肯如薄幸五更风)都反映了她们对爱情的真挚追求。
相较而言,贺铸词中的歌姬形象多是描绘外貌和服饰,对女性情感关注较少。如他的《璧月堂》:“梦草池南璧月堂,绿阴深蔽日,啭梨黄。淡蛾轻鬓似宜妆。歌扇小,烟雨画潇湘。薄晚具蓝汤。雪肌英粉腻,更生香。簟纹如水竟檀床。雕枕并,得意两鸳鸯。”写的就是歌舞女子的情态,词中女子淡蛾轻鬓,雪肌英粉,美艳动人,但都是对女子容貌服饰的客观描写,几乎没有对女子情感的主观审视。此外,还有他的《辨弦声》:“琼琼绝艺真无价,指尖纤,态闲暇。”《艳声歌》:“蜀锦尘香生袜罗。小婆娑,个无侬无赖动人多。是横波。”《攀鞍态》:“逢迎一笑金难买。小樱唇,浅蛾黛。”等大部分词都是写的秦楼楚馆女子的雍容艳丽之美,刻画之精细华美正如张耒在《贺方回乐府序》中所评,“余友贺方回,博学业文,而乐府之词,高绝一世。……夫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览者自知之,盖有不可胜言者矣。”[6]533但是这些歌姬舞女形象往往是艳丽有余而内在不足,词人缺少对女子的内心情感与性格的关注,故女子形象显得有些苍白。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道:“北宋名家,以方回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赡,惜少真味。”[7]77大概就是说的此类作品。
秦观与贺铸的词中都有对于普通民间女子形象的描写,秦观此类词虽然不多,但却十分真挚有味,词中的女子或率真活泼、娇羞可爱或感情真挚、勇敢坚毅。如《满园花》:“一向沈吟久。泪珠盈襟袖。我当初不和、苦撋就。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近日来、非常罗皂丑。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从今後。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似从一个普通民间妇女的口吻倾诉婚姻的不幸,女子痴心忍让“苦撋就”却让男子变得更加骄纵,“倒把人来僝僽”。于是女子勇敢而坚决地要离开男子,“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此词塑造了一个痴情而坚毅的普通民间女子形象。还有《品令》二首,其一“幸自得。一分索强,教人难吃。好好地恶了十来日。恰而今、较些不。须管啜持教笑,又也何须肐织。衠倚赖脸儿得人惜。放软顽、道不得。”写女子和男子怄气,男子以调笑语化解之事,词中女子个性率真可爱,生气时就直接抱怨,和好后又娇羞不已,形象刻画得十分传神。另外他的《虞美人》其三“红妆艇子来何处。荡桨偷相顾。鸳鸯惊起不无愁。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描写了一位看到陌生男子之后羞涩又好奇的渔家女,也是秦观词中普通女子真性情的代表。此类女子性情率真,感情真挚,也活泼生动,不似高楼女子那样装扮精致却满怀愁绪,此类词大多是秦观早期所作,当时还没有经历宦海沉浮,作品基调轻松活泼,因而笔下的女子也多是娇羞而可爱的。
贺铸词中的民间女子形象则是勤劳朴素而多情的,其中最著名的《半死桐》塑造的是情深而朴素的亡妻形象,“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故地重游,却只剩一人,同来不同归,故人已逝,鸳鸯头白时却又失去伴侣,是何等的凄凉。这位与作者共患难的女子又是怎么样的呢?“挑灯夜补衣”这一场景反映出让作者念念不忘的妻子是一位勤劳贤惠的人,她并不美艳动人,也不清秀脱俗,比任何女子都平淡而朴实,是一种豪华落尽之后的真纯。另有一首《陌上郎》:“西津海鹘舟,径渡沧江雨。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写了一位痴情而被抛弃的怨妇的形象,男子无情地坐船离去,都不如“双橹”有情还知“鸦轧”几声与人告别,痴心等待的女子仿佛化为了石头却仍不见男子回来,女子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寄托于男子还能顾念骨肉亲情,是何等的伤心无奈。能反映作者关注广大普通妇女的词除了《陌上郎》,还有《捣练子》五首,北宋末期,战争频繁,将士远行,自然就留下了无数为他们担忧的思妇。
秦观词中还写到了不少历史故事和传奇故事中的女性,她们或美丽或坚贞,自有可咏可叹之处。如《调笑令》中的《王昭君》、《乐昌公主》、《无双》和《崔莺莺》等十首词,其中,《王昭君》:“回顾,汉宫路。捍拔檀槽鸾对舞。玉容寂寞花无主。顾影偷弹玉箸。未央宫殿知何处。目送征鸿南去。”写昭君和亲之事,昭君独自一人远赴匈奴和亲,从此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忍不住频频“回顾”,可是未央宫殿已经望不到了,只能看到“征鸿南去”自己却回不去,这种伤心惆怅是别人无法体会的,此词塑造了一个为国家民族牺牲自我的女子形象。还有《乐昌公主》:“辇路。江枫古。楼上吹箫人在否。菱花半璧香尘污。往日繁华何处。旧欢新爱谁是主。啼笑两难分付。”乐昌公主被迫与丈夫分离后一心念着丈夫,想念那个在楼上吹箫的人,该词塑造了一个思妇的形象。“菱花半璧”指镜子只剩半壁暗示夫妻分离,“啼笑两难”写破镜重圆后的尴尬心理,很真实地写出了古代女子无力抗争的尴尬处境。
贺铸词中还有一类清灵秀丽的女子形象,这类女子充满了灵气,清秀而脱俗,是作者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一位凌波仙子一样的美人从远处经过,那么动人却又那么飘渺,作者只能看着美人的芳尘远去,留下无尽遐想。作者幻想着美人幽居独处,年华易逝,寄托了作者沉沦下僚、不被赏识的幽怨。“凌波”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8]190,词人借助凌波美人的形象来寄托自身幽洁、不与世俗同流的心志。所以,陈廷焯说“方回词,胸中眼中,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全得力于楚《骚》,而运以变化,允推神品。”[9]69这首诗不再是写简单的爱情,而是通过凌波美人的形象寄托一种美人迟暮的忧愁。还有他的《忆秦娥》、《花心动》、《下水船》和《南歌子》,都是写此类清秀女子的词。据统计,贺铸的词中出现此类清秀女子形象有9次之多。
二人笔下的女子形象多样而富有内涵,各有自己的特色。秦观笔下比较突出的是歌姬舞女形象,她们美丽而忧愁,清雅而苦闷,但描写其他女子的词也是情真意切;相较之下,贺铸笔下的普通民间女子和凌波仙子形象则比较突出,富有个性,有血有肉,写歌儿舞女的词相对来说有些呆板。他们的词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百态。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赵晓辉.试论贺铸词中的女性形象[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4).
[4]岳珍.漫鸡碧志校正[M].成都:巴蜀书社,2000.
[5]杨世明.淮海词笺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6]钟振振.东山词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7]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8]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9]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M].济南:齐鲁书社,1983.
(责任编辑:郑宗荣)
A Comparison of Women Images in Ci Poems of Qin Guan and He Zhu
ZHAUNG Huimi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s famous Ci poets in Song Dynasty, Qin Guan and He Zhu both created poems that are pervasive with women images. However, the woman images in their poems assum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Qin Guan’s poems, there are abundant pretty and sorrowful female entertainer images, which to some degree is a reflection of his fate and mood and matches well Zhou Ji’s comment of “He incorporated his own life experience into the erotic senses”, while in He Zhou’s poems, the female entertainers are gorgeous but empty-minded. The few folk women images in Qin Guan’s poems are sentient beings with personalities and the folk woman images in He Zhou’s poems are even more so. The other type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ir poems also assume unique personalities.
female images; female entertainers; folk women images
I206.2
A
1009-8135(2015)01-0092-03
2014-09-25
张慧敏(1988-),女,河北邯郸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唐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