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梅
邢台市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仅22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占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70%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超采和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平原区形成了宁柏隆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和南巨新深层地下水漏斗区。
就邢台农业来说,每年农业用水占全市用水总量的70%左右,而小麦、蔬菜生产又是农业用水大户,占整个农业用水的73%。一般小麦每亩用水量250方左右,大棚蔬菜每茬用水300—500立方米。按照目前生产条件,1立方米水只能生产1公斤小麦,只有国际水平的一半左右。
1、调整种植结构。在无地表水替代的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如邢台市黑龙港流域,适当调减高耗水作物种植,将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改为单一种植玉米、棉花、花生、油葵、杂粮等一年一熟制农作物,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充分挖掘秋粮作物雨热同期的增产潜力。结合畜牧养殖业发展,支持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作物。
2、推广冬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如山前平原小麦主产区,选择蓄水保墒能力较好的麦田,大力推广节水抗旱品种,通过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相结合,配套推广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播后镇压等综合节水保墒技术。小麦生育期内减少浇水1—2次,突出拔节水,视墒浇灌孕穗灌浆水,实现小麦稳产。
3、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节水技术。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选择无地表水替代的部分区域,实行免耕、少耕和农作物秸秆及根茬粉碎覆盖还田,采用小麦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复式作业,选择性进行深松和其它表土耕作,结合化学防除病虫草害,改善土壤结构和地表状况,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抗旱节水能力,实现节本增产增效。
4、推广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且无地表水替代的区域,选择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组织能力强的行政村,推广小麦、玉米微喷技术,既节约用水,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5、推广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立节水设施管护与更新资金积累机制,适当支持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的改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