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芳芳
(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湖北 宜昌 443200)
“双导”是指任务导向、行动单导学,“双带”是指变学科体系为工作体系、带动教学内容改革,变个体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带动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双导双带”课堂以任务为主线、以行动单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中。以某个实例作示范引领,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行动单、制定计划)、展示交流(讨论)、组织实施(小组成员协作或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成果展示、拓展深化(提出困惑、归纳提炼)等环节掌握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双导双带”课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一个总的目标,基于几项具体任务,以探索求知为驱动,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所谓“行动单”,是教师所设计的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表单方式呈现。行动单的内容是针对文化课的一个学习单元或者专业课的一个任务模块。应包含任务(课题)名称、学习课时、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行动方案(学习问题)设计、学习资源链接、学习测试、问题档案和学习反思等十项内容。其核心是行动方案(学习问题)的设计,通过“行动单”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行动单还应该包括学习测试、问题档案和学习反思,使学生能够即时评测自主学习的效果,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不断修正学习方法。
“双导双带”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学生分组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需考虑的要素有:学业成绩、性别比例、性格特点、兴趣倾向、交往能力、品行状况、住读走读、家庭背景;应兼顾组员之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平衡性、稳定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预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保证。预习应做到有时间、有方法、有组织、有交流、有反馈。有时间保证是指由课外到课内,一个基础单元或一个项目进行一次预习。不同学科、不同内容预习时间不尽相同。有方法是指对知识的“三读”过程:粗读知其大意、细读掌握要领、精读领悟知识的内涵外延,具体做到:构建知识框架;找出新旧知识联系,及时弥补所欠旧知识;归纳出本单元或项目的重点、难点、疑惑点;完成行动单;提炼方法;整理生成问题。预习有组织是指教师要加强组织与管理、及时点拨与指导。小组组长要安排组内交流的顺序、生成问题的记录、小组展示的成员代表。预习要有检查交流,应该做到交流有原则:大家都懂的不交流,存在争议、不懂的问题才交流。小组长检查行动单的完成情况(签字)。预习有反馈是指组内交流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
展示就是表现,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得到他人的认同,激发学习动力;展示是暴露:暴露出来的问题生成为学习资源,成为以学定教的依据;展示是多元对话。行动单要以问题为导向,问题设计一般有:填空式——概念、基础型问题,问答式——程序、方法型问题,练习式——动手操作、动笔训练型问题等三类,展示就要围绕问题展开。
一般文化课以一节课为一个单元,专业课以2节课为一个单元,教师连续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文化课以行动单为核心,主要以小组学习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专业课一般第一节课为专业理论学习时间,以行动单为核心,教师出示本节课的任务,明确任务流程及操作的主要方法、步骤,然后学生动手操作,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之后,再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自评、组评和班评。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上一节新课,必须实行提前预习课,预习可在课外,也可在课内,是课的一部分。教师必须编写可操作性强的行动单,学生根据行动单预习新课,然后分组讨论交流,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记下来,下次课堂提交班内交流。下一次课,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都明确了存在的疑难问题,确定了组内发言人,在课堂上有发言、有争辩、有点评、有提问、有讲授,有动手,整节课90%以上的学生都或倾听、或查阅、或记笔记、或回应,或操作,课堂氛围活跃,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经过三年的中专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走进社会就业,所以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小组交流、有班内交流、辩论,教师要求学生班内交流时要有开场白、有内容的陈述、讨论的主持语、衔接语,声音要洪亮、吐词要清楚、条理要清晰,要面向学生、面带笑容。例如在上《简单综合类零件的加工 》一课时,有位同学这样发言: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三一重工组的发言人,我交流的题目是行动单上XXX的内容,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答案是这样的……我们是这样思考的……其它同学还有什么异议……我们组的汇报完毕,谢谢。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与提高。
有一位教师在听评了另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后,在体会中这样写道:本次课,5个小组的代表分别进行了小组汇报,29名学生进行了全班交流,占50.9%,100%的学生进行了课堂实际操作,且大部分学生有思考、有提问,质量很高。“双导双带”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形成了由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的氛围,大大促进了互帮互学良性循环的形成,打破了原来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困局。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既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上了一节计算机课,整节课分成8个部分,预习新知、自主学习,完成行动单、小组讨论、交流结论、课堂实操、课堂评价、课堂小结,在交流这个环节,先由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再由其他小组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最后老师点评得出正确答案后归纳。通过这堂课,我发现以前让我头疼的课变得容易多了,同学们回答问题比平时积极多了,课堂氛围积极活泼。”
行动单的开发是“双导双带”课堂的关键,行动单编写的好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行动单的使用,应该是一种教学思想的转变,即从考虑教师怎么教,转换为考虑学生怎么学,然后才是知识问题化。学生的基础和个性不一样,学案也不能千篇一律。在设计行动单时,行动单的着眼点应在于指导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开发行动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以讲为主,注重讲深、讲细、讲透,认为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的好,忽视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教师将学生自主学习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琢磨,结果不仅课堂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所以,教师的“导”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的“导”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以学生的学为主,加以适时的引导。
笔者认为,“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这是它与注入式、启发式教学根本不同的质变。“双导双带”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会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品行交互作用而相互促进,必将成为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一味良药。
[1]周 旭.论中职教学的“任务导向”[J].安徽教育,2012,(12).
[2](德)Johann Friedrich Herbart.普通教育学[M].李尚卫,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杨洪伟.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研究——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