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教委体卫中心 穆宝华 李爱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苏 洋 刘翔平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职业倦怠”一词屡屡可见。新浪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的调查以及各种学术报告都证实,大部分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职业倦怠的状态。而目前蓬勃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的潜能与美德的科学”,给予了我们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职业倦怠的问题。而其中,Csikszentmihalyi所提出的心理流畅感理论,在克服工作倦怠,提升生活品质上,更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从大量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们对每一天的工作都只剩下累和倦的感觉[4]。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无论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也无论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他们在工作中常常感觉到忙、累、烦。每当看见小山一样的作业,就感到疲惫万分,恨不得能有一台机器代为完成工作,感觉自己的一切时间都被学校控制了,得不到半点喘息的机会。
教师们的疲倦不但只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更多代表着内心因对工作的过度付出而导致情感资源耗竭,而随之则表现为对工作厌倦,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应付就应付的状态,并且这个过程还会逐渐发展和深化。这种内心的痛苦使得教师失去了用热情激活生命、用耐心战胜平庸、用勇气消除荆棘的力量,失去了职业欢乐和幸福的源泉,无法就将自己融入到职业中。
目前教师的工作状态是被动的,在固定程序、统一标准之下丧失了自我、自主和自由的生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围着教材转,沿着计划走,抱着答案教,完全沦为了遵循固定线路的教学机器。教学活动的唯一目的就是完成预定计划,备课是设计计划的过程,上课是执行计划的过程,考试是检查计划的过程。计划中没有人,不顾学生的想法,也不顾教师的感受,没有思考,也不需要思考。然而教学设定的计划、目标,并没有限制过程,也没有限制扩展的思路,只是教师们在累和倦之中,丧失了创造的活力,放弃了原本色彩斑斓的教育过程,只剩下不断的机械重复。
在日常事务工作中,教师们更是“被决定者”,管理者放弃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放弃了教师的创造力,而使其成为事务性工作担负者的一员。在教育教学之外,本应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关注、对教育实践的体验与反思的有限时间,都被迫用于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完成学校确定的指标,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得不淹没在这些繁杂的应对工作中,失去了原本自主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
现今,在追名逐利的环境中,在倦怠苦闷的心境下,师生之间只剩下教学关系,甚至是权力关系,在情感上疏远、分离,丧失了原本和谐一体的存在状态。师生关系沦为了灌输与接收、管束与服从,在教学过程中便呈现出教师的个人表演,学生的沉默聆听或是无动于衷的状态。情感上缺乏交流使得师生沦为互相利用,学生利用老师学知识,老师利用学生获得报酬,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莫大的悲哀。
现代社会为人们的物质需要的满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食物的极大丰富、各种娱乐设施的完善,各种刺激感官的技术层出不穷,人们的躯体感官史无前例地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财富和收入的增加,人们比过去更加富裕,但是精神的空虚成倍的增加。当身体感官的快乐变得容易实现,当这种物质享受的快乐随处可见,变得十分容易后,幸福反而不易找到。
而流畅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所在。它阐明了最佳体验的现象,回答了充实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完全投入到活动中的状态是什么,从而使得这种愉悦的体验真正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可以追寻的确切目标,成为触手可及的“平民幸福”。
流畅感多出现在工作时期,而非闲暇时刻。所以流畅理论关注工作过程中的体验,探讨工作的满足感。一味地教会人们通过娱乐活动消除工作压力是远远不够的,强调消费和娱乐的价值,只能加剧工作与娱乐在人们观念中的对立。只有改变人们对工作的看法,改变工作方式,让人们充分体验工作本身的愉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工作的冷漠与消极,消除职业倦怠。
心理流畅感最为重视过程,不关注结果,而将工作本身视为目的,视为实现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过程,才能全心投入于工作中,从而获得流畅体验。一位积极的教师,能够将每一位学生视为自己创造性的成果,从而享受在教书育人中的每一个细节,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审美融入工作之中,从而获得了工作的意义,而不会觉得疲惫。有了正确的工作观念,你就会发现教育工作能够带来十足的成就感,教师具有自己特殊的使命感,工作的过程之中不乏好奇、创造以及享受成果的满足。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多花点心思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整体状况,而非只限于其学习成绩或者课堂表现。如果教师愿意投注额外的精力,他工作表现的价值因此而得以提高,他个人就能从其中获得更大的意义。但是,重要的前提在于,必须付出超过工作需要的思考和关注。正如前文提到的,专注是获得心理流畅感的重要条件。
大多数时候,教师们花很多心思去寻找捷径,想方设法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如果能把这样的精力花在重视工作的每个细节上,想必能够享受到更多工作的乐趣,甚至更加可能获得成功。如果教师能够关注自己备课或者教学的每个细节,仔细衡量哪些步骤是必要的,哪些步骤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哪些步骤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日积月累中,可能会获得重要的发现,或是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规律,取得更大的成功。
流畅感强调对职业的热爱与奉献,但并不意味着除了工作,就没有其他目标与责任。如果只看得见工作上的挑战,只愿提高与工作相关的能力,而无法从其他活动中获得流畅感,那就会失去许多提升生活品质的机会。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忘我投入,但也需要多姿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