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彩琴 秦枭(.百色学院体育系 广西 百色 533000;.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来源主要是从各族人民生活、劳作、军事及民俗传统中汇集改编演变而得来,它们体现出的是民族的信仰、文化观念、生活习惯、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足迹及精神,它是财富,传承和保护是我们的义务。高校是做研究、传承文化和技能方面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政府有财力和政策,高校有人力和实践条件,双方合作研究,传承民族体育与文化不但解决了地方政府缺少人力的问题,同时也为高校挖掘、推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资源有很大帮助。
本文以桂西两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百色学院及河池学院设立有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基地的学校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基地设立在高校中的作用价值,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到进驻到地方大学进行合作后产生的效应做为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防谈法、逻辑推理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基地与地方高校合作的实效性进行探究和分析。
(1)解决了“民委”力资源的短缺及提高了科研成果。
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委员会(简称“民委”)大部分工作人员主要以从事行政工作为主,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团队几乎为零,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研究、挖掘、保护并选拔运动人才训练参赛很难。而高校,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注定了他们不但要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还要做好学术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科研等综合能力。然而,提高自身的学术、科研等综合能力,与获得相关课题并取得研究成果是很重要的,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涯。但是,不少教师在现代激烈是学术和科研竞争中,想获得课题立项和研究资金是相当困难的,当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基地进驻地方大学寻求合作后,地方政府用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专项资金成为了地方高校体育教师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的资金,这不但解决了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还为地方高校教师提供了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平台。目前,不少研究基地进入地方高校后,教师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积极的科学研究,并获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研究、文化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壮族濒危传统体育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开发研究、区域性本科院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环下的壮族舞狮的研究等;仅百色学院就发表了40多篇相关论文,包含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内涵、功能、发展状态、趋势、运动技能、进入学校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内容及成果都对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发展和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学校体育发展。
体育史记载,很多的运动项目是因为进入学校教育,使它们的理论与运动方法获得创新与提升而获得拓展。武术迈向世界,不光是因为他们本身具有的特色,而更因为研究者对它们的运动价值、功能以及文化内涵和运动原理做了充分的科学研究,对它们是最熟知和精通的,为了让它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往往会对其进行创新性改革以更适合人类发展的需求。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出地偏僻、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等原因,在现代体育的冲击下濒临失传,而学校体育在钻研、继承和弘扬功能下,在学生有具承袭、弘扬优良文化与事物是积极的力量和最佳载体下,某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引进学校前,高校教师必先对其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瑕疵的改造,整合成为了一门新的课程资源,使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好的为学校体育发展服务,使其在理论与方法上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同时更好的为学生的强身健体、丰富教学内容与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获取多元文化素养及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独特的地理、经济、社会历史及民族文化大背景的环境下产生,不同的民族思想感情、智慧和意识行为,融合在了当地的民族体育中,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民族风情的复合型体育文化形态,其多元性表层向外一层层辐射、膨胀形成的有机体,大大的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文化内海,为丰富学校体育内容,促进学校体育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活跃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竞赛及新的运动项目的推广。
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展,小到每年不同的城市乡村举办的民俗节庆活动中举办的竞赛,大到全市、全国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为了保障每个阶段运动会的顺利开展,首先从市级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和团体来参加区(省)少数民族运动会,接着在区级运动会中再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和团体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然而就拿桂西地区来说,在地方民委还没有与地方高校合作之前,每届的运动会派出的参赛人员并不能满足大会固定项目的人员参与,而且即使有些项目参赛了,获得的运动成绩和竞赛水平及活跃运动项目的激烈效果和社会影响并不理想,与地方民委在人力资源的缺乏上有关。当地方民委和地方高校共建地方少数民族传统研究基地后,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运动竞赛项目训练基地也都放在了地方高校,由高校来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才,既保证了传承人的同时,也满足了运动竞赛人员的参与,并加强了运动竞赛的精彩性和社会影响效应。目前桂西河池及百色两个城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基地设立在高校后,地方高校都是以主力军的形式代表当地城市参加比赛,并为当地城市获得了满意的成绩。在运动项目实力的保持与推新上他们更具实力,如河池学院的板鞋竞速和百色学院的抛绣球项目在运动会中一直都是优势项目。同时高杆投绣球、背篓投绣球、打陀螺、板鞋竞速、武术比赛、抢花炮、珍珠球等项目每次竞赛都能推出竞技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而所挖掘的特赦运动项目,也得到收获,如河池学院的“独竹漂”及百色学院的“壮族秋千”不但成为了校园运动竞技项目的一大特色,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还成为了特色表演项目,走进了国人的视野,成为了学校的运动品牌。以上这些都是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基地进驻高校后才能拥有的鲜活生命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符合学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培养文化传承人才的精神要求,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璀璨魁宝,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接受现代文明新事物的同时,不能遗忘对这笔财富的传承与保护,而设立研究基地在地方高校又是保护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重要正确措施,这样的举措不但解决了当地政府缺乏人力资源的问题,同时对促进、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政府(民委)继续保持与地方高校的大力合作,建立双赢互惠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必要的。
[1]罗正琴.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式发展的研究[D].2009,21(8).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桂忠.将民族传统体育列入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