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市三堡中心小学 覃文丽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主要的并不是要他们去创造什么财富,去发明什么东西,而是让他们能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地去学习,为将来的创造发明、为社会创造财富奠定基础。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去学习,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创造性。
一般来说,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都很强,这往往是发展创造思维的基础。只有产生好奇心和发挥想象力,才能越过事物的表面,去探求事物的本质。这样也就发展了创造性,对于学生的兴趣,不应予以压抑,否则就削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机敏性,压抑了创造性,使思维硬化。但是,有些父母出于“望子成龙”的心切,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却完全不顾儿女的感受,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抹杀了儿童的天赋,也养成了儿童墨守成规的习惯。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课堂上,久而久之也会感到枯燥单调,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有一位教师到城里一所学校听自然公开课——《认识蚯蚓》,当老师把蚯蚓从瓶罐中拿出来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没见过,都被这黑乎乎的怪物吓得瞪大了眼睛,甚至有些同学还叫了起来,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根本未曾见过蚯蚓。老师让学生说一说蚯蚓可能生活在哪些地方,学生的回答是贫乏的、苍白的。
但当这位教师拿着同样的教材放到农村小学来教时,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一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蚯蚓吗?”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讲开了。有的学生说:“夏天大雨过后,田埂上、泥路上都爬满了蚯蚓。”有的学生说:“我去田里干活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蚯蚓。”随后,老师提出要和学生们一起到野外去寻找蚯蚓,有些学生竟自告奋勇当起了“导游”。没过多久,有些学生满手满脸都沾满了泥巴,手抓一条条活生生的蚯蚓……看着这些,老师心里满是感动,看,这些学生是多么兴奋,多么生动的一课!也许只有真正地把情感融入课外校外、融入生活、融入大自然、才有如此精彩的一幕,这是课堂上无法企及的。
户外是最大的教室,让儿童多多去“遭遇生活”,更能出新意。若一味地关闭自守,再多的想象也只是无米之炊。为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把一些课堂搬到课外,展开游戏活动,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亲身体会实践,通过动手动脑,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离不开想象,学生的想象越丰富,在学习上就会有更多的创造性,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了,丰富了,创造性思维就得到加强。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儿童的思维也受到一定的阻碍,因而大人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如提供些独特,新鲜的题材,或及时纠正儿童在思维过程中的错误等。
但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性地学习的能力的提高,不仅跟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人的个性特征有关。人的聪明才智只有辅之以良好的思维个性品质才能发挥它的效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们还应该注意对儿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于儿童来说,表扬与肯定更能激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满足,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指责和嘲笑只会给儿童带来精神上的压力,使他们不敢多想、不敢多说、不敢多做、不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指出“敢探未明的新理,既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他主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合作创造。“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所以,必须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六大解放”。(1)解放眼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大社会进行分析,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2)解放头脑。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把学生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思想贯通,便等于头脑解放。(3)解放双手。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不让孩子动手,就是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4)解放嘴巴。学生应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要习惯于让学生多说话。(5)解放空间。解放空间,才能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挥内在创造力。(6)解放时间。必须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就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提高。
法国生理家贝尔纳曾说过:“创造力是没办法教的。”的确,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关键在于多给孩子展示他们的想法并动手参与的机会。只有让孩子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与培养,才能达到发掘他们丰富的创造潜能的目的。所以,打开创造力大门的钥匙就掌握在儿童自己的手上,自此致终,我们的家长、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训练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能力的场所。要把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机渗透到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去,还可与社会联系,多组织一些参观新科技的活动,使学生形成对创造发明者的敬仰和向往之情,获得某种领悟和贯通;引导学生从听、讲中产生新见解,进行思维发散;学习不要实行“排行榜”,这样会使学生整天钻在书堆里,抑制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在今天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和学生的创造力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关系,创造动机与好奇心强的老师,他们所教的学生创造力明显提高。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创造,老师自己也要成为创造型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