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脉花香 摄一袭情怀—浅论《红楼梦》中晴雯形象的艺术性

2015-03-18 12:26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8期
关键词:判词晴雯黛玉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 张 鹍

在吃人的社会里,不断磨砺出的是意志,而泯灭的却是人性。然而在怡红院的暖阁熏笼里,唯没有改变晴雯的天生野性,这是原生态,纯真的“人性”;绛云轩中的典丽高雅也没有冲淡她的本真与本色,这才是“真人”,这才是“晴雯”。

一、梦游幻境,曲道仙机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找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蔡周曰:“霁字隐一晴字,彩云隐一雯字”,认为此判词隐指晴雯。

(一)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古三坟·形坟》:“日云非昙,月云素雯。”“彩云”寓“雯”字,指华美易消失的美好事物,故此判词指社会中一些人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他们有着光明磊落的胸襟和高尚的理想与志向。他们有着光风霁月的品格和风流不羁而敏锐的思想,但却常常招来社会的不理解、责怪和诽谤,使得这种美好思想容易夭折,但从判词的前后整体来看,又是作者对所倡导的思想的自悲自叹。“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不正是渴求希冀背后的怆然若失吗?一诗多义,层出不穷,辽邈于万里间,宏然与天地齐。不明作者春秋之笔,难得千古之训,这便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楚与欣喜。

(二)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寿”“夭”,这一生一死,却也只能以偏正短语看待。作者意在强调“夭”而非“寿”。读者对于作者的一种曲解和诽谤,也会致使作品中的伟大思想因此而夭折,更何况面对尔虞我诈的吃人社会,生性豁达倔强的俏佳人,怎么不会招引王夫人、王善保家的一干人的诬陷和诽谤。面对现实,然而世俗眼中的纨绔之流,却只能用不绝的垂泪和无休止的感叹,去排遣心中的“牵念”。一个多情,一个却是无情,但只因无福罢了。

(三)画中语

画中“满纸的乌云浊雾”,单从色彩上看,便早已以给人留下一片阴霾。污浊的云雾,注定是山雨欲来的伤感。然而披云雾而睹青天,正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去与这昏暗污浊的社会相抵抗,去赢得乌云背后的那一分晴天,但勇于与之分庭抗争的也唯有“黛玉”“宝玉”寥寥几人罢了,而晴雯也是其中一位。《宣和遗事》元集:“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暝之时多。”这想必也是《红楼梦》中与封建礼教抗争的人们的光景不长的原因吧!

二、红楼中不灭的光辉

晴雯在全书中占得篇幅不及袭人的二分之一,但《红楼梦》的作者对于凤姐、宝钗、探春、袭人、平儿是采取政治史的写法,面对这些封建社会的苟且者,作者也只能是这样着以浓厚的政治色彩去渲染他们的每一分;而对于黛玉、司琪、芳官、尤三姐,却是几首极哀艳的诗篇,似乎便可以达到作者的表现目的;然而,作者对一个自己所偏爱的人物,往往禁抑不住主观情感之汹涌,不期然而流入吟咏式的抒写,使得读者也为之哀痛:贾元春从一般高门闺秀的地位再上升为贵妃,作了贵族家庭献给皇室的“沉默羔羊”;青年守寡的大奶奶李纨,只能“古井无波”的做成一个完整的“礼教牺牲品”,他们也亦可怜,可是之于他们除了描写内心的痛苦,并没有什么激烈的斗争可以歌颂。然而晴雯却不一样,强烈的反抗,惨痛的牺牲,于作者笔端,就随时可见充满了的欣赏、抚爱、愤怒和痛惜之情。从前有批注者云:“晴雯者,情文也。”这不也是作为一个平民丫头却能在“幻游仙境”中首当其冲的一种解释吗?

作者写晴雯自始至终表现着被压迫在封建统治下反抗者的本质。晴雯是贫民,是孤儿,是丫鬟,因此晴雯的性格中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是身居奴才的地位,却坚决反对奴才们谄媚主子,出卖自己的卑劣品质,一直到最后,对无理的搜查,凭空的诬陷,这倔强的女子始终是坚决不屈服的,也正是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命运悲剧——风流灵巧招人怨。

三、“晴”随“黛”影

甲戌本第八回有批注云:“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清道光年间,徐赢在《红楼梦问答》中则明确提出了:“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写晴雯,所以写黛玉也。”但究竟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不言而喻,世上更不会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诚如俞平伯说:“《红楼梦》对于钗袭、黛晴这两组人物用对称而平行的写法”,在这个意义上说“晴为黛影”还是颇有道理的。这绝不意味着她们缺乏个性化,恰恰相反,他们都是充分个性化的人物,性格气质类型上的相近并不是简单的相同,而是同中求异,异中见同,是“同而不同处有辨”,通过“同而不同处”,个性对照的更加鲜明,彼此分辨得更加清楚。

晴黛二人,单从“眉眼”来看,也颇有相似,均可谓女中绝色,除此之外,性情脾气、为人处事、言谈举止也颇有相近之处。比如同样“纵情任性”:黛玉趋于内向,多愁善感,晴雯是趋于外向,性若爆炭;同样“不善处世”: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晴雯争强好胜,心比天高,勇于傲上;同样是“口角锋芒”黛玉说话尖刻而不施其雅,即使挖苦人也是“俏语谑娇音”,晴雯说话犀利而近于粗,动则“立起眼睛来骂人”……真是个“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者自由分辨”。

晴为黛影,不仅因为他们互相之间存在诸多方面的深刻的“同而不同处”,更在于作者巧妙利用了人物间类型相同相近,互相映衬纠缠,向读者做些某些不变直言的暗示,或揭示人物某些微妙的心态。《红楼梦》中借晴影黛,作为一种寓影于写实的影笔,更巧妙的表现为形象间的映衬或情节上的纠缠。

抄捡大观园一回,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诬告晴雯的一席话后,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子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话语间便将二人“眉眼间”的相似展露无余,并在无意间泄露了些什么,未加思索的把晴黛二人拢到一起。从而微微透露出的王夫人平时内心深处对林黛玉的情感态度,真是含沙射影啊!自古红颜多薄命,又能奈何?

晴雯,一个在红楼史上铮铮响亮的名字,一个被剥削的干干净净的丫头,永远的火红与炽热,却与一生的清白交融!

猜你喜欢
判词晴雯黛玉
品潇湘妃子
汉诗和译的文体研究——以《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为例
黛玉讲诗
黛玉为什么爱哭?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换一曲浅斟低唱
——浅谈《红楼梦》中的判词
十二钗判词的结构方略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论我国古代判词中的传统诉讼文化
晴雯之悔是在悔什么
M的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