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魏玲徐兆中(、.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重庆 400000;.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0000)
中学体育特长生管理刍议
□刘慧1魏玲2徐兆中3(1、3.重庆市江北中学校重庆400000;2.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00)
摘要:中学体育特长生思维较为活跃、自控制能力较差、容易误入歧途,加强监管对其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从找准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平衡点,进一步强化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有利于克服中学体育特长生“偏科”的倾向,实现运动能力与智力水平协调发展。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中学管理
国家教委《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各地可以举办少量外语、体育、艺术以及加强某一学科的特色学校或特色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该文件的出台,有力促进了中学体育特长生教育的发展,使体育特长生教育重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对体育特长生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全面优化中学体育特长生管理体系,培养出体育素养突出,文化知识、道德情操、身心素质协调发展的新一代体育特长生。
体育特长生是中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们身上既有同龄学生的共性特点,又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及思维活动上。生理上,青春期特点显著,骨骼、肌肉、内脏等器官迅速生长发育,身高、体重生长突增、趋向完善,各项机能正逐步走向成熟。心理上,渴望尊重和理解,希望在集体中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适合自己“角色”的位置。随着年龄逐渐增加,中学生的自尊心会日益增强,成为自我意识中最敏感、最不容别人亵渎、侵犯的部分。思维活动上,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为各种知识的获取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体育特长生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较弱。体育特长生生性好动,课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坐不住,对教师的文化知识教育比较听不进去。由于体育特长生不好学,部分文化课教师也放松了对他学习文化知识的要求,任其而行之,使得体育特长生文化知识积累较少,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较差。二是思想表现欠佳。体育特长性格直爽,情感强烈,交友不够慎重,做事易冲动,时而会因为一些小事,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造成严重的后果。三是作风较为散漫。大多数的体育特长生在运动上有一定的天赋,从小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文化课耽误较多,并且他们也不愿主动学习。再加上教师和家长缺少对其耐心的教育与引导,上课迟到、早退、打架、考试作弊、抽烟喝酒、谈恋爱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形成较散漫的作风。
中学体育特长生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运动技能管理、心理素质管理和文化课程管理,这“三驾马车”缺一不可。一是运动技能管理。运动技能管理即对体育特长生的运动训练进行科学监管。在运动技能管理中,要体现出循序渐进、劳逸结合和体能为首等特征,注意体育特长生基本技能和动作的掌握与巩固。二是心理素质管理。心理素质管理即在对体育生进行训练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强化心理素质训练,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解、开导,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心理素质管理尤要注重考前管理,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模拟在不同场地不同裁判的情况下进行的考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考试氛围。三是文化课程管理。从历年体育特长生升学考试的经验来看,为数不少的体育特长生由于文化课成绩没达标,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特长训练与文化成绩失衡,始终困扰着广大体育教练和学生。体育特长生文化知识的薄弱,不仅影响到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直接制约着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今后的就业和工作。由此,加强对体育特长生文化课程的管理迫在眉睫。
中学生思维敏捷,具有朝气与活力,但是个性倾向还不够稳定,自我监管意识较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尤其是体育特长生,做事不计后果、易冲动,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于他们的身心、文体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3.1、找准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平衡点
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对中学体育特长生而言同样重要,二者缺一都会影响到体育特长生的升学及全面发展。目前,中学体育特长生“偏科”现象客观存在,难以处理好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中学体育特长生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偏科”的危害性,加强管理,找准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平衡点。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明确学习目的是基础。中学体育特长生要对学习、训练的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这样他们才会更加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克服种种困难,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训练任务。此外,体育特长生发展规划能力较弱,对他们进行管理时,要给他们制定较为合理的奋斗目标,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第二,家长、教师、教练齐抓共管。中学体育特长生“偏科”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家长-教师-教练”相互合作的全方位监管体系,促进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层面,要多与子女贴心交流,切实了解子女的真实想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要均衡营养,为子女生长发育打好基础。教师层面,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主动进行学业辅导,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教练层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尽可能地避免文化课与体育训练的时间冲突,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率。
3.2、进一步强化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突出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中学体育特长生作为中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强道德品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修养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体育特长生才能够对社会、对集体有责任感,才能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锐意进取,为社会、为集体多做贡献。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我们要以体育特长生的个性特征为依据,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道德品质提高之道。第一,加强明辨是非能力教育。我们要让体育特长生明白是非,告诉他们犯错可能承担的后果,引导他们正确交友,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斗殴、不做违法犯纪的事。同时,还要教导他们关心集体,建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教育方法要宽严相济。我们要改善教育方法,对出现问题的中学体育特长生,要及时批评指正,耐心劝导,使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错误。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教育时,切忌盲目的训斥和体罚,我们要积极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表扬,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体验。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全面发展的中学生的重要指标,也是基础性指标。我们要建立中学体育生健康档案,明确体育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责任人,定期在体育生中开展心理调研和普查,使体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形成制度化、系统化。同时,我们要采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体育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3、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消除体育特长生的抵触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进而优质高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训练任务。体育特长生与教师、教练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要在这两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学和训练时刻以“学生为本”。“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其宗旨在于“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教练在制定课程(训练)计划、课程(训练)大纲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师生观,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师生携手成长。第二,积极发现学生的长处。“十指有长短”,我们要仔细观察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全方位多角度来衡量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建立学生个个都是“才”的学生观,对其抱有积极的期待,促使体育特长生自主、自觉、自愿进行学习和训练。
参考文献:
[1]马允乐.浅谈体育特长生的学习与训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4).
[2]刘焕新.高中体育生培养与管理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 (31).
[3]刘建光.中学体育生心理健康研究[J].运动,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