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理工学院 崔红斌
本文将从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资金来源、及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等三个方面阐述民办教育预算管理建立的必要性及其必然性。
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办学校达到140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390所,到2014年民办高等院校已达到444所。随着民办教育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壮大,民办高校已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中心也有原来的生源资本、规模等方面,转移到学校内部的深化管理等方面。
目前民办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举办者的资金投入,二是学生的学费收入。在有限的资金收入前提下,如何以最小的收入创造出最大的社会价值,如何成就“百年民办高校”,资金的管理尤为重要,一旦管理不善,很有可能使学校陷入财务风险危机,举步维艰,最后不得不放弃。
民办高校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源少、生存压力大”。就河北省来看,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是41.82万人,2015高考报名人数是40.48万人,比14年少了1.34万,其中又有5.4万已被高职学校录取,那就说2015 年只有35.08 万名学生参加高考。据省内教育人士分析2012、2013 年高一学生人数分别为38.41 万和37.56 万,这表明2016 年高考人数还会持续下降。有消息报道至2020 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将超过报考人数。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生源不断下降的今天,民办高校要想做到稳步发展,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加强办学理念、内涵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外,更重要的是在资金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正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民办高校要想做到长足发展,资金链的管理尤为迫切和重要,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民办高校得以生存和深化改革的基本保障。
民办高校的管理即包含了公办学校的办学理念,又兼顾了企业管理的运营模式“自主经费、自负盈亏”。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无论偏重于哪一方,宗旨就是把教学工作的计划“以定量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合理、有效的安排使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条件,只有在健全的制度支持下,才可能把预算管理的目标落地生根,为高校的管理提供资金的保障。
本文着眼于笔者自身所在民办高校,在历年的预算编制、执行、汇总、分析等工作中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以前预算只是财务在编制,根据收入制定了预算经费比例。执行也使由财务来管控,或一事一申请的方式。大大的限制了基层工作的活力,缺乏创新、自主的动力。所以在逐步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就是要简政放权,增强全员参与、全面管理,调动行政部门和二级学院的改革、创新,同时突显出民办高校的预算有别于公办高校。具体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介绍。
在预算管理制度中,主要从组织机构、编制原则、执行周期和编制方法和程序几个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1、在预算的组织机构方面
分工明确、责任分明、使预算的实施有了组织保障,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明确了组织机构,也就意味着,预算不在是财务的工作,而是把预算工作落实到学院整个事业的层面。而在这点上,由于民办高校还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现出来的民办高校的自主经营的活了。加之,有了明确的组织机构,更能够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在高校资金管理上的“指挥棒”作用。
2、在预算编制原则方面
重点是坚持“先收后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其中还有一项“超支不补、结余清零”的原则,体现出民办学校资金有限的,更应合理统筹规划,进而督促行政教学任务的有序安排与合理实施。
3、在预算经费的执行周期方面
这也是有别公办高校,公办高校按自然年度制定预算,而我校采用学年度,虽然增加了预算的工作量,即在学年度结束(每年8月末)做经费结算,又要在自然年度结束后结算等工作,但是,这样更好的做到“收支相配比原则”更好的配合一个教育年度的学生培养方案的落实。
4、在预算的编制方法、程序方面
采用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综合预算管理方式,把每一个行政处室和二级学院定为一个预算单位。在编制过程中,也采用了行政事业单位所用的“准备”、“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五个阶段,并细化了每一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
预算管理制度只是给预算工作做了总的纲要,为了更好的推动预算的经费执行,还相应的制定了一些了阶段性的执行细则,如院长经费执行细则、学科竞赛的管理细则、教师培训管理细则等。这些细则的建立主要起到导向的作用,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有计划的偏重经费的投入方向和投入比例。如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工作。为了培养、鼓励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除了加大了学科竞赛经费的总体投入外,还在管理细则限定了学生竞赛层次,引导学生高层次的竞赛水平,体现出应用型大学有别于高职、高专的本科层次。
本文是笔者在结合自身学校从事预算管理工作方面为出发点,就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和执行细则建立两个方面浅析了目前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模式。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着大多数企业一样的问题,即预算工作仅仅停留在预算的编制阶段,而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挂钩,没有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由于人力、物力投入的不足,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管控也成了一个难题;存在超支或改变用途的发生。如何构建一个函括预算编制、控制和考核于一体预算管理体系,是民办高校在今后预算管理方面需要继续深化研究和探讨的主题。
[1]叶青松赵娟陶莹高校预算管理改进的三维视角:组织、技术和制度保障教育财会研究2014(1)
[2]吴高照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政策趋势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4(4)
[3]陈少婷.论高校预算管理的观念创新[N].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
[4]段世芳,葛传勇.关于构建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5)
[5]王丽萍,郭岚,张勇.学校构建新型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之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6]杨庆英.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经济管理研究,2004,(2)
[7]民办高校发展现状.数据来源:人民网2012年5月31日
[8]民办高校发展面临问题.数据来源:河北高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