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满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南 长沙41010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借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良好的家风是家庭成员的为人之道、生活方式和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后人学习和继承。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1]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家与国息息相关,良好的家风是立家之本,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良好家风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石。所以,学习继承湖湘文化名人的良好家风,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方式。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生前十分注重对子孙的教育,并努力在子孙和左氏族人中树立一种良好的家风。左宗棠长年在外征战,儿孙们不在身边,他主要通过为家庙题写对联和给家人写信等途径教育儿孙,在左氏儿孙中树立了一种以耕读相结合、以勤劳俭朴为主要特点的家风。
左宗棠所树立的左氏家风的第一个要点是:子孙要明白事理,要立志耕田读书,不要追求做官。同治五年,左宗棠为左氏家庙题写门联:“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联前还作有一小注,表明自己的意图:“咸丰二年,拟撰新祠联,会寇事起,出襄戎幕,未及写上。同治五年,由闽浙移督陕甘,治装之暇,作此付兄子徵、子孝威刊悬祠中,以示族子弟。”[2]P469意思是希望左氏族人坚守祖辈知行统一、耕读传家的优秀传统。值得说明的是,耕读传家是中国古人传统的治家方式,也是古代读书人所追求的的理想的生活方式,这并不是左宗棠的首创。同年夏天,孝威、孝宽四兄弟请求父亲给予家训,左宗棠又作一联相赠: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明白地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那就是希望他们保守农家子弟的本分,勤耕田,读好书,而不是希望他们去做官。早在咸丰十一年(1861)左宗棠在写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读书最为要紧,所贵读书者,为能明白事理,学作圣贤,不在科名一路也;如果是品端学优之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若徒然写一笔时派字,作几句工致诗,摹几篇时下八股骗一个秀才举人进士翰林,究竟是什么人物?”[2]P19并在同年三月三日写给儿子孝威的另一封信中教导他,读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白事理,学会做人,掌握一些经世有用之学,便是好儿子,读书的目的绝不在于获取功名利禄。众所周知,在封建时代,文人参加科举考试,无非是为了获得一官半职,既光宗耀祖,也使自己过上安逸的生活,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语道破的就是这个天机。左宗棠却主张读书只要明白事理,不一定要获取科名,实在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思想。
左宗棠一直认为“世泽之兴隆要多出勤耕苦读子弟,家祚之昌盛总在忠孝节义”其它都不足为贵,他不仅教育儿子不要为科名而读书,而且叮嘱儿子不要让孙子为科名而读书。他在光绪二年(1876)给二儿子左孝宽的一封信中就是这样说的,他说孙子们读书,只要持之以恒恒不间断就行,不要加以逼迫,读书只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不一定要期望获得科名。他还告诫儿孙,如果仅仅为了光耀门户或者为了功名利禄去读书,而忘了以耕读立家立身的素志,那就是不肖子孙!
左宗棠所树立的左氏家风的第二个要点是:家人应讲求勤俭朴素、保持平民家庭本色。咸丰十年,左宗棠就给长子孝威立下规矩:家中日常开支以及延请塾师的费用,每年由营中付二百金归,省吃简用就足够了。此外断不准多用,断不能多寄!同治四年(1865)左宗棠在给孝威的一封信中指出:“吾家积代寒素,至吾身上膺乎国家重寄,忝窃至此,尝用为惧。一则先世艰甘太甚,吾虽勤瘁半生,而身所享受,常有先世所不逮者,惧累叶余庆,将自吾而止也。尔曹学业未成,遽忝科目,人以世家子弟相待,规益之言少入于耳,易长矜夸之气,惧流俗纨绔之气,将自此而开也。”[2]P194这就是说自己已身居高官,其子孙也随之变得显贵,但他并不想让他们从此蜕化为纨绔子弟,而是让他们不忘家族寒素本色,保持平民耕读之风。同治六年,他写信叮嘱周夫人:“家下事一切以谨厚朴俭为主。秋收后还是移居柳庄,耕田读书,可远嚣杂,十数年前风景想堪寻味也。”[2]P121他担心孩子们在城市闲居太久,而沾染了不良习气,所以让他们仍然回柳庄去耕田读书。
同治八年,孝宽已长大成人,在家主持家务,左宗棠写信教导他作为一家之主,要带领诸弟及弟妹注意生活节俭,粗衣淡饭,每天要早起晚睡,做好各自的事情。如果家中钱粮有余,除奉养母亲外可分给一些贫困族人,再有余就救济远近穷寒孤苦的人。总之,待自己要节俭,待他人要大方。光绪二年,他又写信给儿子说:“吾积世寒素,近乃称巨室,虽屡申儆不可沾染世宦积习,而家用日增,已有不能撙节之势。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辄随手散去,尔辈宜早自为谋。”[2]P196教育儿子不能沾染仕宦家庭奢侈习气,要生活简朴,及早立志自谋生计,自食其力。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左宗棠要求儿子一切从简、节俭,不可铺张浪费。他在家信中多次告诫儿子家中日常生活一切都要力求简省,万万不可浪费而丢掉了寒素之风,惜福是保持家运长久的根本出路。他还教育儿子要时时刻刻学好,家里的钱不可乱用一文,如果有余钱,就拿去救济那些穷人。平时穿衣不要学纨绔子弟追求华丽,能穿暖不受冻就行;吃饭不要追求精美,能吃饱就好。光绪五年(1879),他的第四个儿子左孝同到兰州看他,准备在兰州居住一段时间,他就给儿子立了规矩,叫他住在衙门里一切要从简,不能铺张浪费,不要摆官场习气,甚至还给他限定了厨子的数量,佣人的数量。
同治九年,左宗棠的夫人不幸病逝,左宗棠虽然因为相濡以沫的爱妻去世十分悲痛,但他仍然嘱咐儿女们要勤俭处理丧事,不要借母亲丧事为名大操大办,如果是理所当用的,稍多一些无碍;所不当用,即使是一文钱也不可多用。也是在同治九年,左宗棠的儿子孝威和孝宽打算在湘阴老家添置一份田产,写信报告父亲,左宗棠回信给他们,坚决拒绝,并告诉他们:“吾自少至壮,见亲友做官回乡便有富贵气,致子孙无甚长进,心不谓然,此非所以爱子孙也。今岁廉项,兰州书院费膏火千数百两,乡试每名八两,会试每名四十两,将及万两,而一切交际尚不在内。明春拟筹备万两为吾湘阴赈荒之用,故不能私置田产耳。”[2]P157左宗棠对兰州书院的学生、陕西甘肃等地参加乡试、会试的秀才、举人都给予慷慨资助,但对自己的家人却如此“吝啬”。同治十一年,孝宽借准备为父亲祝寿为名,将家中旧屋改造一番,花费了600多两银子,他写信严厉痛骂:“贫寒家儿忽染脑满肠肥习气,令人笑骂,惹我恼恨。”[2]P163
左宗棠所树立的左氏家风的第三个要点是:儿孙应多做善事,多余钱财应多救济贫苦人家。左宗棠教育儿子节俭持家,并非要为家庭积累钱财,成为富甲一方的土财主,而是教育他们乐善好施,把节省下来的钱财去帮助穷苦人家。远近乡邻都曾得到他们的帮助。同治七年,左宗棠儿子孝威进京参加会试,他写信告诉孝威,嘱他暗中记下身边的会试寒士,并寄银一千两,让孝威分发给这些寒士们。左宗棠自己平时有钱就随手散去,或“化私为公”,或资助下属,这样“散出去”的钱财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有多少,左宗棠希望他的儿孙们也效法他的作风。左宗棠的这种行为,还在于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对钱财富贵有深刻的认识。比如清代画家郑板桥就认为,富贵骄奢只足以愚人,勤劳俭朴方能教人立志聪明。林则徐多次说过这样的话:子孙如果有出息,他们何需先辈留下家财;子孙如果没出息,家庭遗产只会使他们游手好闲,坐享其成,反而害了他们。左宗棠曾经写信给儿子作过类似的解释:“古人教子必有义方,以鄙吝为务者仅足供子孙浪费而已。吾之不以廉奉多寄尔曹者,未为无见。尔曹能谨慎持家,不至困恶。若任意花销,以豪华为体面;恣情流荡,以沉溺为欢娱,则吾多积金,尔曹但多积过,所损不已大哉!”[2]P184左宗棠深恐儿子们追求舒适豪华锦衣玉食,玩物丧志,走入了纨绔子弟一路,所以平时不为儿孙多积财,他认为为儿孙多积财其实就是为儿孙多积过,不但不会造福子孙,反而害了子孙。
左宗棠并不只是这样道貌岸然地教导儿子,其实他自身一生始终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都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左宗棠在西北自己带着亲兵开荒种菜,吃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不办公时穿的都是早年在家时穿的粗布衣服。他曾经写信告诉儿子,说自己自从进入军营带兵打仗以来,除非宴请宾客才吃上一点海味,寒冬冷得要命时还穿着破棉袍,这样与士兵门同甘共苦。他还不无幽默地说:你们的父亲这么辛苦,你们还忍心学纨绔子弟的模样吗?中国人历来重视六十岁生日,即便是寻常人家,也要大肆庆祝一番,身为一品大员的左宗棠却不这样,同治十一年,在他60生日即将来临之际,当他听说家里人准备为他大摆筵席庆祝六十大寿后,就提前写信叮嘱儿女们,今年我六十岁大寿来临之日,不准发请帖,不准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如果有亲朋好友不请而来祝寿,照常以谷酒白面招待。这样,左宗棠的六十大寿庆典,终因他自己的干预而没有做成。
此外,对于子女平时结交朋友方面,左宗棠也非常重视,他要求儿子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人。当他听说侄子左世延在省城整天和纨绔子弟混在一起时,立刻写信严厉批评。左宗棠把嫖赌、吸毒的纨绔子弟视为下流之人,对他们深恶痛绝,所以警告儿子万万不能与他们交往。后来又写信耐心劝告左世延离开长沙回湘阴乡下读书耕田,教导他乡居可以读书,少沾染一些市井恶习,还可以努力耕田养活自己,做一个勤勤恳恳的乡里好人,从而使家门复兴。
同治十年前后,左宗棠将他的上述家风思想集为一联,希望孝威、孝宽、孝勋、孝同兄弟能细心体会、努力实践:“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2]P470这副对联集中体现了左宗棠所期许的左氏家风的具体内涵:谨慎交游交友、勤奋耕田读书、摒弃浮华虚荣、夯实人生根本。这些话在今日看来,除了受当时时代限制形成的的农耕思想有待商榷外,其它仍然是至理箴言,仍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左宗棠树立的朴实家风和他本人的表率作用,为他的儿子们所铭记,并代代相传,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左宗棠总共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子都远离官场,只有第四个儿子左孝同曾在军中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官,曾任湖南巡抚的吴大徵在中日战争中驻守山海关时,邀请左孝同担任总办营务。后来战争失败,吴大徵被免职,左孝同也离开官场过起了清净日子。左宗棠的孙子辈中当官的更少,只有长孙左念恂做过浙江某地的太守。到了第四代以后,左氏后人多学习医科而且大多学有所成,成为国内有名的医疗专家,左宗棠的曾孙左景鉴是著名外科专家,与黄家驷、裘法祖、吴阶平并称为中国外科的“四把刀”。建国后不久,他接受组织安排主持筹建重庆医学院,左景鉴的儿子左焕琮也是国内有名的外科专家,1994年,蒋经国之子章孝慈到北京求医,左焕琮为他亲自做的手术。左景鉴的大女儿左焕琛也是影像医学及心血管病专家,是复旦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后来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市政协副主席。左景权是敦煌学研究专家,后来侨居法国。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是腐蚀与防护学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化学系教授,他所创造的“左氏定律”,是化工防腐处理的一个重要发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推进的一项宏伟事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其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左宗棠的家风思想中,他所主张的做人要明白事理、居家要俭朴,待人要善良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层面中的要求“诚信、友善”是不谋而合的,这既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充分吸收传统文化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创造,也说明了左宗棠家风思想正确卓越不同流俗,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基于此,左宗棠所树立的优良家风,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1]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people.com.cn/2015,2.
[2]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书[M].长沙:岳麓书社,1996.