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第二中学 李绍涛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造才能和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要求。而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素质,也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努力的目标。
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前性和新颖性。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内容,了解世界最新的发展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接近世界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还需要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有关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进而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一,要改变以往的师讲学生听的旧式教学模式,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内在、外在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加强逆向思维训练。通过研究和解决问题,一般均习惯于正向思维,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羁绊。如氨气使酚酞试液变红,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如果加入某物质后引起颜色变化,学生能迅速判断出使颜色变化的物质。但如果题给出的信息为颜色早已变化,且未加入任何物质,学生一般难以跳出常规、变换思维角度进行逆向思维。
第三,加强联想思维训练。联想就是指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的时候,寻求多种途径探究问题,从不同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联想是创新的关键。学生联想越广,驾驭知识的能力就越强,由此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加强了思维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推理、想象和求异创新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心理放松、精神愉悦,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就会使学生思想开放,求知欲旺盛,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导入了七巧板的拼板游戏,用一副七巧板拼出一台起重机,用两副七巧板拼出一个人弹钢琴等许多有趣的图案,然后鼓励学生:“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自己去拼一拼,一定会拼出更新的图案来。”通过拼图学生有了想了解、想知道本节课内容的欲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整节课堂学生兴趣盎然。
“创新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在质疑问难中,锻炼、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而达到主动学习的一种手段。
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在“多边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区别三角形、四边形的定义之间有什么异同,联想到多边形的定义。学生自学后,纷纷提出不少问题,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有一个同学提出:三角形、四边形与多边形在边数一定不同,但几条边在位置上有什么不同呢?另一个同学提出:我们知道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那么多边形的怎样求呢?我对这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及时的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抓住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进行讲解,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出真知”是人类长期以来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总结。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学生创新打好基础。
比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为了攻克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难点,特意做了一个两条边特长的角,然后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猜猜角有什么变化,我用剪刀将两条边剪短再剪短,学生欢跃起来,大声说:角没有变化。我趁机追问,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学生讨论交流,最终学生发现并自己探究归纳出了角的大小跟张开的角度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结论。在学习了“长方形表面积计算”后,设计一次“包装方式”的实践活动,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若有8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和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适时引导使学生产生创造新事物的需要和动机,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