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花,魏杰梅,张传莲
(沂水中心医院,山东临沂276400)
脑出血患者并发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
孟庆花,魏杰梅,张传莲
(沂水中心医院,山东临沂2764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并发吞咽困难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分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吞咽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住院期间误吸性肺炎发生率(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增加患者生活信心,促进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护理干预
吞咽障碍是脑出血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7%。吞咽困难不但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而且易引起误吸,诱发吸入性肺炎,严重可引窒息而死亡,同时易引起患者的悲观失望情绪,致使自我生存信心下降,影响整个治疗过程。早期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时早期发现吞咽障碍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我院对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56例脑出血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脑出血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56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证实。按住院顺序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28人,男17人,女11人,年龄38~82岁,平均56.3岁。实验组28人,男16人,女12人,年龄35~80岁,平均58.5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吞咽障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是丘脑或基底节区的脑出血,出血量>30mL,有的患者做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入选标准:1)所有入选患者神志均清醒,生命体征平稳。2)无其他神经系统疾病。3)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配合吞咽障碍的筛查及康复指导。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静脉输液、留置胃管的护理、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实验组除常规的护理措施外,由专业护士给予康复功能训练指导及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
1.3 观察指标每天记录进食前后呼吸音、呼吸形态、疲劳感及程度,是否存在呛咳、误咽及其程度,每次进食所需时间,进食后口腔内残留食物数量,每次进食食量及种类,体重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
1.4 吞咽困难分级标准参照洼田饮水试验[2]:让患者端坐,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此法评价分为I~V级,I级为能顺利地1次咽下;II级为分2次以上,能不呛地咽下;Ⅲ级为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IV级为分2次以上咽下也有呛咳;v级为全量咽下困难,频频呛咳。中重度为30 s内不能饮完30m L温开水及呛咳多次,轻度为10 s内能饮完30mL温开水,有呛咳。
1.5 疗效判断[3]显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提高1~2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提高1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无变化。
2.1 两组疗效比较落后实验组28例患者,显效10例,占35.17%;有效18例,占64.86%。对照组28例,显效8例,占26.92%;有效15例,占53.85%;无效5例,占19.23%。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住院期间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比较住院期间实验组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为7.96%,对照组为23.08%(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发生肺炎的例数/该组总人数×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3.1 干预护理干预时机: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即可进行护理干预[4]。由专业人员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吞咽障碍的锻炼时机、功能训练的方法、频率、注意事项、饮食指导。
3.2 心理护理脑出血起病急,致残率高,并发症多,往往合并偏瘫、失语、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症状,患者基本的生理功能均受到影响。尤其是清醒的病人,患者短时间不能接受事实,易出现烦躁、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以至于出现拒食心理。因此,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是训练吞咽障碍患者成功的基本保证。这时要求专业护士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与康复指导,列举病区内或已出院的患者功能恢复的实情,或安排其与病区内已康复的患者同住一个房间,借助同室效应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争取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3 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适用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可防止废用性吞咽功能低下,改善吞咽相关性器官的运动和协调。
3.4 发音运动先利用单音节、单字进行训练,患者张口发a音,并向两侧运动发yi音,然后再发wu音,通过张闭口动作,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每次训练20次,3次/d。
3.5 舌部训练嘱患者将舌头伸向前、上、下、左、右方向运动和舌部抬高运动,对不能自主伸舌的患者,护士可用纱布包住舌头向各个方向做被动运动,每次训练20次,3次/d。
3.6 咽部刺激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刺激软腭、舌根咽后壁,再嘱患者作空吞咽运动,可提高口咽部对事物的敏感性,促进吞咽反射,3次/d
3.7 吸吮训练协助患者清洗双手,将食指放人患者的口中,让患者吸吮食指,体验吸吮感觉,每次训练20次,3次/d。
3.8 喉抬高训练让患者对照镜子,将手指放在甲状软骨上,做吞咽动作,每次训练20次,3次/d。
3.9 摄食训练1)体位视病情而定,取仰卧位30°~ 60°左右,偏瘫者以枕垫起,能坐起者,取坐直位,头稍向前20°。身体也可倾向健侧30°,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管。宜用薄小的勺子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部,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防止误咽。2)喂食方法:要求患者专心进食,训练者也要专心喂食,先以3~5mL开始,然后酌情增加到1汤匙大小为宜,约10~20mL,每次进食吞咽后,嘱
便秘是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它在骨折的临床诊治与护理过程中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当骨折患者便秘尚无系统的预防措施,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骨折患者便秘的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2]。品管圈活动是护理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在医疗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专业人员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制定共同目标,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而对症下药,既强化了组员间的沟通交流,也推动了新诊治与护理方法的发展创新。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
综上所述,在骨折卧床患者的便秘预防措施中,运用品管圈活动,帮助医疗人员改进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活动中推广与应用。
[1]卢保恋,陈伯香,吴祥和.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黎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5(9):79-80.
[2]肖琼芳,黄英,蒋海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西部医学,2011,6(12)::62-63.
[3]羊永梅.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0,4(7):104-105.
The Early Nu rsing Interven tion o f Dysphagia in Patien ts of Cereb ral Hemorrhage
M eng Qinghua,W ei Jiem ei,Zhang Chuan lian
(YishuiCentralHospital,Yishui276400,Shandong)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of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lication in patientsw ith cerebral hemor⁃rhage dysphagia rehabilitation.MethodsThe56 caseswere divided random ly to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reare28 cases in each group.Weused conventional care in Controlgroup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al car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degree of recovery in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degree of recovery of swallow ing func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group(P<0.01).The aspiration pneumonia hospitalization rates in the two groups(P<0.01).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w ith swallow ing,increased patient confidence in life,promote recovery,thereby improving thequality of life.
Stroke;Dysphagia;Rehabilit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
R47
A
1008-4118(2015)01-0060-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5.01.026
201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