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转型期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2015-03-18 16:07陈惠敏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素质

□陈惠敏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必然带来大学生需求结构的转变的调整,一些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工程产业急需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需求量很大,而传统行业中的产能过剩和落后产能的产业不仅不需要新的就业,而且会出现大批失业人群,这样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使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深入研究经济转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经济转型,提高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对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西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转型必然带来新技术的发展、就业需求量的减少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这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必然带来新技术的创新,新型产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下降以及传统产业部门的衰落,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这是因为,随着新技术的创新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产业的兴起。产业社会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劳动力的需求量,特别是对人力资本比较低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传统产业的衰落或发展减弱,新兴产业的兴起,必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层次产生影响,导致传统产业就业量的减少和新兴产业就业需求量的增加,必然要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转型,高等教育的转型必须与产业结构的转型相适应,才能培养产业结构转型所需要的人才,才能引领产业结构的转型,为产业结构转型培养合格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是对未来进行的重要投资”的目标,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二、产业结构转型对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专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没有竞争优势。西部高等院校是中国高等院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包括培养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服务西部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传承文化。经过10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优化,具有政府创办的公办高等学校,也有私人投资的民办高等学校,出现了办学层次性,既有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发展的共性又有西部地区高等学校不可替代的个性特色。但是,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专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以长线专业,特别是师范类专业为主,而新兴产业,如计算机、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新材料和新能源专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院校相比,办学理念落后、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低,影响力差,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的综合实力比较欠缺,不能为西部地区大学生提供就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西部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足。

(二)薄弱的基础教育是制约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瓶颈。西部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的基础教育比较好,但大多数地区,特别是分布于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边疆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比较落后,因此,这些地区的受教育者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不能平等享受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在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进入大学后,经过高等教育的教育和训练,具备一定的素质,但由于高等教育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学生之间的素质差距,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西部地区大学生和东部地区高校的毕业生虽然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市场的挑选,但隐形的差距仍然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瓶颈。

(三)区域发展因素的影响。由于受生产要素禀赋的影响,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产业结构为主,如传统的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以煤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以矿产为主的冶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等。这些产业大多数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而西部地区发展新型产业的能力不足,进一步增加了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因此,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只有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培养符合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型产业发展的合格人才,才能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同时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大学生的素质不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必须使培养的大学生能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根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大学生的素质必须具备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丰富的理论知识、较高的应用技术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强的创新精神。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西部高等学校条件的限制,西部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应用技术能力比较差,缺乏对职业体验、专业实习实践不够,学习能力不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能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致使就业率比较低,就业层次不高。因此,必须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西部地区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对策

从当前来看,促进西部地区大学生充分就业,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促进西部大学生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充分就业,提高其就业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作用,才能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创办人民满意的西部高等教育。

(一)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就业包括大学生就业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规划、指导、鼓励、支持和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转型时期,对主动适应支持产业结构转型的高等院校给予支持,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招生计划进行科学规划,对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边远山区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给予支持。同时,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大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提供力度,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加大教育公共服务的提供力度,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西部地区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奠定前提基础。

(二)西部高等学校要积极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

1.创新专业建设机制,形成和发展优势特色学科。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进行计划管理,根据专业就业情况审批招生计划,对各高校、各专业进行计划招生。但西部高校应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学生就业、社会需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等要素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对于初次就业比较低、又不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专业,按一定的比例逐年递减招生计划。除传统特色专业和少数民族特色专业外,初次就业率连续3年比较低,不适应产业结构发展需求的专业,视情况隔年招生;增设符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需要和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的新型专业,促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学科发展,开展课程建设,形成应用技术型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和实训工作,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和民族工艺创意产业等的发展需要的一线高层次应用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形成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入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应用技术型培养模式,主要构建具有新型学科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的学科、专业知识厚实、管理工作技能先进、复合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个性特征鲜明五种能力。构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模式,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模式、专业基础知识教育模式和专业方向知识教育;构建管理工作技能培养模式;构建管理人才复合能力培养模式,具体构建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创新能力模式,构建提高管理人才必须的英语素质、计算机素质、普通话素质等;通过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提高应用技术型管理人才的经历、经验和体验模式,提高学生的经验素质、经历素质和成果素质,构建了应用型管理人才的个性特征模式。

3.构建学科知识、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增设应用性、技能性的课程,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增加相应的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体验专业技能、加大社会实践力度、提高就业素质、提高应用能力的机会,从而提高西部地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迎接严峻的就业挑战。进一步加大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进一步加大实验室配置投入,国家和各省教育部门要加大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教育公共服务的配置,投入实验专项资金,西部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产、学、研”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毕业实习、就业见习、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实践、实习的效率,提高西部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转型相适应,西部高等学校要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始终把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培养大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和意识。要求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加强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深入研究产业转型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建设好与应用技术型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整合资源围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积累创新服务,建设同区域产业发展和专业集群对接的、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集教学实验实训、技术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孵化转移推广与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四、结语

总之,通过政府的支持、深化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招生制度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教学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主动培养符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的合格人才,才能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素质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回暖与升级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