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活
(湖北科技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鄂南竹木材料视觉语意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 活
(湖北科技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在当今家具设计中,对高档、奢华材料的追求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同性质、功能的家具,都争相采用流行材料。因此需要审时度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材料语意的研究,改变家具设计中材料使用的盲目性,发挥材料特征的多重属性。本课题意在合理利用地域化本土资源,将竹木材料的视觉语意合理地运用在家具设计的教学与研究中。
竹木材料;视觉语意;家具设计;教学研究
鄂南地区泛指咸宁市、黄石市、鄂州市以及武汉市江夏区,而从狭义上讲,鄂南单指咸宁市。本文所指竹木材料便是广义下的鄂南地区盛产的楠竹和松杉木。现当代设计讲究地域文化,就地取材也是家具设计中显现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层面。
在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已经反映出人们生活对竹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在西安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由此可见,竹材在8 000多年前或者更早的年代就为人们所研究和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竹木材料开启了中国古代家具用材的大门,竹木材料开始大量的开采与使用。经过人工朱漆彩绘后变为帝王将相的家具和各式生活用具。
竹和木历来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和特定的人文气质与心理空间。在鄂南地区有着丰富的竹木物产资源和浓厚的地域文化背景。早在宋代,书画家米沛之子懒拙登临九宫山,陶醉于“瓦缶煎茶燃竹叶”的淡远意境。也有清代蒲圻学士廖道南,曾在羊楼洞松峰山留下了“古松盘白石,纵竹上青霄”的诗句。由此可见,竹与木是鄂南民间文学艺术常见的描写对象,龙角变竹,观音赐竹,那样的民间传说也是意味深长,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那些以竹为题材的山歌、民歌、小调借竹起兴,托竹传情。而在现代,视觉环境空间中,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空间,对材料的高档、奢华追求,对流行材料的盲目跟随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同性质、功能的空间,都争相采用相近的、流行材料,最终既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浪费,视觉效果又千遍一律,设计感觉表达不准确,弱化了设计个性上的辨识度。所以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材料语意的研究,能让使用者和设计者改变材料使用的盲目性,认识到材料的多重属性,了解材料也是表达设计内容、性质、设计个性化的有力武器,它是设计的直接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在家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设计的外观造型特征进行讲解与剖析之外,还需要对本真的内容——材料做深入的研究,发挥材料的真实与虚拟的作用,探索材质本身的视觉语意与文化传承。
从艺术的角度看,材料语意有深有浅,其表达也存在着表层的涵义和深层的涵义。表层的涵义指人们在视觉上所感知的物体,是物体的一种表象,而深层的涵义指在表层涵义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文化程度、生活阅历等传递出来的一种主观感受。语意的两种层次缺一不可,表层的视觉特点帮助总结深层的涵义,而深层的主观感受帮助归纳分析表象的特征,两者应相辅相成。
在家具设计中,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不同的审美要求及使用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将家具传达出不同的设计语意。而材料作为家具形态的载体呈现,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和利用材料的语意,材料自身所传达的心理信息还能更有力的表达地域性特征。在这里,我们把竹木材料的视觉和触觉、材料的肌理、材料的二次加工、材料的组合运用所传达的心理信息与象征意味,称为竹木材料的视觉语意。
材料的语意并非一层不变,随着加工的方式不同,色彩、光泽以及肌理的不同所表达的内涵意境也不一样。保持本色的竹木家具让人贴近自然生活,阵阵竹木清香可以缓解人们疲惫的身心,从而得到自然放松的感觉。经有色加工后带给人以厚重敦实的感觉,视觉效果上也能达到沉静、稳重的视觉效果。
1.竹材的视觉语意
竹,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来看, 竹子的形态特征常常和人的精神风貌联系起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节。众所周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所以,竹也时常显示出个人的艺术品位与修养,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中国的文化典籍和历代书画藏品中,竹常常是艺术大家描摹和写生的对象,钟情于竹,寓情于竹。
2.木材的视觉语意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崇尚木的民族,从古至今,木材都是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源,从木建筑、木家具,到各种木制用品,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影随形。中国人之所以对木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木材取自自然,其颜色、纹理、质地均富有天然的美感与质感。此外,木材还是一种精良的天然材料,是一种沿用最久且最好的家具用材。木材质地精致、坚硬,韧性极佳,易于加工和便于维修,使用简单工具就可以进行锯、刨、钻、旋、雕刻和弯曲等等。其纹理具有细密而均匀,有的粗直而不规则,还有旋形、纹形、浪形、瘤形、斑点形、鸟眼形纹理等,再加上表面的油漆处理之后,具有润泽光洁之感。
在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与历史中,人们不仅用木、爱木,还赋予了木制品深厚的文化意味。明代家具之所以成为一颗举世瞩目的明珠,原因在于明式家具除了其特有的外观造型之外,还基于它自身材质的视觉语意所表达出的内涵,如今在博物馆所见到的很多明式家具都是将原材料加工打磨后呈现其自身的木质纹理。很多收藏家对黄花梨的偏爱也基于此,喜爱其木料的色泽、质地、行云流水似的纹理,其木料上的结痂也被认为是艺术的一种品相。
在家具设计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形式大多以真实模型展示。那么在家具设计造型的基础上,选择用怎样的材质作为外观表现形式显得尤为重要。楠竹与松杉木都是本土地域性材料,在设计概念上能更好的突出地方文化,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也有必要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这些地域性的材料知识。
咸宁是闻名全国的楠竹之乡,楠竹是毛竹中的一种,具有经济价值高、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的特点。楠竹富有弹性,可以经过加温后用压力进行弯曲,将直的竹材组织改弯,因为是整体弯曲,所以构建强度好,也没有因锯割而产生的假面纹理。运用楠竹制成的家具还具有吸湿吸热性能高的天然特性,对室内温度可以起到微调的作用,冬暖夏凉。竹材在拼接定型的时候一般会采用天然树脂胶,避免了甲醛危害。市场上将竹材家具做的比较成功的商人张吉刚先生说:“竹家具不但无化学物质污染,是纯环保家具,而且吸热能力强,能始终保持竹子的独特质感,冬暖夏凉、有利环保。竹材由于生长周期短、原料充足被视为时尚家居的新选择。”松杉木木质较软,质地疏松,耐腐蚀,不易变形。它经济实用,便于加工,学生在制作家具模型时,也便于切割、安装与制作。
竹木材料视觉语意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研究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
1.在家具设计课堂教学中,首先讲求的是功能,家具的设计必须以正确的尺寸、合理的结构、恰当的材料作为基础,方能产生舒适的效能。家具是否便利与重量和结构直接相关,形体轻巧的家具,特别是易于拆装变化的单元组合家具,比较合乎便利的原则。家具若能有多功能的特性,不仅可以减少家具的数量,而且可以节省空间。其次是视觉,也就是形态之美,表现在家具的外观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这种美是外在的,容易为视觉所感受到,当然还有来自家具自身结构或因结构而形成的美。在家具设计中还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是生理需要,这是最基本、最强烈、最原始、最显著的一种需要。就如人需要食物、住所、睡眠等,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理需要,也是推动人类行动的最强大的而且是永恒的动力。而竹木材料向人们传递的正是一种原始自然的、纯朴的视觉感受。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筑巢而居也是用木材搭建的可以固定生存的环境。第二是安全需要,生理安全、心理安全、环境安全和经济安全等等。竹木材料首先从色泽而言给人以安定、舒适的心理感受,并且经过现代科技的加工,在安全上也不存在着火的安全隐患,地域性的鄂南竹木材料在经济层面来说也比较适宜,在家具的选材上更能体现出传统的地域特色。第三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人都有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在家具设计中可以通过材质的视觉语意传达出更多的心理感受空间,展现个人的价值观与艺术修为。
2.竹木材料的加工与利用。就地取材的讲解也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鄂南地区竹木资源丰富,并且雕刻工艺的艺术价值可以在竹木材料上得到较好的体现,二者相得益彰,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主题将其与雕刻艺术相融合,这样也可以促进艺术设计与雕刻艺术的学科之间有更多的交叉学习机会。学习竹木材料的二次加工,髤漆彩绘、螺钿工艺在中国古代的家具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意境通过雕刻、镶嵌的手法运用到家具的制作中,使得材质在大自然本真的情怀下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提升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当代学生大多缺乏对古典文化与艺术的了解与认识,更是缺乏鉴赏艺术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加自发的去搜寻历代竹木材料的加工工艺资料,有针对性的去博物馆看实物拍照学习,更多的增加自己纵向的设计语言。
当然,就家具设计的横向性来说,现当代设计语言中,抽象图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东西方文学与艺术的碰撞产物,或张扬或收敛都是艺术家极致个性的展现。不同的图案传递着不同的语意讯息。抽象的图案绘画或者雕刻与纯朴竹木材料的结合,也是一种强烈的艺术撞击,将给与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3.竹木材料的视觉语意在实际生活空间中的运用。竹木材料的视觉语意在实际生活空间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空间氛围的营造和地域文化的展现上。空间中以竹木材料为主的家具所营造的氛围通常给人静心、朴实、庄重、返璞归真的感受,而竹木材料本身的纹理、质感、气味都在空间中向世人传递着朴实无华清新脱俗的气质。竹木材料作为鄂南地区的高产资源除了在城市绿化以及商业上的使用以外还可以将高校作为载体弘扬地方文化,在设计课程上师生一起探讨如何更多更合理的将本土资源运用到设计中去,在设计中通过竹木材料的语意传递给人们更多的地域文化信息,展现地方文化特色,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地域性的家具设计作品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当今的设计行业已经不缺乏设计人员,缺乏的是能够真正将一种设计语言研究透彻的设计师,设计师通过自己对设计语言的独特见解来表达设计目的与人文情怀,并且将材料作为载体呈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所以,我们在家具设计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材料及材料构成本身的视觉信息,和经过加工所传达出的设计语意,以助于我们更好的实现自己家具材料学习目的和设计目标。
[1]曾坚,朱立珊.北欧现代家具[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
[2]钱凤根.当代意大利名家设计[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8.
[3]米里安·斯廷森.世界现代家具杰作[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香港:南天书局,1989.
2095-4654(2015)05-0134-03
2015-01-15
2013年湖北科技学院教研项目成果 (2013-XB-028)
G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