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宏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汉语新词英译在汉英词典中的差异比较
——以《汉英词典(第三版)》、《新时代汉英大词典》与《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为例
金晓宏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以双语词典编撰的原则为依据,对比国内三部较新版本权威汉英词典收录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建筑方面相同汉语新词的不同英译,分析其译义的差异性、以词典编撰的原则和理论评判其优劣性。
汉英词典;编撰;新词;差异比较;建议
新词的收录是衡量一本词典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于语言中不断涌现的新词新义,却没有现成的对应词可供参考。这就要求双语词典的编撰者们煞费苦心、仔细推敲,以便寻求出准确贴切、言简意赅的对应词,尤其是插入性对应词以供词典用户在翻译实践中选择。
词典的编纂具有共性:“既要保证科学性,又要考虑针对性、实用性。这里面包括合理的收词、准确的释义、通顺的译文、简明的体例、精当的注释、典型的例证、科学地编排等等[1]”。同时作为评判词典功能强大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新词的收录。新词系为指称新事物、新现象和表达新概念而创造出来的词语。
本文用作汉语新词英译比较的是《新世纪汉英大词典》[2]、《新时代汉英大词典》[3]和《汉英词典(第三版)》[4](以下将《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简称为《新世纪》;《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简称为《新时代》;《汉英词典(第三版)》简称为《汉英3》)。
《新世纪》前言部分介绍道:“条目收录注意与时俱进、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贯彻语文为主,兼顾百科的原则,尽可能多地收录了近十年来涌现出来的新词语和新词义”。
《新时代》前言部分介绍道:“在基本语词方面,本书收集了相当一部分近年涌现的新词语……求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对旧词所形成的新义着力辨析和诠释……本书对自然科学方面的词语也收录了一万余条,并特别注意收集将对新世纪产生长远影响的新词……”。
《汉英3》前言部分介绍道:“新词新义:增收新词、新义10 000余条,涵盖语文、时事、经济、科技、网络等诸多领域”。第三版序中介绍道:“词典有诸多功能,其中之一便是实录一个时代独具的字词及用法。词典不但是为今世服务的,词典也是为后人编撰的:要让后世在回顾21世纪之初的历史时,能够在我们的词典中找到这个时代特有的词语”。
除了三本词典较新:均是近五至十年问世的;较权威:均是由著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以外,它们还有一个特点——时代性:都着眼于词汇的现在,将新词收入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鉴于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词汇又是语言中最直接、最活跃、最易于变化的因素,所以就很值得探索和研究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笔者拟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建筑等方面各选一例新词作为代表,来分析比较三本汉英词典对应词翻译的差异性,商榷其优劣性,并且以双语词典编撰的原则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
(一)政治类
形象工程:《新世纪》image project;《新时代》未收录;《汉英3》(常贬) vanity project
正如Zgusta所说的:“只要有二三年的时间差距,就必须对最新的资料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出现新词,或旧词是否出现新义,若有就必须进行专门的摘录,以弥补空白[5]”。《新世纪》较《汉英3》早六年问世,在这段时间里,一些词义不可避免地发生着改变,原先“形象工程”理解成为一种市政建设规划或树立标志性建筑等方面的工程,含有褒义成分,因此翻译成image project。但近年一些政府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作出劳民伤财、标榜政绩的举措,民众被“折腾”得颇具“死要面子活受罪”之感,不满情绪由此滋生,所以翻译成vanity project比较贴近词义。vanity应该取自英国萨克雷的文学作品Vanity Fair(《名利场》),说明现世的一种虚荣,带有贬义。从image到vanity是由汉语词义变化引起的,应该说《新世纪》和《汉英3》翻译得比较符合“时代性”。建议将“形象工程”的右项处理成:image project(旧);(常贬) vanity project,这样的编排符合义项排列基本原则中的历史发展原则,读者可以根据词义的排列次序了解词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窥见各个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新时代》未收录,似乎不符合《新时代》“特别注意收集将对新世纪产生长远影响的新词”的编撰宗旨。
(二) 经济类
宰人:《新世纪》(动) fleece; soak; rip off; overcharge: 五块钱一小杯咖啡?真~!Five yuan for a cup of coffee? What a rip-off!《新时代》fleece; soak; overcharge; rip off: 那家餐馆宰起人来心可黑啦!They really rip people off (or soak people) at that restaurant!《汉英3》(动) overcharge; soak; fleece: 那家饭馆特~。They really fleeced us at that restaurant. or That restaurant really overcharges.
三本词典所提供的动词基本类似(《汉英3》少收了词组rip off)。但例句选用各不相同:《新世纪》的例句为用户提供的信息是rip off这个动词词组可以作名词使用;《新时代》的例句告诉用户两个动词是及物动词,搭配用法是rip sb off, soak sb;《汉英3》的例句告诉用户fleece是及物动词,搭配用法是fleece sb, overcharge似乎仅表明用法为不及物动词,尽管有三本词典,但用户还是没法判断诸如The hotel overcharged me.或 I was ripped off. 这样的表达是否正确,也不知道“宰人的老板或场所”该如何表达。双语词典编者应当调动包括对应词、例证、各种标注、用法说明、插图等在内的一切手段来帮助读者掌握词目的正确意义和用法。关于“宰人”这个词的翻译,三本汉英词典中的词汇搭配信息不太科学,不能满足用户的组词需要,更不能从认知的角度提供词汇搭配依据以帮助用户提高词汇意义认知和词汇搭配能力的提高。此外,亦不清楚为何《汉英3》中两个雷同的例句一个用现在时,而另一个用过去时。
笔者记得比较口语化的表述“我被宰了”,英美人士会用It cost me an arm and a leg.这种夸张的说法,既口语化符合“宰人”这词的语用背景(overcharge只表示索价过高,不具有“宰人”的文体色彩),又生动形象,具有幽默感。
(三)文化类
忽悠:《新世纪》(动)(方)flicker; sway: 夜晚,我们看见他们的篝火在远处~。At night we saw their campfires flickering in the distance.《新时代》<方言>rock; sway; flicker: 长长的扁担在他肩上直~。The long carrying-pole swayed on his shoulder./夜色中,江面的渔火~~。In the darkness of the night, lights flickered on the fishing boats on the river.《汉英3》(动) flicker: 大旗叫风吹得直~。The flag fluttered in the wind./渔船上的灯火~~的。Lights on the fishing boats flickered. (方)(a) coax; play tricks on; swindle (b) exaggerate; overstate: 你~啥!Tell me another!
“忽悠”原本的意思是“人体或物体的晃动”,目前最流行的意思原为中国东北方言,相当于“愚弄”、“糊弄”或“捉弄”,具有诙谐、调侃的意味。现在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一说“忽悠”,通常指的就是《汉英3》的第二条注释,而忘记了第一条的含义,说明词义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但其所列的五个选项,特别是exaggerate; overstate,没有注意词汇的文体色彩。笔者从网上收到了如下信息,更能表达出“忽悠”的细微含义和适当的语言感觉:比如“忽悠我!我不会上当。Don't jerk me around!I won't be taken in.”再如:“这个股民被忽悠,买了垃圾股。The investor was hoodwinked into buying junk stocks.”笔者认为《汉英3》中“忽悠”第二条对应词可考虑使用to jerk sb around,to hoodwink,to bamboozle等英语俚语说法,以取得文体上的对等。但是应该注意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这种说法是不合适的,例如将“我被忽悠,而签了这个不合理的合同。”翻译成I was bamboozled into signing the irrational contract.鉴于订立合同属于较正式的行为,这个词在行文中就欠妥了。
双语词典的本质特征是对译,由于文化上的原因,词义的文体色彩存在着不对等现象,这就需要词典编撰者考虑目标语言中是否有文体色彩相类似词汇或表达可用作对应词。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接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6]”。《汉英3》关于“忽悠”第二条虽然翻译出了基本意思,但原语言中的文体色彩已经无存。英语尤其口语表达中有类似的对应说法。我们只有充分考虑输出语言的特色与文化在输入语言中的结合点,才能寻求功能上与原词等值对应。
(四)交通类
追尾:《新世纪》未收录;《新时代》bump into the rear (of the car in front): 保持车距,严防~。Avoid bumping by keeping a safe distance from the car ahead.《汉英3》(动)tailgate: 交通堵塞是因为两车~。There was a traffic jam because two cars were tailgating.
数年前,浙江温州发生火车追尾事故,当时英文报道用的原句是:The accident occurred at about 8:30 pm Saturday on a bridge near Wenzhou when bullet train D301 rear-ended D3115. 文中的rear-end作名词是“尾部”的意思,用作动词是“追尾”的意思。这个词的选用符合词汇对译中的简洁原则。而《新时代》用了解释;《汉英3》选词冷僻;《新世纪》问世于2004年,未收录“追尾”一词情有可原。
(五)建设类
胡子工程:《新世纪》(名) project that drags on for years; dragging construction project;《新时代》project that drags on for years; unduly long project;《汉英3》(名) long-drawn-out project (a project which takes so long that young workers grow beards)
以上的翻译均有可取之处,drag和draw-out侧重于“拖延”;但“胡子工程”也有“耽搁”的语义成分在内,笔者曾翻译成long-delayed project,不知然否。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汉英3》在新词的取向和处理上相对更胜一筹。当然《汉英3》出版于2010年7月,比2004年6月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和2005年8月出版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从时间上来说占有较大的优势,但也有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虽然三册词典都将新词收入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均未收录如“裸婚、剩女、富二代、啃老族、不折腾、地沟油、潜规则、秒杀、炫富、宅男”等对当今中国人已经司空见惯的新词。笔者殷切地希望汉英词典的编撰者们能够利用当今丰富的网络资源密切跟踪最新词汇发展(如搜狐、谷歌等网站都有历年中国最新词汇评选,作为参考),完成编纂更新更全更完美的汉英词典造福于国内用户,同时也让外籍读者了解处在新时代中国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变化。
[1]黄建华.双语词典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8.
[2]惠宇.新世纪汉英大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吴景荣,程镇球,等.新时代汉英大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姚小平.汉英词典(第三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Zgusta, L.Manual of Lexicography [M].The Hague: Mouton, 1971.145.
[6]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2095-4654(2015)05-0159-03
2015-01-18
H315.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