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宁(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东莞523960)
试论高校散打运动普及的现实困境与解决对策
□董宁(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东莞523960)
摘要:散打是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类体育项目,其讲求“拳、腿、摔”的协调作战,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颇有益处。然而,就目前来看,武术散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普及率仍然较低,其中既有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又有运动观念、专业水平等方面的主观原因。本文中,笔者就将具体分析散打运动在高校普及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散打运动普及策略。
关键词:高校散打武术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体委将北京体育学院、浙江省体委、武汉体育学院三所单位作为武术散打项目教学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广开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武术散打运动建立并完善了自身的教与学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普及活动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实践的道路上,各高校也面临了一系列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术散打的进一步普及,也不利于民族运动的传承。鉴于此,本文从高校散打运动的开展现状入手,对其现实困境及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为高校体育课改和传统运动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国民运动意识的普遍提升,散打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代表已经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其中就有许多高校将其作为体育课选修或必修项目纳入到体育课程改革当中。与此同时,许多以青年为参与主体的散打赛事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如“全国男子(女子)武术散打锦标赛”、“武术散打冠军赛”、“武术散打世界杯”等等。这些正规比赛的开展点燃了大学生学习散打、练习散打的热情,吸引了更多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的学习中。然而,总的来看,开设高校散打课程的院校数量仍不足高校总数的20%,一些院校虽开展了相关课程,但受制于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因素,未能将其落实到位,教学成效较差。
2.1、高校散打场地、器材缺乏
散打训练需有专业的室内场馆、器材等硬件资源的支持,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训练质量的基础。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训练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也才能真正提升散打教学的质量。散打作为一项传统体育对抗项目,其训练过程对护具的要求很高。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中只有体育专业院校及公安司法类院校鉴于专业性质需求投入了大量经费修建室内体育场馆、购买沙包、散打垫等护具,其余普通高校在场地建设上投入不足,器材准备上也不够充裕。这不利于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还可能会增加训练受伤的几率。
2.2、高校散打教师的专业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与引导者,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高校散打教学的好坏离不开散打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术水平的支持。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散打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技术水平仍相对薄弱,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素质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这是由于拥有较高实践技能的散打运动员大多处于本科或本科以下学历,退役后受到学历限制无法进入高校任教,而学历水平达标的体育教师往往不具有散打技术经验,也未参与过正式的武术教学培训,其技能讲授能力往往较为薄弱。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式等也相对陈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散打运动是一项集“讲、练、单打、对打”于一体的对抗项目,需要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与示范方能使学生充分领会到动作的要领。然而,现阶段一些教师仍旧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地对动作进行机械讲解,教学生难以从中理解技术要点和攻防策略,因而在最后的对打环节表现较差。
2.3、对散打的观念性误解阻碍了其进一步传播
散打运动是一项强身健体、崇尚和谐的传统体育运动,然而受到社会上一些竞技散打比赛和商业散打比赛的影响,大学生对散打产生了观念性误解。一些学生将散打看作是“打架”、“野蛮的运动”,一些女生甚至对散打运动谈之色变。这均对散打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开展以及散打教学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
3.1、在高校中开展“去竞技化”散打运动
自开设以来,散打项目就以一种竞技化的角色走在体育发展道路之上,这无形之中会给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要在高校中开展“去竞技化”的散打运动,摆脱散打竞技的发展套路,而是将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主要目标。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及“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散打运动是一项“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灵魂”的运动项目,其强调的是项目的具体练习方法以及学生的学生兴趣,目的是通过掌握散打这项专项技能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规范学生的具体行为举止。高校在普及散打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去竞技化”这一思想理念明显地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散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够自主选择散打项目,并坚持到底。
3.2、完善场地建设和基础器材器具等硬件设施
场地建设以及散打专用器材器具的完善是高校普及散打项目的物质保证。高校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制度和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来配齐散打所需的各种器材器具,如散打垫、沙包、护具、拳套、脚靶等,以确保散打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安全开展。同时,还要开设专门的散打运动场地,尽可能与其它体育项目场地分开,形成独立的散打项目场地。为此,高校要加大对散打项目的拨款、投资力度,建立专项资金,及时补充散打所需要的各项器具器材;高校要明确散打运动的专用场地,给予散打运动优先使用权,并完善相关场地的建设,以形成一个专业性的散打运动场地。
3.3、采用套路与散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对武术抱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想学习到武术中的一招半式,而散打由于没有严格的套路而成为了武术的入门项目,并深深吸引了高校学生的注意。作为我国武术的一种项目,散打是利用武术中较为基本的踢、打、摔等武术招式来进行对抗,其发展必然会受到武术套路的影响,但又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武术套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套路与散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基本功的练习与套路内容的教学结合到一起,并突出侧重点,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
趣,也能够让学生在散打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到我国武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精髓。我国武术名家张克俭也才曾经说过,套路应该放在最后,应从基本功、基本动作、散手、实践等内容学期,最后再进行套路总结,这更符合武术的发展脉络,也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武术的内涵。
3.4、将武术段位制引入高校散打课,激发学生兴趣
无论是跆拳道还是空手道去,其都划分了不同的水平等级层次,用不同颜色的道带来区别不同的等级,这无形之中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目前,我国高校中的散打项目没有这种明显的段位制,缺乏一个明确而又直观的训练等级制度,因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不足。为此,我们可将武术段位制引入到高校散打课堂中,设置不同的练习目标,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办颁发不同的段位标,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练习水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散打运动的普及以及学生散打技术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作为以一项独具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体育项目,散打起源于民间、发源于民间,并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其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传统的美学、医学、兵学、养生学、哲学等不同学科的思想内容。将散打普及到高校体育运动项目中,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品质以及性格等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就目前情况而言,散打在高校中正处于一种持续上升与发展的阶段,为促使其能够在高校中进一步稳定的发展下去,高校本身和教师要全面了解我国散打项目,挖掘其不足,并努力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散弹在高校中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瑞琪,高亮.竞技散打"轻体育"化改造——学校开展武术散打教学的理性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
[2]杨建营,邱丕相.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8).
[3]张志成.论在高校开展武术散打竞赛的可行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