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潇,王 凤,刘大胜,刘兴方,韩学杰
沈绍功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经验举隅
于 潇,王 凤,刘大胜,刘兴方,韩学杰
沈绍功;子宫肌瘤;调肾阴阳;痰瘀
沈绍功(1939-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第3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
中医学无“子宫肌瘤”的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最早见于《内经》,可归为“石瘕”,石者言其硬度。《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云:“瘕者假也,假血成形,腹中虽硬,其实聚散无常也,亦往往见于脐上。”《金匮要略》称之为癥痼害,出“桂枝茯苓丸”治之。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见解。张锡纯主张攻补兼施,立“理冲丸”方,在理气活血、化瘀消癥药物中重用黄芪以益气扶正[1]。班秀文认为子宫肌瘤的病因以寒为主,病机应从瘀着眼[2],正如《灵枢·水胀》篇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治疗当以温化为主,配合选用辛味药。沈仲理教授则认为:“石瘕之因多为肝脾气滞,血结胞宫。”主张治疗子宫肌瘤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癥为主要法则,辅以健脾益气,以达到扶正祛邪,消散石瘕的目的[3]。郑长松认为,子宫肌瘤多由行经或产后,胞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或饮食起居不慎,或忧思愤怒过极等内著气血,滞留胞脉导致,治疗从化瘀软坚立法,当以活血化瘀为先,辅以软坚散结之剂[4]。
沈绍功教授行医50余年,对子宫肌瘤有独特的诊疗思路和方法,诊断以舌苔定虚实,苔腻为实,苔薄为虚;治疗主张先祛实后补虚,祛实以祛痰化瘀为主,补虚重在调肾阴阳,同时加用引经药,结合意、食、体三疗达到消除肌瘤的目的,具体如下。
张仲景《新方八略引》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崇此学术思想,沈教授提出补肾不如调肾,调肾当调阴阳的观点。临证时在滋肾阴药中常佐以温阳而润之品,在补肾阳药中适量配伍滋益肾阴之品。
1.1 滋补肾阴,兼补肾阳 沈教授认为,调肾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关键,肾脏属下焦,在五脏六腑中惟独肾脏有双性,既阴又阳,既水又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包括脾胃的运化腐熟功能,都要依靠肾的蒸腾气化。肾阴不足,不能化生肾精,影响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临证时应用“补肾”法,一般以《医剂》杞菊地黄汤为基本方,再佐以1~2味温阳之品[5]。杞菊地黄汤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云苓六味加枸杞、菊花为名,应用于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净质红、脉象细数为主症的肾阴虚者。其中,熟地滋肾阴为君,现用生地补而不腻,以黄精易山萸肉,伍枸杞子滋肝肾之阴,山药滋脾肾之阴为臣,4味相得益彰,肝脾肾阴俱滋;泽泻、云苓淡渗利湿、滋而不滞为佐;牡丹皮、菊花清泻虚火、温而不炎为使;生杜仲、桑寄生调肾阴阳,伍1~2味温阳之品,常用蛇床子、仙灵脾以阳中求阴。
1.2 温煦肾阳,勿忘滋阴 子宫肌瘤多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内分泌紊乱多是指肾的功能失调,沈师多投以“二仙汤”[6]来调整阴阳失调,临床偏重于以形寒腰酸、舌质淡胖、脉象沉细为主症的肾阳虚者。二仙汤出自上海的经验方,由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6味组成。因仙茅有小毒,故用蛇床子代之。温肾阳,滋肾阴而泻虚火,调冲任。方以蛇床子、仙灵脾、巴戟天温肾补精,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当归调理冲任。临证加石菖蒲、郁金可以透窍行气,剔除蒙蔽清窍的痰浊;加生杜仲、桑寄生调补肾之阴阳,以脾肾双补,鼓动全身之气血运行;加香附、鸡血藤调理冲任、疏肝解郁;另外,菟丝子、泽兰是调整内分泌的有效药对;加川芎透窍上提,川牛膝引血下行,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加炒枣仁、夜交藤宁心安神;加云苓、泽泻、陈皮补而不滞,利水渗湿。在温补肾阳时,稍配滋阴之品,如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等。
由于近代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气候环境的恶化等因素,使痰浊致病率有明显的增高。痰浊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其形成在于肺、脾、肾、三焦水液代谢异常。在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的病理性变性符合痰瘀并见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因此祛痰化瘀为治疗子宫肌瘤的关键。
在治疗子宫肌瘤痰浊化热证时,沈教授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常能获效。使用温胆汤要掌握头重、胸满、口黏、纳呆、苔腻、脉滑6个主证。其中尤以苔腻为要,所谓“但见苔腻一证便是,其余不必悉俱”“温胆汤”竹茹、半夏、枳壳、陈皮、生姜、花苓、大枣、甘草组成。在临床应用中,沈老对温胆汤还稍作加减:竹茹清热祛痰为主药;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是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利于痰浊的排出是为佐使药。温胆汤仅用此4味为基础方。原方中半夏虽可化湿祛痰,但因其燥性易致痰浊化热;生姜虽可祛痰,但因其辛温也易致痰浊化热;炙甘草味甘,大枣滋腻,均不利痰浊之祛,故此4味均删除不用。痰浊最易闭窍,为利于祛痰应伍透窍豁痰的石菖蒲,畅行气血的郁金。这样祛痰主方“温胆汤”就由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石菖蒲、郁金6味重组。沈老弟子韩学杰教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元参易竹茹,重组温胆汤取名元参汤,即元参、枳壳、云苓、陈皮、石菖蒲、郁金,此方适用于舌苔不腻,舌尖红,口干渴的心肺热象明显的患者。
在治疗子宫肌瘤瘀浊化火时,沈教授尊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病治》篇中的“桂枝茯苓丸”,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桂枝以化瘀消癥;牡丹皮、芍药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并能缓急止痛;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癥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气。临床应用中多辨证加味,子宫肌瘤多郁久而化热,故配伍赤芍、丹参、泽兰凉血化瘀;气行则血行,故加香附、郁金行气活血;疼痛剧烈者加元胡、川楝子、蚕沙、生蒲黄;出血多者加茜草、藕节炭等。
引经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些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者特殊的治疗作用。在治疗子宫肌瘤时沈教授尤其注重桂枝、茯苓、山慈菇的运用。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有温通经脉之功。清朝张秉成《本草便读》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清朝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也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现代药理证实:桂枝可促进血液循环,解痉镇痛,抗菌消炎,抗过敏。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治小便不利,痰饮水肿,脾虚脘胀,纳少便溏,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等症。现代药理证实:茯苓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而大量利尿,并促进钠、钾、氯的排出,是良好的利尿药;另外,茯苓还可以降血糖。茯苓皮专于利水消肿,消皮肤水肿;赤茯苓清热利湿,专治下焦湿热的尿少尿赤;茯神宁心安神,善治神衰失眠。山慈菇有解毒的功效,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而抗肿瘤,同时具有消除癥瘕痞块的作用,据《奇效良方》记载有很好的化痰之效。桂枝、茯苓、山慈菇三药相配引药直达病所。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心理情志的致病影响日益显现。故在治疗中要配伍心理疗法,即精神治疗,又称“意疗”。如《辽史方技传》云:“心有蓄热,非药所能及,当以意疗。”《古今医统》曰:“以五志诱之,然后药之,取效易。”说明了适当的心理干预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嘱平时要保持舒畅的心情,避免生气,使情志条达,气血流通。
饮食调理也叫膳食疗法,简称“食疗”。中医有“药食同源”的理论,孙思邈曾说:“安神之体必资于食,救济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食疗具有不伤脏腑,适合久服的特点,故以食治病,常常胜于用药。子宫肌瘤的患者平时应多食用瘦肉、鸡肉、鸡蛋、鹌鹑蛋、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香菇、豆腐、海带、紫菜、水果等。“体疗”即是体育锻炼。平时适当练习瑜伽、太极拳、导引等速度相对舒缓的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促进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丁某,女,35岁。患者小腹疼痛3年余,检查示:子宫多发肌瘤,近4 d小腹疼痛加重并伴外阴瘙痒,经前烦躁易怒,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前来救治。刻下症:腹痛腹凉,月经量少,经色暗红,腰酸腰痛,白带偏黄,外阴瘙痒,心烦易怒,眠浅易醒,食纳欠佳,乏力尿黄,大便两天一次。体征:舌尖红,舌质暗,苔黄微腻有小裂痕,脉弦滑。血压120/85 mmHg,心率75 次/min。B超示:子宫多发肌瘤,最大约2.6 cm×1.2 cm,宫颈多发纳囊。辨证:患者因痰湿凝滞胞宫,积久成癥,血瘀不行,气机受阻,故腹痛;痰瘀内阻,冲任失调,故经少色暗;痰湿瘀久化热上扰心神,故心烦易怒,内扰心神故眠浅易醒;痰浊中阻,则食纳欠佳;湿性重浊,阻滞气机,气机不畅故乏力、腰酸腰痛;痰湿化热,湿热下注,故白带偏黄,外阴瘙痒。西医诊断:子宫肌瘤、外阴白斑。中医诊断:癥瘕、阴蚀、便秘(肾阴亏虚,痰湿内盛)。治法:祛痰除湿,养阴清热。处方为元参汤合止痒三子汤加减:元参10 g,枳壳10 g,云苓10 g,陈皮10 g,蛇床子10 g,炒葶苈子10 g,地肤子10 g,浙贝10 g,桂枝10 g,山慈菇10 g,老鹳草10 g,鸡血藤10 g,丹参30 g,伸筋草10 g,山药10 g,灵芝10 g,白花蛇舌草30 g,生草决明10 g,三七粉3 g(冲服),夜交藤30 g,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另煮去药渣,每天坐浴15~20 mim。服用14剂后自述近次经量增多,腰酸腰痛明显减轻,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弦。湿热之证已除,肾气亏虚之证显现,故上方去元参汤、鸡血藤、老鹳草,加生地10 g,黄精10 g,生杜仲10 g,桑寄生10 g补充肾气,调肾阴阳,加乌蛇2 g活血剔络美肤,菟丝子10 g、泽兰10 g活血调经。续服28剂述月经量增多,经色鲜红,腹痛腹凉,乏力减轻,纳眠尚可,大便一天一次,小便发黄,舌暗红,苔薄黄微腻,脉细弦。再加减治疗1个月余,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故停汤剂,嘱服桂枝茯苓胶囊,3粒/次,3次/d。B超示子宫大小:6.1 cm×4.5 cm×4.4 cm,子宫前壁有1.0 cm×0.9 cm低回声区,较前缩小1.6 cm×0.3 cm,宫颈多发纳囊已无,偶发外阴瘙痒,食纳尚可,舌暗红,苔薄黄微腻,脉细弦。
《医学入门·妇人门》指出:“善治癥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元气。”本案患者就诊时舌尖红,苔黄微腻,有小裂痕为心肺热盛之象,方选元参汤,养阴清热。加蛇床子、炒葶苈子、地肤子是沈师常用的止痒三子汤,专用于妇科及其他皮肤的瘙痒。用丹参养血活血。老观草、鸡血藤是治疗腰痈的有效药对。湿热祛除后,虚证显现时,再以调肾阴阳为主。
现代研究认为,肌瘤与内分泌紊乱有关,故加有调整内分泌功能的菟丝子、泽兰;加用乌蛇疏通经络,剔络美肤;再用浙贝、三七粉软坚散结,消除肌瘤;鸡血藤、伸筋草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卵巢疾患的常用有效药对;桂枝、茯苓、山慈菇为引经药,引药入胞宫。总之,治疗良性肿瘤不可一味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否则必伤正气,也使肿瘤复发,在稳定期以调肾阴阳为主,调肾即可调整内分泌,为治根之法,兼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1] 庞泮池.子宫肌瘤证治[J].中医药研究,1988 (5):4.
[2] 卢慧玲.班秀文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1994,2(16):4-5.
[3] 周爱英.沈仲理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J].福建中医药,1988,19(1):34.
[4] 郑其国.郑长松老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1985,9(9):20.
[5] 沈 宁.沈绍功应用调肾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心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2):945.
[6] 沈绍功.沈绍功中医方略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50.
(2015-04-21收稿 2015-05-15修回)
(责任编辑 岳建华)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JJ2014-70):沈绍功教授诊疗不孕学术经验传承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八批自主选题专项经费“沈氏女科流派传承研究”(220808023)
于 潇,硕士,E-mail:yuxiaodoctor@163.com
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韩学杰,E-mail:xuejiehan@126.com
R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